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goodpods headphones icon

要访问我们的所有功能

打开 Goodpods 应用
Close icon
Talk三联 - EP17 开杠、对线、键盘侠:我们为什么总在网上吵起来?

EP17 开杠、对线、键盘侠:我们为什么总在网上吵起来?

05/27/22 • 55 min

Talk三联

从论坛冲向流量时代,当我们在匿名性的保护下自由发言时,可曾想过如今层出不穷的网络暴力?贴标签、人肉、私信......似乎只要有讨论的地方,就有无缘由的纷争与网络暴力。我们必须有足够强大的内心,才能在网络上行走。

究竟谁是施暴者,他们对陌生人的恨意从何而来?被网暴的人,又该如何停止创伤?公共说理的场域,是否真的消失了?本期播客,让我们一起听听记者们在操作这样一期选题时的幕后故事,聊聊他们所观察到的互联网世界。

※本期节目采用了线上方式进行录制,音质会有些许影响,还请大家多多理解~

【本期嘉宾】

嘉宾 | 安妮,《三联生活周刊》记者

嘉宾 | 魏倩,《三联生活周刊》记者

主播 | 张星云,《三联生活周刊》主笔

【本期时间轴】

03:33 “百万红砖房事件”的近距离观察
07:42 只要有讨论的地方就有网暴
10:07 成也匿名,败也匿名
14:10 对陌生人的恨意从何而来?
16:17 如何顺着网线,采访一位“施暴者”
20:21 在网上输出暴力的未成年人
26:27 网络,语言暴力的放大镜
30:48 被网暴以后,都发生了什么?
34:11 消失的共情力
37:03 标签可以定位自我,也在滋生对立
43:25 意识到“被网暴”,是停止创伤的开始
46:20 无理由的举报,是借助“威权”来打压弱者
48:32 消失的BBS时代,需要被怀念么?

【相关阅读】

挖啥呢 Vol.2 | 没听这期,就别说你了解盗墓小说!

文章 | 刘学州的想象与死亡,2022年第13期

plus icon
bookmark

从论坛冲向流量时代,当我们在匿名性的保护下自由发言时,可曾想过如今层出不穷的网络暴力?贴标签、人肉、私信......似乎只要有讨论的地方,就有无缘由的纷争与网络暴力。我们必须有足够强大的内心,才能在网络上行走。

究竟谁是施暴者,他们对陌生人的恨意从何而来?被网暴的人,又该如何停止创伤?公共说理的场域,是否真的消失了?本期播客,让我们一起听听记者们在操作这样一期选题时的幕后故事,聊聊他们所观察到的互联网世界。

※本期节目采用了线上方式进行录制,音质会有些许影响,还请大家多多理解~

【本期嘉宾】

嘉宾 | 安妮,《三联生活周刊》记者

嘉宾 | 魏倩,《三联生活周刊》记者

主播 | 张星云,《三联生活周刊》主笔

【本期时间轴】

03:33 “百万红砖房事件”的近距离观察
07:42 只要有讨论的地方就有网暴
10:07 成也匿名,败也匿名
14:10 对陌生人的恨意从何而来?
16:17 如何顺着网线,采访一位“施暴者”
20:21 在网上输出暴力的未成年人
26:27 网络,语言暴力的放大镜
30:48 被网暴以后,都发生了什么?
34:11 消失的共情力
37:03 标签可以定位自我,也在滋生对立
43:25 意识到“被网暴”,是停止创伤的开始
46:20 无理由的举报,是借助“威权”来打压弱者
48:32 消失的BBS时代,需要被怀念么?

【相关阅读】

挖啥呢 Vol.2 | 没听这期,就别说你了解盗墓小说!

文章 | 刘学州的想象与死亡,2022年第13期

上一集

undefined - EP16 你囤的菜和鸡蛋,都从哪里来?

EP16 你囤的菜和鸡蛋,都从哪里来?

当无形的焦虑转变为超市里的空荡货架,我们就能切实感受到日常食物的来之不易。无论是一个鸡蛋还是一把蔬菜,它们从诞生到上餐桌,都由一条条严谨的产业链来保驾护航。这就如同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一个环节的阻塞和缺失,可能整个系统都会面临崩溃。

在应对疫情危机时,我们仿佛重回“大航海时代”。维c需要补充,速冻蔬菜需要囤积,罐头、可可豆、空气炸锅......我们又开始重新面对生活,重新了解食物。在本期播客中,让我们从另一个角度审视食物,或许你能对生活有不同的见解。

【本期嘉宾】

嘉宾 | 邢海洋,《三联生活周刊》资深主笔

嘉宾 | 杨璐,《三联生活周刊》资深主笔

主播 | 黄子懿,《三联生活周刊》主笔

【本期时间轴】

04:15 疫情收紧,我们都囤了什么
08:10 除了食材,还有一些必备小家电
15:04 疫情让我们重回“大航海时代”
17:04 上海蔬菜供应链何以运行?
22:29 一万包蔬菜够几个人吃?
25:30 粮食储备的运作模式
32:00 为什么会有“菜篮子工程”?
35:08 几十年前,我们的菜从哪里来?
39:22 全球采购的利与弊
43:26 尤为艰难的冷链
46:05 团购or电商?
58:24 批发市场会被取代吗?

下一集

undefined - EP18 不同人格的我们,如何理解MBTI这件事?

EP18 不同人格的我们,如何理解MBTI这件事?

小时测心理、看星座,长大测人格、看字母,探寻自我的心理需求一直存在。测一次人格就如同抽一次盲盒,测前满怀期待,测时难以捉摸,测后是否能心满意足?又好像因人而异。而在MBTI成为风靡的社交密码同时,似乎也影响着人们的职业选择。不管MBTI的结果是否准确,但确实已经有年轻人将这四个字母写入简历。

人格类型千差万别,那么为何看似效度不高”的MBTI可以使人热衷于此并笃信不疑?或许在充满不确定的当下,找到一种定位彼此的方式,本身就是一种安慰。本期播客,我们邀请到四位人格类型各不相同的嘉宾,聊聊在他们的视角中,是如何看待MBTI这件事情的吧~

【本期嘉宾】

嘉宾 | 陈璐,《三联生活周刊》主任记者,ENFP
嘉宾 | 黄格勉,艺术从业者,MBTI与精神分析爱好者,INFP
嘉宾 | 一丁,三联中读内容编辑,INFJ

主播 | 黑麦,《三联生活周刊》主笔,ENTP

【时间轴】

03:03 究竟什么是MBTI?
08:35 MBTI初体验,有击中你么?
13:10 大火背后,是心理状态在起作用
18:37 测人格就如同抽盲盒
22:19 荣格八维or Big Five?
27:52 如何稳定回答那些“难以捉摸”的问题
32:37 人格测试会有鄙视链吗?
36:51 当MBTI遭遇职场
44:33 你的人格类型,和你自己像吗?
48:56 MBTI,一个绝佳的创造力工具
50:39 大胆猜测,福尔摩斯的人格类型是什么?
53:57 为什么有的人格类型这么稀少?

【相关阅读】

文章 | 《纽约客》:性格测试有什么用?

专题 | 你的人格类型,适合读什么书?


剧集评论

生成徽章

为您的网站获取一个链接回此的徽章episode

选择类型和大小
Open dropdown icon
share badge image

<a href="https://goodpods.com/podcasts/talk%e4%b8%89%e8%81%94-198114/ep17-%e5%bc%80%e6%9d%a0%e5%af%b9%e7%ba%bf%e9%94%ae%e7%9b%98%e4%be%a0%e6%88%91%e4%bb%ac%e4%b8%ba%e4%bb%80%e4%b9%88%e6%80%bb%e5%9c%a8%e7%bd%91%e4%b8%8a%e5%90%b5%e8%b5%b7%e6%9d%a5-21353500"> <img src="https://storage.googleapis.com/goodpods-images-bucket/badges/generic-badge-1.svg" alt="listen to ep17 开杠、对线、键盘侠:我们为什么总在网上吵起来? on goodpods" style="width: 225px" /> </a>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