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alk三联
三联中读
全部剧集
最佳剧集
前10名Talk三联单集
Goodpods策划了一份10个最佳Talk三联单集的列表,根据每个单集从我们的听众那里获得的收听次数和点赞数进行排名。如果您是第一次收听Talk三联,没有比从这些优秀的单集开始更好的地方了。如果您是该节目的粉丝,请通过在单集页面添加您的评论来为您最喜欢的Talk三联单集投票。

03/09/24 • 74 min
主播 | 孙若茜,《三联生活周刊》主任记者
嘉宾 | 段弄玉,《三联生活周刊》记者
嘉宾 | 李文欣,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在读硕士
与母子关系相比,母女关系更加复杂、神秘,它往往包含着超越母子关系的女性情谊,也有时因此暗含着女性间的较量。妈妈通常更容易将女儿看作重生的自己,女儿则更希望摆脱母亲所经历的人生。不过,妈妈也是女儿,只是在女儿面前,这一面往往会隐藏在“妈妈”的身份之下;而女儿也可能在成为妈妈后,重新审视这段独特且复杂的关系。
本期Talk三联,我们想更多从女儿的视角出发,聊聊母女关系的话题。女儿和妈妈之间的关系,宛如一团交织在一起二三十年的毛线,理清其中的千头万绪是一种奢求,让我们就这么拧巴着,互相爱下去吧。
【时间轴】
00:30 母女关系为什么如此独特且复杂?
10:56 当妈妈和我谈绝经
19:35 每一对母女的相处模式,可能都不太一样
24:16 妈妈就是那个托底的人
32:42 妈妈也可能后悔当妈妈
43:33 把话筒递到妈妈面前,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47:06 当我用社会学的视角,回看我的母女关系
53:27 消失的父亲、焦虑的母亲、无助的小孩
57:44 女儿应该是母亲的分身吗?
1:06:09 看见“妈妈”背后的她
1:11:02 什么是理想的母女关系?
配乐:
吉森信 - 橙色の時
安瀬聖 - 风の赠り物
“Talk三联”是《三联生活周刊》出品的一档软硬皆有的泛文化类音频栏目,用声音记录报道背后的故事,提供丰富的新知与思辨的可能。在以下渠道均可收听我们的节目:
三联中读APP | 小宇宙 | 喜马拉雅 | 苹果播客 | 网易云音乐
【我们还有这些播客】
苗师傅·天真与经验 | 中场时间 | 我有一个朋友·董晨宇 | 多一种生活 | 岁时茶山记 | 项飙·你好陌生人 | 孩子,你的情绪我们在乎 | “三联·大案追踪”有声剧
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点赞支持,或者把我们的节目推荐给更多的朋友~
【关注我们】
App:三联中读
微信公众号:三联中读
微博:@三联中读
小红书:三联中读
点击👉🏻 三联生活周刊官网,了解更多
【商务合作】

05/27/22 • 55 min
从论坛冲向流量时代,当我们在匿名性的保护下自由发言时,可曾想过如今层出不穷的网络暴力?贴标签、人肉、私信......似乎只要有讨论的地方,就有无缘由的纷争与网络暴力。我们必须有足够强大的内心,才能在网络上行走。
究竟谁是施暴者,他们对陌生人的恨意从何而来?被网暴的人,又该如何停止创伤?公共说理的场域,是否真的消失了?本期播客,让我们一起听听记者们在操作这样一期选题时的幕后故事,聊聊他们所观察到的互联网世界。
※本期节目采用了线上方式进行录制,音质会有些许影响,还请大家多多理解~
【本期嘉宾】
嘉宾 | 安妮,《三联生活周刊》记者
嘉宾 | 魏倩,《三联生活周刊》记者
主播 | 张星云,《三联生活周刊》主笔
【本期时间轴】
03:33 “百万红砖房事件”的近距离观察
07:42 只要有讨论的地方就有网暴
10:07 成也匿名,败也匿名
14:10 对陌生人的恨意从何而来?
16:17 如何顺着网线,采访一位“施暴者”
20:21 在网上输出暴力的未成年人
26:27 网络,语言暴力的放大镜
30:48 被网暴以后,都发生了什么?
34:11 消失的共情力
37:03 标签可以定位自我,也在滋生对立
43:25 意识到“被网暴”,是停止创伤的开始
46:20 无理由的举报,是借助“威权”来打压弱者
48:32 消失的BBS时代,需要被怀念么?
【相关阅读】

EP15 人生太短,《追忆似水年华》太长
Talk三联
05/13/22 • 58 min
本期播客录制于2021年9月
“人生苦短,普鲁斯特太长”,人们常常对二百多万字的《追忆似水年华》望而却步。今天我们为什么要翻开这部巨著,走进普鲁斯特的世界呢?通过读普鲁斯特,我们能从他细腻的文字中感受到一种生命力。
本期播客我们邀请了董强和蒲实,一起探索普鲁斯特创造的、在时空中绵延不绝的世界。
【本期嘉宾】
嘉宾|董强,学者、翻译家,北京大学法语系主任。中读精品课《遇见文学的黄金时代》《重返文学的正典时代》主讲人
嘉宾|蒲实,《三联生活周刊》资深主笔
主播|胡艺玮,三联中读编辑
【本期时间轴】
03:07 连法国文学教授都没全部读完的巨著
07:42 玛德琳娜蛋糕勾起关于外公与回锅肉的回忆
09:23 普鲁斯特细碎的长句子是为了呈现具体感受
12:53 “意识流”中绵延的空间和时间
14:12 文坛对普鲁斯特的评价随时间而变化
20:22 文学为什么要关注时间?
22:48 《追忆似水年华》不仅追忆过去,也在创造未来
25:43 世界上没有幸福的爱情吗?
37:35 互联网可以容忍自恋、书写个人经验的作者吗?
43:19 在标签化和面具人的时代,在文学中感受真实
51:52 普鲁斯特在意记忆,昆德拉则选择遗忘

EP98 蘑菇云从未消散,故事又该从何说起?
Talk三联
09/02/23 • 61 min
主播:卡生,《三联生活周刊》主任记者
嘉宾:苗千,《三联生活周刊》主笔
嘉宾:余物非,《三联生活周刊》记者
克里斯托弗·诺兰的电影,总会带来关注与讨论。强调实拍、执着于胶片、复杂的叙事结构、精心设计的配乐......这些为影迷津津乐道的标签,吸引着人们走进影院,进入诺兰的电影世界。而当这些标签与奥本海默相遇,人们会好奇诺兰如何讲述一段真实发生的故事,况且这个故事的主角,是一位非常复杂的人物。
当科学、战争、人性、道德、政治交杂在一起,我们如何通过一部3个小时的电影,去触及故事的内核,而在电影之外,当时的人们又在如何面对现实的问题?而78年前在新墨西哥州荒原上升起的那朵蘑菇云,至今似乎仍未散去。阴影之下的我们,又该如何理解那一瞬间对于人类历史的改变?
本期Talk三联,我们邀请到参与撰写封面的几位记者苗千、卡生和余物非。作为科学记者的苗千,会讲述电影背后的诸多科学史细节;有机会专访了诺兰的卡生,则为我们带来了导演自己关于很多问题的思考;而曾在新墨西哥州生活过三年的余物非,将分享许多发生在洛斯阿拉莫斯的真实故事。不妨跟随这些不同视角,一起从《奥本海默》聊到奥本海默。
※本期节目内容涉及部分情节讨论,在意观影体验的朋友,请酌情收听
【时间轴】
01:50 一本杂志,如何从《奥本海默》到奥本海默?
06:04 战争作为科学的催化剂
12:34 原子弹诞生地:洛斯阿拉莫斯
17:05 一年两次的开放日
19:36 洛斯阿拉莫斯的“奥比”
22:16 为什么“曼哈顿计划”选择了奥本海默?
25:48 被遗忘的第一批核爆难民
28:14 作为反派的施特劳斯
31:56 给诺兰的问题:如何平衡历史的准确性与电影的戏剧性?
37:39 如何面对可能存在的“人类生死一刻”?
47:09 看电影时,有没有想哭的某个瞬间?
52:54 作为象征存在的爱因斯坦
55:28 用商业电影讲述科学故事,价值何在?
【新刊速递】
如果你对本话题感兴趣,可以扫码阅读/收听本期《三联生活周刊》封面故事:
【收听方式】
你可以通过三联中读、小宇宙、喜马拉雅、苹果播客、网易云音乐、荔枝FM等平台关注收听。

03/04/22 • 61 min
2022年3月2日,“长白山岳桦奖”获得者夏伯渝传出北京2022冬残奥会第一棒火炬。
夏伯渝说:"八达岭长城是这次冬残奥会火炬传递的最高点,这就跟我登珠峰一样”。而他五次挑战珠峰的故事堪称传奇。
夏伯渝在八达岭长城传递冬残奥会第一棒火炬
1975年,24岁的夏伯渝作为中国国家登山队的队员,第一次挑战珠峰。在下撤的过程中,一名同行的队友不慎丢失睡袋,夏伯渝没细想就将自己的睡袋给了他,结果冻掉了自己的双脚。
电影《攀登者》中胡歌饰演的角色原型就是夏伯渝,胡歌也在纪录电影《无尽攀登》中参与配音。
夏伯渝的攀登珠峰经历被完整记录在了电影《无尽攀登》中,节目中我们邀请到了夏伯渝和《无尽攀登》的联合出品人、心理学家钟杰,一起从电影出发,畅聊夏老师珠峰登顶的背后故事,攀登的意义、极限运动的自由界限和珠峰那些鲜为人知的趣闻。
夏伯渝攀登珠峰
结尾彩蛋:我们还采访到了三位曾经珠峰登顶的登山...

EP155 土摩托×读库老六 | 海洋的秘密
Talk三联
07/24/24 • 73 min
海鲜都是从哪儿来?浅海生态跟谁有关?深海里面有什么?......曾是分子生物学家,干过唱片公司职员,著有《来自民间的叛逆》,现任《三联生活周刊》资深主笔“土摩托”袁越,这几年又把目光投向海洋。在读库出版的新书《海洋诱惑》中,袁越对海洋在地球历史和人类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做了一次深入侧写。
第一篇“海洋诱惑”,聚焦的是海洋在生命的形成和进化过程中起到的不可替代的作用;第二篇“深海诱惑”,以人类深海探索史为线索,讲述各领风骚的深海探索者的故事;第三篇“海鲜诱惑”,从中国沿海渔场的历史说起,勾勒出中国和世界渔业的现状。
从“凭什么能做这样的选题”,到“潜入海底是怎样的体验”,再到“海洋三部曲让你比较得意的是什么”,在读库主编老六的拷问下,土摩托老师把新书的来龙去脉、研究考察中的感受和思考,都聊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那么,一切都是怎么开始的?
【时间轴】
01:49 海鲜诱惑:为什么能做这样的选题?
07:07 坐在直径1.8米的球里潜入海底,是怎样的体验?
14:14 中国的深海科考,在全球是什么水平?
17:47 投入巨大的深海科考,究竟图什么?
27:23 野生捕捞,为什么会破坏海洋生态?
31:15 地球生命的早期形态:三十亿岁的叠层石
39:49 提高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生态吗?
49:04 保护海洋 vs. 守卫海鲜
56:56 理科生的“诗情画意”之地:中科院深海所
58:23 面朝大海,听一曲深海摇滚
01:06:52 我们在面对怎样的海洋危机?
新书上架
《海洋诱惑》袁越/著
————
“Talk三联”是《三联生活周刊》出品的一档软硬皆有的泛文化类音频栏目,用声音记录报道背后的故事,提供丰富的新知与思辨的可能。在以下渠道均可收听我们的节目:
三联中读APP | 小宇宙 | 喜马拉雅 | 苹果播客 | 网易云音乐
【我们还有这些播客】
苗师傅·天真与经验 | 中场时间 | 我有一个朋友·董晨宇 | 多一种生活 | 现场!现场! | 岁时茶山记 | 项飙·你好陌生人 | 孩子,你的情绪我们在乎 | “三联·大案追踪”有声剧
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点赞支持,或者把我们的节目推荐给更多的朋友~
【关注我们】
App:三联中读
微信公众号:三联中读
微博:@三联中读
小红书:三联中读
点击👉🏻 三联生活周刊官网,了解更多
【商务合作】

10/11/24 • 57 min
每年10月的第二个周六是“世界安宁疗护日”(10月12号),今年的“世界安宁疗护日”和重阳节连在了一起,“安宁”“临终关怀”“老人”,这些关键词都在导向我们对于老龄社会和生命的关怀。
这些年,有关安宁疗护的讨论也多了起来,如果末期患者想要在家告别人生,这是可行的吗?本期节目的嘉宾Luna提供了一个样本,她的母亲在58岁时查出晚期胃癌,治疗了26个月后用尽了所有方案,母亲主动提出放弃抗癌,先后入住了两家医院的安宁疗护病房,最后选择在家里迎接死亡,在安宁医生的远程帮助下,Luna和父亲在家中尽力完成了症状控制、舒适照护和心理支持,陪伴了母亲安详离世。
Luna曾在去年接受了《三联生活周刊》的采访,形成了一篇自述报道《母亲癌症晚期后,我在家中为她完成安宁疗护》,我因为制作《从照护到安宁疗护》精品课程,联系到了她,发现我们俩人竟然是6年前的驴友,这期节目里,我们一起坐下,认真聊了聊死亡、安宁疗护和生命的体验。
主播丨五月,三联中读内容编辑,《从照护到安宁疗护》音频课程制作人
嘉宾丨Luna,自媒体博主,公众号“Luna小姐姐呀”
00:04:15 在安宁疗护病房,感受到的就是平静
00:08:51 如果列一个遗愿清单,你会写什么?
00:15:12 “遇到重大的死亡创伤,表达或许是有用的”
00:16:56 安宁疗护的病房其实并不贵,“报销完就在1000以内”
00:19:33 人这辈子最好就是活的老、死得快
00:22:06 安宁疗护的“四道人生”:道谢、道别、道爱、道歉。
00:23:46 什么样的情况可以为亲人选择居家安宁疗护?
00:28:50 安宁疗护,认知死亡是需要能量的事情
00:34:51 临终关怀时聊死亡:每个人要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00:38:40 悲伤恢复:我们如何在家人的离世中学会成长?
00:54:11 我们无法控制治疗的未来,安宁科大夫说“不要把自己看得那么重要”
相关延伸:
丨制作团队丨
监制:俞力莎
制作人:天健
本期编辑:天健
音频剪辑:译丹
【我们还有这些播客】
Talk三联丨苗师傅·天真与经验 | 中场时间 | 我有一个朋友·董晨宇 | 现场现场丨岁时茶山记 | 项飙·你好陌生人 | 孩子,你的情绪我们在乎 | “三联·大案追踪”有声剧 | 何为大学

04/20/24 • 40 min
嘉宾 | 陈璐,《三联生活周刊》主任记者
嘉宾 | 张星云,《三联生活周刊》主笔
嘉宾 | 段弄玉,《三联生活周刊》记者
主播 | 高一丁,三联中读内容编辑
怎样的产品/设计可以代表未来?我们总会想到那种外形极具科技感、看起来就非常酷炫的设备,尤其当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的开发与进步如火如荼,那种存在于科幻作品中的世界,仿佛已近在眼前。
而在许多设计师眼中,很多“未来好物”反而是看上去非常日常的,体现人的价值,是更为重要的命题。如何更好地运用技术,去开创新的范式,更好地服务人的需求,或许是更应被开拓的方向。
在设计领域,在如何界定“面向未来的设计”?新技术的出现,对于设计师具体的工作来说又会带来怎样的影响?而普通人的需求,该如何被发现和尊重大?一种好的设计,可以怎样体现具体的人的价值?
本期Talk三联,我们邀请了参与报道的几位记者,聊聊他们接触到的“未来设计”,以及对于一些前沿设计的观察与感受。
【时间轴】
02:53 为什么要关注“未来向”的设计?
06:36 “三体游戏”是一种新的讲故事方式
08:22 人工智能时代,为什么“未来设计”不那么智能?
14:44 为什么人工智能替代不了设计师?
23:51 “食物设计”究竟是什么?
26:20 人的实际需求,是更重要的事
30:49 那些打动你的“未来好物”
37:36 “万能胶囊”什么时候量产啊
————
编辑/高一丁
音频制作/张译丹
配乐/Mister Decaf; Chill Select - Coffee In The Park
亀岡夏海 - 午後の教室
——————
“Talk三联”是《三联生活周刊》出品的一档软硬皆有的泛文化类音频栏目,用声音记录报道背后的故事,提供丰富的新知与思辨的可能。在以下渠道均可收听我们的节目:
三联中读APP | 小宇宙 | 喜马拉雅 | 苹果播客 | 网易云音乐
【我们还有这些播客】
苗师傅·天真与经验 | 中场时间 | 我有一个朋友·董晨宇 | 多一种生活 | 岁时茶山记 | 项飙·你好陌生人 | 孩子,你的情绪我们在乎 | “三联·大案追踪”有声剧
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点赞支持,或者把我们的节目推荐给更多的朋友~
【关注我们】
App:三联中读
微信公众号:三联中读
微博:@三联中读
小红书:三联中读
点击👉🏻 三联生活周刊官网,了解更多
【商务合作】

01/24/24 • 64 min
你听说过“发疯”吗?
2023年,它是当之无愧的主流情绪,从大学生遛纸狗,实验室阴暗爬行,到互联网上用长篇大论的、宣泄式的语言表达诉求,再到00后整顿职场,怒怼扰民邻居......人们一反“温柔礼貌”“得饶人处且饶人”的传统做法,举起“先发疯的人先享受世界“的大旗。
为什么人人称赞“情绪稳定”,但总免不了发疯?
发疯是情绪的疏解还是损耗?发疯真的能解决问题吗?
当极端情绪倾泻而出时,我们要警惕的还有哪些?
这是三联中读播客Gapday“2024,去旷野之地”的第三场活动,我们从网络世界,来到真实世界,最后回归到内心世界。让我们把发疯当作一个出口,在内心世界的旷野之地,来一场久违的信马由缰。
| 主播阵容 |
🎤主持
王卉,三联中读编辑,《跟着艺术去旅行》《少年》播客制作人
🗣️嘉宾
徐凯文,《学会幸福》课程主讲人,大儒心理创始人,北京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精神科医师
Lisa,青年志创始人,播客「问题青年」主播
【时间轴】
03:49 从疫情时期到当下,“发疯”有哪些变化?
10:01 来自精神科医生的建议:你可以适当宣泄情绪
15:27 年轻人发疯的理由:我们已经没什么可失去的了
20:27 Lisa老师的新年愿望:拒绝精神内耗,发疯外耗他人
26:44 发疯——一种敢于挑战规则的犬儒主义
33:44 我们要更多看到具体的人,而不是抽象的概念
43:14 从北大食堂抢馒头事件聊起,看见代际之间的价值观冲突
47:23 如何更多地去共情,去理解,去建立连接?
51:38 发疯如何从互联网走向现实?
01:00:17 卡皮巴拉、比格、电子木鱼......哪个是你的精神写照
延伸推荐:
2024,去旷野之地 No.1 | 工位搬到网上,真的更自由了吗?
2024,去旷野之地 No.2 |旅行能让我们拥有更大的世界吗?
Lisa徐凯文
“2024,去旷野之地”播客Gapday活动
在被不确定性围绕的当下,人们越来越多期待自己的人生“是旷野,不是轨道”。旷野是更开阔的选择,是不被束缚的心态,也是一份自由意志。
在前不久举办的三联中读播客Gapday活动中,我们分别从网络与旷野、真实与旷野、心灵与旷野的角度出发,邀请3组嘉宾畅谈对于旷野的想象。
| 特此鸣谢 |
本场活动指定耳机:Shokz韶音
设备支持伙伴:RØDE麦克风
场地合作伙伴:北京库布里克书店
| 制作团队 |
监制/俞力莎,策划/五月,编辑/王卉,剪辑/译丹
“Talk三联”是《三联生活周刊》出品的一档软硬皆有的泛文化类音频栏目,用声音记录报道背后的故事,提供丰富的新知与思辨的可能。在以下渠道均可收听我们的节目:
三联中读APP | 小宇宙 | 喜马拉雅 | 苹果播客 | 网易云音乐
【我们还有这些播客】
苗师傅·天真与经验 | 中场时间 | 我有一个朋友·董晨宇 | 岁时茶山记 | 项飚·你好陌生人 | 孩子,你的情绪我们在乎 | “三联·大案追踪”有声剧 | 何为大学
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点赞支持,或者把我们的节目推荐给更多的朋友~
【关注我们】
App:三联中读
微信公众号:三联中读
微博:@三联中读
小红书:三联中读
点击👉🏻 三联生活周刊官网,了解更多
【商务合作】

04/12/25 • 64 min
嘉宾 | 丘濂,《三联生活周刊》主笔
嘉宾 | 黑麦,《三联生活周刊》主笔
嘉宾 | 吴丽玮,《三联生活周刊》主任记者
主播 | 高一丁,《Talk三联》编辑
※ 本期封面报道:《中国新特产》
“土豆、辣椒、西红柿,其实都是‘海外物种’”。这样的内容已经算不上什么冷知识,但当鱼子酱、抹茶、和牛等刻板印象中的海外高端食材,也开始实现大规模国产,并在国际市场上逐渐占有更多份额时,发生农牧业的变革,似乎在餐桌上变得更为直观。
这些“洋食材”,是如何成为新晋“土特产”的?它们的品质如何,是否能作为一种平替?当“进口”变成“国产”,是不是就能把价格打下来了?而在贸易战、关税战日渐焦灼的环境下,相关行业的从业者,又该如何规划它们的未来?
本期节目,我们想聊聊和吃有关的故事。虽然这些高端食材和我们日常的餐桌,还有一些距离,但发生在这些领域的变化,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每个人的生活。
【时间轴】
01:09 哪些产品属于“中国新特产”?
04:03 和原产地相比,国产食材吃起来有差别吗?
10:46 国产的鱼子酱生意,是怎么做起来的?
16:15 把绿茶磨成粉,就是抹茶了吗?
20:33 和牛国产背后,是一条庞大的产业链条
28:50 谁在消费“中国新特产”?
35:57 “贸易战”会影响“新特产”出海吗?
41:34 国产鱼子酱能做大,和饮食偏好也有关系
46:14 为什么鱼子酱一定要拌盐?
50:33 在哪里可以吃到这些“新特产”?
【延伸推荐】
编辑/一丁
剪辑/译丹
————
“Talk三联”是《三联生活周刊》出品的一档软硬皆有的泛文化类音频栏目,用声音记录报道背后的故事,提供丰富的新知与思辨的可能。在以下渠道均可收听我们的节目:
三联中读APP | 小宇宙 | 喜马拉雅 | 苹果播客 | 网易云音乐
【我们还有这些播客】
苗师傅·天真与经验 | 中场时间 | 我有一个朋友·董晨宇 | 多一种生活 | 现场!现场! | 岁时茶山记 | 项飙·你好陌生人 | 孩子,你的情绪我们在乎 | “三联·大案追踪”有声剧
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点赞支持,或者把我们的节目推荐给更多的朋友~
【关注我们】
App:三联中读
微信公众号:三联中读
微博:@三联中读
小红书:三联中读
点击👉🏻 三联生活周刊官网,了解更多
【商务合作】
显示更多最佳单集

显示更多最佳单集
常见问题
Talk三联有多少集?
Talk三联 currently has 269 episodes available.
Talk三联涵盖哪些主题?
The podcast is about Leisure and Podcasts.
Talk三联上最受欢迎的单集是什么?
The episode title 'EP06 情人节:你会选择相亲吗?' is the most popular.
Talk三联的平均单集长度是多少?
The average episode length on Talk三联 is 62 minutes.
Talk三联的单集多久发布一次?
Episodes of Talk三联 are typically released every 5 days.
Talk三联的第一集是什么时候发布的?
The first episode of Talk三联 was released on Jan 11, 2022.
显示更多常见问题

显示更多常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