为了让更多年轻人爱上昆曲,白先勇先生曾制作了一版《青春版牡丹亭》,对四百多年前的原本撮其精华,大幅删减,并且运用大量现代剧场的声光舞美,最大程度从感官上吸引今天的观众。
除去好评之外,本作也遭受一些非议。其中一条让我印象深刻——有人指责杜丽娘的演员胸太大了。
这条乍看荒谬的批评背后却有一番道理: 因为昆曲中配合水袖的舞台动作,本质是线条,线条失去流畅,就好比写字时毛笔疵了,教人如何视而不见!
这种说法,不管是否正确,确实给我们启发。因为昆曲并非来自民间,最初的创作者无不是精通书法的士人精英。他们在艺术创作时,或有意、或无意,不免把自己从书法中学到的线条、结构、疏密关系,应用其中——一如水袖的流动很难不想到《曹全碑》中笔画的横向飞动之势。
这种应用,在古典艺术中并非孤例,而是普遍存在。不光舞蹈、绘画这些大的门类,哪怕是造个园子、甚至摆弄书房里的文房摆设,都能看到来自书法的美学痕迹,可以说无所不在、血肉相融,所以我把它称之为一种美学的本能。
而这种脱胎于书法的美学本能,在事实上给今天的人们理解中国古典艺术制造了门槛。不懂书法,就会导致观赏很多作品的时候,无法与创作者在精神层面同步,不能共情,很多微妙的东西也就难以体会。
但是反过来,如果懂得书法,懂得这个底层逻辑,对于整个中国美学也就能有更深刻的理解。所以本期节目我们邀请到书画家,也是暄桐教师的创办人林曦老师和匡时拍卖古代书画部总经理晏旭老师,共同为我们解读书法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视觉特征和精神内涵,帮助大家了解书法这个在整个中国艺术和美学体系里,极为重要的文化基因。
内容包括
03:35 书法,中国人最熟悉也最陌生的艺术样式
07:56 鉴必穷源,学书先看书法史
11:12 科举时代,书法是古人的简历和照片
16:02 书法与文心:富有天下的乾隆在五平米书房安放自己
20:44 草书,知识精英的身份密码
23:03 商到三国:从远古刻画到文字生长
28:38 隶书,古今文字的分水岭
31:53 魏晋到唐:五大书体的成形和完备
32:35 王羲之何以成为书圣?
41:37 连结王羲之和颜真卿的法脉传说
42:55 颜真卿之拙何以比肩王羲之之秀?
50:13 唐代书家把法度发展到极限
52:43 宋及以后:风格的生长和自我的表达
54:30 宋四家,站在颜真卿肩膀上的宣言
58:01 赵孟頫,形式美的极致
64:30 祝允明、文征明、王宠:明代书法史是一部风格史
68:46 董其昌,坚定站自己的超级KOL
72:40 王铎和傅山:丑拙美的宗师
75:20 为什么往往 “拙难于巧”
77:24 金石之风和碑学兴起
85:35 不写字的时代,为什么要学书法?
文墨一体
欣赏书法并非全然基于图像。
三大行书中,《兰亭序》讲天人,人生所遇皆是暂得;《祭侄文稿》讲担当,生在天地之间对于家国应当有所承担;《寒食帖》讲逆境,人在困境中如何自处。这些千古名作里,诗文与书法相得益彰,同壁生辉, 所以古人说文墨一体,文心的表达也是书法的动人之处。
04/22/21 • 89 min
Generate a badge
Get a badge for your website that links back to this episode
<a href="https://goodpods.com/podcasts/%e5%89%a7%e8%b0%88%e7%a4%be%e7%bf%bb%e8%af%91%e8%89%ba%e6%9c%af%e5%93%81-199316/vol-13-%e4%b9%a6%e6%b3%95101%e4%bb%8e%e4%b9%a6%e6%b3%95%e7%9a%84%e5%8e%86%e5%8f%b2%e8%b0%88%e7%be%8e%e5%ad%a6%e7%9a%84%e6%9c%ac%e8%83%bd-19811078"> <img src="https://storage.googleapis.com/goodpods-images-bucket/badges/generic-badge-1.svg" alt="listen to vol. 13 书法101:从书法的历史谈美学的本能 on goodpods" style="width: 225px" /> </a>
Cop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