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goodpods headphones icon

要访问我们的所有功能

打开 Goodpods 应用
Close icon
headphones
雪球·财经有深度

雪球·财经有深度

雪球

精选6300万投资者的在线交流社区-雪球站内的优质干货内容,

解读热门个股、热点事件,分享投资理念、方法技巧。

6300万投资者在线交流,一起探索投资的智慧。

上雪球App,和6300万投资者在线交流,

多空观点尽收眼底,陪你踏上财富滚雪球之路。

Share icon

全部剧集

最佳剧集

前10名雪球·财经有深度单集

Goodpods策划了一份10个最佳雪球·财经有深度单集的列表,根据每个单集从我们的听众那里获得的收听次数和点赞数进行排名。如果您是第一次收听雪球·财经有深度,没有比从这些优秀的单集开始更好的地方了。如果您是该节目的粉丝,请通过在单集页面添加您的评论来为您最喜欢的雪球·财经有深度单集投票。

雪球·财经有深度 - 2301.为什么先躺平才能反转
play

10/24/23 • 8 min

欢迎收听雪球和喜马拉雅联合出品的财经有深度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主播匪石,今天分享的内容叫为什么先躺平才能反转,来自思想钢印9999。

一轮下跌,投资者的心态要经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既紧张又兴奋,一边忙着卖有盈利的股票,一边又在关注之前看好但估值太高的股票,是不是有抄底机会了?

第二阶段:跌到账户每个股票都是绿的,也斩不动仓位了,就天天盼利好,外盘一跌就睡不着觉;

第三阶段:股市继续天天跌,每天满怀希望开盘,有钱也不敢再往资金账户里转了。

这个过程,从投资理论看,是在大盘向下的负贝塔压制下,单边多头的“个股阿尔法”,越折腾越亏;从投资心理学上看,是投资者从“越亏越不认命”到“越认命”的心态变化。但大盘往往要等到投资者都“认命”时,才开始反转。

价格锚与安全边际的错位

股票不像债券一样有明确的价格,投资者为了判断买卖股票的出价是否合理,需要找到一个锚定价格,称为“价格锚”,卖方和买方倾向于选择不同的“价格锚”,买家“价格锚”是大盘指数或同类股票的价格,在大盘一轮下跌的交易中,心理价位自然也跟着下降。卖方选择的“价格锚”,常常是自己的买入成本,所以很多人降仓位时都喜欢先卖盈利的持仓,这就是心理学上的"处置效应"。

等跌到一定时候,手上满手亏损再减仓的话,“价格锚”就不是成本,而变成之前的股价,在一轮下跌中,卖方常常产生“10元我都没卖,现在9元更不想卖了”的犹豫,从而降低卖出意愿。更重要的是,买入方不但有客观的价格锚,还有安全边际,需要在合理价格便宜一个档次。这么一来,买家与卖家的价格就总是差一个档次,成交的概率便下降了。

它造成的现象是,一轮下跌,开始总是放量下跌,但跌到一定程度就开始缩量,买卖方由于上述心理障碍,总是找不到平衡点。这也解释了,为什么熊市缩量后,再遇到利好容易高开低走?

如果买家卖家遇到前一种“谈不拢”价格的情况,这种突发性利好,减少了卖家的数量,买家的买入意愿因为利好而上升,所以高开。但高开后,现价高于价格锚甚至高于成本,这在心理上解决了出手的障碍,一旦大盘有滞涨的趋势,就会毫不犹豫地出手,大盘一路向下。更重要的是,这种换手把持有成本高的投资者换成了持有成本低的投资者,造成进一步下跌的动力——一个套5%的人,总是比套10%的人更容易卖出,从而引发了下面的问题。

抄底盘引发的抵抗式下跌

在下跌的中后期,会出现大量一路阴跌的公司,估值已经非常便宜了,但每天都是卖盘,每天创新低,就算大盘反弹,它只是反弹到5天均线就会继续向下,这种趋势,被称为“抵抗式下跌”。这一类的公司,对大盘的拖累比其他品种更严重,因为它下跌的原因既不是估值过高,也不是基本面有利空,而是陷入“抄底—止损”的下跌螺旋,最后引发毫无道理的低估,大面积出现后,会让整个市场的估值区间下移。

前面说过,卖家把成本作为价格锚,倾向于先卖有盈利的,盈利的都卖完了,再卖亏10%以内的,如果所有的股票都亏10%以上,很多投资者就“躺平”了。但问题是,股票每天都有成交,所以一个下跌中的股票总有一部分持股者是刚买不久,持股成本很低,处于5%以内的浅套甚至小赚状态。这类资金并非都是看好公司的长期价值,大部分就是纯粹觉得跌多了,一旦大盘有反弹,就想短线进场博一个超跌反弹,并有严格的止盈止损计划,所以过几天大盘不反转,就会卖出。

由于大部分持股处于深套之中选择躺平,大规模的活跃交易者都在高换手率的主题方向中,这一类公司只剩下这种小规模的“抢反弹+止盈止损”的交易,导致了天天都有小规模卖出,每天比大盘多跌1%,积累起来就成为这种“抵抗式下跌”的走势。

这种“抵抗式下跌”不但影响大盘,也是股民严重亏损的主要原因,阴跌就是温水煮青蛙,等意识到,已经是深度套牢了。所以很多资深股民的经验是在一轮大跌中,不要持有任何均线空头排列的股票,因为套牢盘越多,越容易出现“抵抗式下跌”。

但任何方法都有弊端,这个方法的问题在于一旦出现大级别反弹,这一类底部超跌票也是最猛的,常常是两根大阳线收复十几根小阴线。这就涉及到第三种心理,空仓者“得而复失”的损失厌恶心态。

做空浮盈的损失厌恶

在一轮下跌行情中,大部分空仓低仓者的心态并不比高仓者好多少。由于A股主要靠单边做多赚钱,所有的投资者不是现实多头,就是潜在多头。空仓低仓者赚钱靠多头,却选择了空头的立场。高仓位者的感觉是“天天亏”,而空仓低仓者虽然并没有做空,但卖出后下跌的空间在心理上相当于一笔“浮盈”,因此他们最关注的心理位置是他卖出的价位或指数的位置,一旦大盘反弹超过这个位置,那就是典型的“得而复失”。

心理学上证实,“得而复失”和“失而复得”虽然都没有增加你的拥有量,但在心理感受上,前者比后者更痛苦,这就是亏损厌恶的心理效应。熊市多暴力反弹,正是源于空仓轻仓者害怕踏空而不断抢反弹的心态。但空仓轻仓者之所以选择空仓轻仓,正是由于风险偏好比较低,投资方法体系也支持仓位的大幅升降,因此持股心态不如长线资金,持股稳定性不如套牢盘,所以,他们又成为反弹失败后更猛烈的下跌的主导力量。

不过,这种“反弹抄底+割肉出局”的模式持续几次,投资者意识到大盘形成的空头趋势短期无解,心态也就平了,看到反弹不出手,自然后面也没有抛盘。股谚云:“多头不死,跌势不止”,这里的“多头”实际上有两种:

一种是持股不卖的实际多头,“死”是指“套死”,躺平不卖,这一类多头“死”的作用是锁定筹码。

另一种是空仓轻仓随时打算短线抢反弹的“潜在多头”,“死”实际上是指不做反弹,他们“死”的作用是断绝空头火力。

很多人可能想问,虽然跌不动了,但持股的、持币的都躺平了,大盘还怎么反转呢?

底部的市场微观结构

在大盘下跌中,除了短线博反弹的,还有真正的长线抄底资金,而且数量总是越跌越多。所以,大盘的真正探底成功,总是要等到长线配置资金逐渐取代短线博反弹资金,成为抄底的主导力量之后。此时的持股者结构中,要么是深度套牢,要么是长期看多,筹码结构趋于稳定,这样的反弹才能持续,才能积反弹为反转。

大盘反转的模式有很多,但只有这种“跌到场外长线资金觉得足够便宜了”,才是最可靠的模式。关键问题在于,怎样才算“足够便宜了”呢。对便宜的判断又涉及“价格锚”,对于长线资金而言,“价格锚”有三种便宜:

1、相对便宜:市场总龙头的股价先被市场接受而启稳,其他龙头再跌就会显得便宜

2、绝对便宜:股债收益率对比

3、微观结构的便宜:大量个股跌到估值较低的安全边际的水平

长线资金的介入是一个慢过程,市场在较长时间的下跌后,也需要较长时间的筑底过程,是赚钱效应从局部到整体的过程,也是心态上扭转的过程。

以2018年的熊市最后一阶段为例,11月1日,最高层领导与民营企业家的座谈会后,市场就开始初步启稳,然而反弹后又是一直跌到1月3日创了新低,才算彻底结束2018年的熊市。这两个月里,主导跌势的是前期强势板块的补跌;还有对年报大规模商誉计提利空的定价。

宏大事物的变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各种条件都具备的情况下,还需要微观交易结构的调整,这种滞后,往往让身处其中的人看不到反转的发生,甚至用长期利空因素去解释短期下跌现象,倒在黎明之前。


bookmark
plus icon
share episode
雪球·财经有深度 - 1910.白马股接连被杀,跟加息关系多大?
play

09/28/22 • 2 min

欢迎收听雪球和喜马拉雅联合出品的财经有深度,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主播匪石-34,今天分享的内容叫白马股接连被杀,跟加息关系多大?来自就叫姜诚。

近段时间白马轮流被杀,细寻理由可以有很多:有说业绩不达预期的,有怪罪美联储加息的。

美国加息跟A股有啥关系?

一说限制了国内降息空间,二说抬高了外资的机会成本,总之就是估值模型中的折现率提高了,估值水平就要承压。

利率对估值水平的影响有多大?因股票而异,对价值股影响小,对成长股影响大。

为一只成长股做如下假设:ROE长期维持在20%,以20%的复合增速持续增长10年,然后以7%的速度永续增长。

如果我们炒股的要求收益率是10%,这只满足了上述所有三个苛刻条件的股票大概值52倍市盈率,还不错,优秀的公司就要有优秀的价格。

但如果你的要求收益率上调到12%,那合理的市盈率就骤降到26倍;如果你期望长期获得15%以上的复合回报率,那就只能以不超过12.4倍的市盈率买它,还没考虑安全边际。

所以,利率环境变了,股票的估值中枢也会变,美股走的就是这种逻辑。

回看A股,拿股票的历史估值水平做参照也会有问题:一是利率环境不可比,二是利润增长空间也不同了。

在我看来两个因素一消一涨:国内利率长期偏低的概率更高,有助于抬估值;但长期高增长预期兑现的难度变大,有可能杀估值。

当然,估值终归是心中花,取决于每个人自己的机会成本,机会成本决定折现率。

对那些期望实现百分之二三十的年化收益率,又愿意以几十倍上百倍市盈率买股票的投资者来说,只能寄望于两点:

要么是他们的股票基本面能长期高增超越天际,

要么是有足够的接盘侠愿意以更高的价格来接盘。

风险则在于人本性上的弱点,即高估了自己而低估了别人。


bookmark
plus icon
share episode
雪球·财经有深度 - 2448.腾讯为什么会跌这么多年
play

03/19/24 • 3 min

欢迎收听雪球和喜马拉雅联合出品的财经有深度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主播匪石,今天分享的内容叫做腾讯为什么会跌这么多年,来自大刚008。

腾讯是很多人关注的股票,具有极其强大的护城河,相关的产品及竞争优势,回顾腾讯这几年的股价历程,我们发现,假如你从2017年下半年开始持有腾讯的股票,直到现在将近7年的时间,你的收益将是一无所获。那么原因是什么呢?我主要从关注的几点来谈谈腾讯的过去和未来走向。

首先我们需要搞明白腾讯为什么会下跌?2021年2月,也就是2020年业绩出来的时候,腾讯的股价达到了顶峰738元,之后三年的时间里腾讯的股价就一直在走下坡路。有意思的是,从2017年下半年到现在,腾讯的股价恰好以2021年2月为轴形成了两边恰好对称的走势。

那么在这个时间节点,到底发生了什么呢?

首先是2021年2月7日,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制定发布《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强调《反垄断法》及配套法规规章适用于所有行业,对各类市场主体一视同仁、公平公正对待,旨在预防和制止平台经济领域垄断行为,促进平台经济规范有序创新健康发展;其次在反垄断调查的时候发生了大股东减持,2021年4月7日,Naspers控股子公司再次减持腾讯控股,且此次减持金额将超千亿港元,减持价将较腾讯控股4月7日收盘价折价5.5%,减持完毕后Naspers将不再控股腾讯,持股比例从30.9%降至28.9%;而就在一年之后,2022年6月27日,Naspers发布公告称将开启一项长期、开放式回购计划,用以提高集团每股资产净值,回购资金将通过Naspers集团有序小幅出售腾讯公司股票获得;最后我们从营收的角度看腾讯的股价,可以看出来,腾讯的营收经过了2个阶段的增速下滑:2018年,营收增速从48%下跌到16%,在2020年重新升到了29%,但在之后的三年里营收增速从未达到这样的高度。从2021年开始到22年,营收增速下滑至负数,2023年开始回升到了现在的10%左右。因此营收增速目前看是比较难的,因为体量大了很多,增长也会越来越困难。同样从利润增速来看,腾讯的净利润经历了两阶段的下跌,但目前增速已经恢复,呈现出一个明显的U字形。2018年从30%跌到了13%,2020年重新恢复到了30%,2021年跌到了负数,目前重新增长到30%。

回看过去,是为了预知未来,看过过去几年腾讯的股价表现,腾讯到底还值不值得拥有?从我们谈到的以上几点因素看,现在哪些情况发生了变化?首先关于平台经济的反垄断问题,现在基本不提了;其次是大股东的减持,目前还仍在继续坚持,不知道到何时才会结束;最后关于腾讯的业绩,目前U型反转已经到来,假如2023年是触底反弹的话,2024年就是关键的反转年,如果利润增速还能保持在15%-20%的体量,那么就说明依然有着强劲的实力。所以,关键还是看利润增速能否保持。


bookmark
plus icon
share episode
雪球·财经有深度 - 2451.美联储降息前,黄金都是最佳的大类资产
play

03/22/24 • 3 min

欢迎收听雪球和喜马拉雅联合出品的财经有深度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主播匪石,今天分享的内容叫做美联储降息前,黄金都是最佳的大类资产。

3月份美国FOMC 会议落地,不出意外的维持5.25%至5.5%利率不变,这次会议的最大看点依旧集中在美国经济以及点阵图上。根据美联储的预测显示,2024年将从当前水平降息75个基点,2025年再降息75个基点,超出市场预期。美联储主席鲍威尔也明确表示,劳动力市场仍然相对紧张,如果劳动力市场出现显著疲软,那将是启动降息的理由,这大幅度的刺激金价,伦敦金价格突破2200美元每盎司,再创历史新高。

本轮金价的大幅度上行,有非常多的长期因素,比如全球高通胀的粘性,全球地缘政治经济的不确定性以及全球央行的大幅度增持等等,这激发了黄金中货币属性的逐渐回归。从这个角度看,金价的长期逻辑依旧是无懈可击的,持续上涨的预期同样也刺激了黄金作为商品属性的提升,主要的黄金生产消费国黄金饰品的消费这两年都不错,商品金对金价形成了非常明确的支撑。

从目前的黄金定价体系看,美国经济,货币,财政依旧是影响黄金价格的最核心因素之一,这些因素也成为推动黄金上涨的中期因素,也是目前金价上涨的主要推动力。首先,目前美国的债务规模已经突破了34万亿美元,而且还在按照每100天上涨1万亿美元的速度狂飙,在5%以上的高利率下,利息支出将会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字,这使得更多的资金开始担心美国的财政安全,从而增加对黄金的配置;其次,目前美国的经济面临压力,降息的预期将会推动名义利率的下降,从而刺激金价有更大幅度的上行,这主要体现在黄金的金融属性上,当流动性开始释放作为贵金属的黄金天然具备保值功能;最后,高利率下金融系统以及高杠杆的地产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风险,比如去年爆发的硅谷银行事件以及最近持续发酵的纽约社区银行等等,都成为推动金价上行的因素。

从历史经验来看,美联储降息之前,黄金都会出现明显的上涨,降息后随着降息的落地,一般会走一波主升浪行情,比如18年底金价就已经开始上涨,一直涨到19年7月美联储降息,这段时间是大家预计美联储要开始货币政策转向,从本轮的情况看也差不多,市场预计24年下半年降息,而黄金在23年下半年就已经出现了较为明显的涨幅。

央行对于黄金的增持应该是短期不会结束,我相信跟其他大类资产相比,在美联储的降息周期中黄金依旧有非常好的表现。


bookmark
plus icon
share episode
雪球·财经有深度 - 2494.关于AI投资的二十条实践记录
play

05/04/24 • 7 min

欢迎收听雪球和喜马拉雅联合出品的财经有深度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主播匪石,今天分享的内容叫关于AI投资的二十条实践记录,来自左庶子。

我实践高景气AI产业投资一年多以来,倍感AI投资的曲折不易,既要具有AI知识解读能力,又要具有商业与产业视角,更重要的,要具有持续跟踪的韧劲。

关于AI商业逻辑

1:AI投资逻辑依然是基本面为核心,以净利润释放作为评判标准,不要被周边投资者朋友所误导,坚持正确的选股思路,远离那些模糊的星辰题材股。

2:AI商业模式多以第二增长曲线为主要净利润形成机制,不要试图在AI板块中去寻找那些0-1的公司,远离那些没有基础业务作过渡的黑科技公司,AI领域不是一个随随便便就可以成功的行业。

3:AI投资本质上属于景气度投资,在产业链中竞争格局尤为重要,业绩容许一到两个季度的错失,但竞争格局不能丝毫滑坡。细分的领军企业必须有维系竞争优势的产品、财报及卡位能力。

4:AI景气度投资第一阶段属于"预立"阶段,即有足够的官方数据来证明其领先优势,第二阶段属于“业绩”阶段,这一阶段必须要有足够的财务数据来证明其领先优势。第一阶段财务数据或许有滞后性,但可以通过公司官方交流平台获得领先优势的证据,例如:小批量证验情况,订单情况。

关于AI产业演进

5:AI是产业革命,先有算力资本开支周期,再有蓬勃发展的应用及爆款,不要以需求来推导惯常投资逻辑。不要低估算力投资周期,而过早的介入AI应用浪花中,真正的AI大应用周期还未开始。AGI迭代的速度并没有丝毫放缓,GPT-5是24年最受期待的事件。

6:从产业投资周期来说,国内大致落后北美二年,国产算力最好的投资周期或许在25年,两个方面的证据,一个是国产GPU突破性转折在今年,另一个是国产算力万卡集群样板今年有机会落成。国产GPU产业的成熟必须经历发布->规模化样板可行这样过程。

7:AI北美商业规则遵循竞争与BLM领先战略,CSP为AI核心需求方,供应链呈现强者恒强的生态;国内商业规则以政商及竞争兼顾,AI客户包括电信/金融/政府/互联网四大需求方,供应链呈现均衡生态。

8:AI应用近三年主流方向:B端的办公/游戏/传媒降本增效,C端的人形机器人/自动驾驶/MR,C端的现象级爆款产品。微软和谷歌的经营数据透露率先在B端获得商业成功,而相比而言,倍受期待的人形机器人/自动驾驶真正商业化应用要到2026年左右,与此同时,C端产品Pika, Sora等都缺乏引爆iphone时刻的产品基因。换言之,将焦点重回到B端的降本增效上会显得更为务实。

关于AI竞争格局

9:光模块三杰中中际旭创竞争格局最好,由800G领先优势演进为800G/1.6T/硅光产品矩阵型优势。新易盛24年增量最大,800G批量出货及CSP对400G需求的激增。天孚通信绑定FN进入英伟达链,空间取决于FN获单能力及硅光时代对上游光器件的竞争格局重塑。

10:PCB三强中以沪电股份的竞争格局最好,进入英伟达链,广合科技受益最有弹性,绑定戴尔大客户,并且 AI占比最高。深南电路深度绑定华为链,充分受益于华为AI服务器,但相比英伟达链,业绩释放会滞后至少一个周期。

11:其它类几个典型受益股包括液冷的英维克,液冷竞争格局最好,充分享受AI带来的PUE提升价值,同时客户绑定英特尔;铜缆的沃尔核材,有望成为安费诺最大份额高速铜缆订单的获益者。

12:北美无可争议的最强竞争格局:GPU的英伟达,连接器的安费诺,液冷的维谛技术,HBM的美光科技,AI交换机的Arista。

关于AI估值逻辑

13:AI算力估值模型以高景气三年期最高年净利润基准的30倍PE作为股价峰值,而新能源估值经验值是五年期最高利润的30倍PE,由于AI产业的迭代速度高于新能源,但都属于高景气产业,估值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4,估值是动态变化的,受竞争力的强弱变化影响较大。光模块的中际旭创以25年高盛100亿和海通国际81亿的预估值,取中值90亿,即中际旭创的峰值在2700亿市值。倘若后述中际旭创亦确认为硅光的领军企业,意味着竞争力又加强了,此时我们的估值模型可以动态上调到40倍。

15,估值是动态变化的,受竞争位置影响较大。假设:英伟达作为AI全球核心依照上述模型以为50倍PE,基于23年业绩线性外推按每年50%增长,则25年按净利润600亿美元来推导股价峰值约为3万亿美元。中际旭创作为英伟达的核心供应商,在AI产业中弱于英伟达,可以给到30倍PE,再往产业链端进一步延伸,铜缆的沃尔核材或许只能享受20倍PE。

16,估值是动态变化的,第一阶段的估值溢价受预估的净利润释放速度影响较大,净利润释放速度越快,估值提升越快,第一阶段股价享受估值溢价。对于第二增长曲线,净利润释放速度取决于三个关键因素:第二业务的营收占比,第二业务毛利率相比传统业务提升幅度,原有运营费率的大小。第二业务营收占比越高,原有运营费率越大,第二业务毛利率提升越快,则净利润释放速度越快。

关于AI交易与技术

17:相比白酒和新能源而言,国内AI科技股竞争格局属于跟随,缺乏产业领导能力,因此技术形态上处于极易动荡风格。我们不能以终局思维去长线持有一支国内科技票,建议以中线思维持仓及持续性动态跟踪。

18:AI景气度投资的三次重大进场机会:第一阶段的三浪位置(即趋势升起后的第一个基底),此位置竞争格局初步确定,股票处于最强动量;第二阶段的底部位置,此位置竞争格局完全确定,因市场环境因素给与了极佳的入场机会;第二阶段的三浪位置(即趋势升起后的第一个基底),此位置存在技术钝化及审美疲态,对于领军股,仍然是较安全的入场位置。

19:趋势的转折是AI投资中技术的重点,掌握必要的逃顶技巧能提升我们的持股体验,技术上关注顶部的放量上影线及破位放量大阴线的弱反抽。中军股的顶部结构往往更有规律性,以中军股的走势作为AI板块的逃顶依据。

20:AI科技股容易出现震仓,震仓与破位的区分,是我们必须要掌握的技巧,区分点在于几天内能否强势收回,另外与位置也有关系,底部结构及三浪位置,出现震仓的概率高,五浪及更长延伸浪的破位概率更高。

以上仅为我的个人总结,请投资者朋友自行斟酌,也欢迎朋友们分享与交流!


bookmark
plus icon
share episode
雪球·财经有深度 - 2627.市场可能反转的10个信号
play

09/15/24 • 9 min

欢迎收听雪球出品的财经有深度,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叫市场可能反转的10个信号。来自围棋投研。

最近很少再听到“3000点保卫战”的说法,我甚至都有点怀念那个时候,毕竟来到2700点,很多群里已经没人说话。

前面的头部券商合并、小范围调研没人、股票群里不说话这些现象,好像都是市场见底的信号。靠不靠谱?我想尝试做个探讨。

我曾与两位前辈聊过相关话题,简单归纳一下:

定性层面有4个观察点:银行股见顶、美联储降息、技术面超跌、大政策突发。现在是前两个基本兑现,后两个还需要等待。

定量层面是看市场估值:过去3到5年,沪深300指数的市盈率最低点都在9.7倍,而现在这个数字大概是10倍。换句话说,在非常悲观的情况下,与历史最低点相比,市场可能还有5%下跌空间。

那就能达成共识,现在大概率处于底部区间。

但说到这里好像还不够,大家更关心是,什么时候能看到反转,涨起来才能真正赚到钱。

最近有家著名外资银行,提到了中国股票市场好起来的10个信号,我就以此为基础,展开聊聊。

1房地产可能复苏许多参与者已经退出房地产行业,库存正在清空,抵押贷款利率正在下降,一些主要城市的二级交易量已经回升

地产能称为中国经济的大贝塔,大部分行业都能吃到地产红利,直接影响到银行、建材、家电、机械、传媒等,间接影响有消费、旅游、酒店等,甚至科技。

为什么总说中产阶段在这轮经济下行里最受伤?有部分人是薪资缩水,降薪裁员都不算稀奇事;还有部分就是房价下跌,有些是刚拿到手没几年就跌掉30%。最惨的情况是前两年薪资挺高,咬着牙凑了首付款,背着巨额贷款置换新房,结果这两年薪资减少,贷款丝毫不减,手里房子还在跌价,毫无盼头。

这种情况下,想想确实没心情去消费。

而这几年“保交楼”政策拯救了产业链,银行贷款利率下降拉动了交易量,地产行业是有在慢慢向好。如果真有存量房贷利率下降,相信能带来更大底气去消费。

把地产放在第一条,我很认可。但同时要牢记“房住不炒”不会变,因此我认为反转得不会太激烈。

2由于以旧换新计划的扩大促进服务需求的政策以及社会保障网的改善,消费支出可能会复苏

家电复苏就是靠以旧换新政策,工业景气度更是离不开设备更新措施,这条是非常明确的信号。

比如,都说汽车报废影响范围很小,本来就没多少“老爷车”,实际政策出台后,申请报废的车辆明显增多,每天都有1万辆。

比如,都不相信消费者会为了几百块优惠去花几千块买新家电,实际线上平台订单爆了,身边朋友是先买了囤着,就怕这次不买吃亏。

再比如,超长期国债贴息给企业,都觉得企业倒贴都不想扩张,实际问下来很期待,有这么低成本的融资机会,谁能不爱呢?

真有实实在在的补贴,真能解决后顾之忧,老百姓们都很愿意接受,口袋里那些钱很难忍得住不花出去。

3行业整合,如电动汽车房地产在线旅行社药店和医院整合可以提升这些行业未来的盈利能力

这条太熟悉了:光伏龙头找机会整合二三线企业,电动车国内混不下去就找外资入股,锂电池合并不了却能逼着后排选手出局......

每一轮周期过后,都是行业集中度提升,龙头只要能熬过去,市场份额和盈利能力都会上个台阶。

但要补充两个方面:

一是整合后要看产能是否出清,尤其是跨界大佬。网传宁王要收购某光伏企业,那收过来肯定是想要利用这些现成产能,不可能是为了把产线关停。先进产能整合落后产能,是比较利好的模式。

二是整合可能带来裁员,残酷的现实。国泰君安和海通证券合并,就有传闻说投行部门要砍掉一半,小作文估计会添油加醋,但两拨人确实很难都留下,总有些人被“N加1”。当年扩张得有多猛,整合时就有多残忍。

42024年 每股收益 增长20%上半年,中国大陆的每股收益仅增长了5%,但市场普遍预计全年增长20%,这取决于第四季度的强劲复苏如果成为现实,将为市场提供支持

这好像有点过于乐观。上半年每股收益增长5%,全年要增长20%,毛估估下半年就要增长35%。

现在三季度已过大半,看到中秋节飞天茅台不涨反跌,听到迈瑞电话会说国内需求恢复不足,估计三季度每股收益不会比二季度好到哪里去。

那么,相当于四季度必须是超级爆发,差不多增长50%才能带得动全年,都有点不敢想。

5随着公司努力提高股东回报,股息支付和回购不断增加,总现金回报率将在2024年超过5%

好像也略夸张。沪深300指数有聊过,股息率大概是4%,全A指数股息率大概是2.9%,现在回购动作确实是越来越多,但要现金回报率达到5%,难。

6更好的市场标准监管机构发布了新的规则和法规,应能改善I P O流程和信息披露标准

这点毋容置疑,该出的政策都在出,市场想要的上面都给。很明显,今年I P O数量下降,退市数量增加。

投资者最诟病的惩罚机制,同样重拳出击。就在写文章时候,跳出很多家上市公司被立案、很多位高管被逮捕或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的新闻。

还有著名事务所普华永道,最终被没收恒大地产2774万违法收入并没一罚十,再加上其他违规,共计罚款3.25亿,比之前3年对所有事务所的罚款总额还多。

往后,违法成本和代价只会越来越高,这点值得确信。

7存款创历史新高在香港,定期存款已飙升至相当于1万亿美元以上在中国大陆,存款额是整个 A股 市场的两倍,有足够的空间购买更多股票

8全国社保 基金 等养老基金也持有大量现金

9美国债券收益率下降这对 港股,尤其是互联网股有利

这三条都是资金面观点,就放在一起聊。

老百姓没钱的没钱,有钱的都存银行,确实有不少资金是能够入市的,缺少的就是赚钱效应。险资是为数不多有投资潜力的机构余钱,但风险偏好也低,聊起来都是高股息。

相比之下,我更青睐外资。虽然北向改到每季度更新一次,但并不影响投资决策,人家该买的还是买,该卖的也果断,今年第二和第三季度都是跑步离场。

不管对地缘政治多担心,不管有这样那样的问题,股息率足够高,吸引力就会提升,更何况估值还低。这三类资金里,我觉得外资会最先动手。

10随着亚太其他地区或国家的驱动因素开始减弱,资金流动可能会发生变化中国市场提供了相对价值

本质还是聊性价比,有点像之前说制造业逻辑,其他地区在某些细分或片面领域会超越我们,全产业链和生态优势是不可比拟的,大部分国家想脱钩更是不可能。

就这样一个和地球上大部分国家都紧密关联的经济体,哪怕和美国都是打断骨头连着筋,谁说她没有投资价值,怎么都没道理啊。

最后,我简单做个小结:10个信号里,3个有明确趋势,5个刚看到苗头,两个是有些距离。不能说已经看到了反转趋势,但至少结论是偏积极的吧。

站上“巨人”们的肩膀上,结合平时观察到和思考到的内容,我想说,大环境肯定不算好,但在真实世界里头部企业还行,在投资世界里,却都给一网打尽了。

bookmark
plus icon
share episode
雪球·财经有深度 - 2768.黄金的“软逼仓”?

2768.黄金的“软逼仓”?

雪球·财经有深度

play

02/06/25 • 5 min

欢迎收听雪球出品的财经有深度,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叫黄金的“软逼仓”?来自青野。

黄金无疑是春节期间表现最抢眼的品种之一,而这一轮单边加速行情也使它的“范式转移”变得愈加令人费解——真的全靠对长期叙事的信仰吗?从趋势看或许如此。但在这一轮加速行情中,我们可见隐隐的“软逼仓”的身影。

回溯其起点,无疑是1月30日伦敦金现突破新高,而其催化剂来自FT对“伦敦黄金库存快速转移到COMEX”的报道。可以看到,从去年12月开始,美国纽约金库存确实出现了快速累积,伴随着纽约金与伦敦现货价差的中枢抬升,其背后的驱动是“白宫可能会对进口金属加征关税”的预期。

无独有偶,在本轮黄金的“关税担忧”之前,1月上旬-中旬铜市场也走过相似的“软逼仓”逻辑,但持续性较短。COMEX铜和伦铜的价差有过一轮明显的扩大-回落-再扩大,但铜价的涨势并未跟随第二轮走阔,需求端的现实成为了行情的约束。不过,相较于作为工业金属的铜,黄金的实物需求在其定价中并不占那么主导的地位。因而从逻辑上讲,尽管潜在关税对价格的“一次性”提升作用可能相似,但对于黄金而言,未必意味着需求将面临相应的抑制,因而黄金“软逼仓”,相比铜要表现得更加坚韧一些。

而在“软逼仓”之外,华盛顿近期关税对象的广泛性的和方式随意性,强化了“去美元化”和“避险”等宏观叙事。不过,从市场价格中我们很难完全拆分出这一部分影响,只能更多将它作为一种“助长交易”的主观因素。同样难以及时观测的因素还包括央行们的买入行动,它们是持续的趋势中流,但或许不容易解释行情的加速。

而如果除开以上偏“叙事性”的因素,我们目前可以看到的是:黄金传统上的宏观和季节性的驱动因素整体呈现偏弱态势,这反映了“软逼仓”的裂隙——事情暂时没有那么完美。

一是宏观驱动暂不明显:美元和美债利率整体高位盘整,美联储1月联邦会议后,市场降息预期并未显著变化,尽管有关税的扰动,但美元指数和美债收益率并未显示出明显的趋势。或许可以说金价部分预期了美元美债进一步的下行空间,不过这也可能是交易性的——全球性的黄金 E T F 尚未出现明显的流入。

二是实物黄金消费的需求可能不强:春节是中国黄金消费的传统旺季,尽管春节期间黄金消费情况暂不容易获取,但追溯2024年全年的黄金实物消费,需求明显受到了高金价和收入预期的两方面的抑制,销售额同比呈现负增状态。而春节消费数据的结构特征仍然明显:在收入预期抑制仍然存在的背景下,居民消费仍呈现以线下出行、服务消费为主的特征,实物黄金消费的需求可能仍然偏弱。

三是市场并未定价人民币明显的汇率压力,亚洲资金相对平稳,表现整体是外盘牵动内盘:贸易摩擦背景下对冲人民币汇率的需求可能是驱动亚盘资金的关键动力,但从沪伦价差来看,春节前后价差整体维持温和区间,更多呈现外盘牵动内盘的特征。

因而总体而言,黄金春节的快速上涨主要来自库存结构的助推,而其他的因素暂且没有形成合力,这意味着,更要关注短期驱动行情的关键:COMEX金库存的变化。

一个值得参照的案例是2020年,COMEX金库存快速累积伴随金价的快速上扬,而金价的涨势也跟随COMEX库存累积速度的放缓而见顶。若库存累积速度出现放缓,黄金的这一波加速对上行空间的短期透支可能会显现,这意味着:现在你或许可以尝试博弈一个更高的终点,但也需要看牢风向标,时刻当心反方向的波动。

不过当前的宏观场景和2020年期间不具备可比性,关键差异来自:美联储的货币政策立场“2020年的一松到底vs2025年的谨慎降息”。这意味着,本轮的库存累积或许更多依赖于对关税等“随意性”很强的因素,而非货币政策立场的极度宽松等“确定性”因素。中性假设下,我们或许不会见到那么大幅度的库存变化。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有个“阴谋论”一直潜伏在黄金市场之下:因为重复抵押等问题,伦敦的实物黄金库存相较其衍生品交易规模而言可能存在明显的短缺。

由于数据的高度不透明,这个说法一直很难被证实,但如果伦敦的库存最终短缺到某种程度,以至于实物交割的需求明显提升,是否这个“鬼故事”又会被召唤到幕前,形成完美风暴呢?

我们暂时无法判断,只是作为一种有趣的想法且行且看。但无疑,年初就开始轰轰烈烈的行情,强化了我的一种直觉:今年的黄金和去年有明显的不同,结果或许可以不错,但过程必将历经艰辛,交易的思维大概需要更重一些。

bookmark
plus icon
share episode
雪球·财经有深度 - 1609.拿不住好公司的心理剖析
play

11/21/21 • 5 min

欢迎收听雪球和喜马拉雅联合出品的财经有深度,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主播匪石-34,今天分享的内容名字叫做拿不住好公司的心理剖析,来自顿牛。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一支股票买前做了功课,干货看了不少,行业空间、企业质地、估值都能说出个一二三四,总之想清楚了。于是下单买入,决心长期持有。但在某一天看盘的时候,卖出了。原因可能是当天大跌,或者持续阴跌了一阵子,又或者头版头条又发生了一件不得了的大事。总之,卖了。你如释重负,期待一个新的开始。

接下来,如果这支股票大涨,你开始后悔,懊恼地问自己:“当时我为什么会卖出?”你再次想起了最初买入的理由,随着股价继续上涨,更坚信最初的判断。

追高是不能追高了,你狠狠掐了掐自己大腿,表情痛苦地告诫自己:“一定要吸取教训,不再犯这样的错误”。没过多久,你又卖出了一支本来打算长期持有的股票。剧情再次上演,腿上又青了一道。

我也有过这样的经历,尤其是入市早期。决定卖出的那一刻,脑子弥漫着股价大跌时的恐慌、长期不涨的煎熬、其他股票在涨就它不涨的焦灼、某个大V已经卖出、股价大涨时落袋为安的冲动......卖出的理由很多,总之,在那一刻,人被情绪左右,害怕扩大损失,只想赶快摆脱这些痛苦,此时理性已经失去约束力,支配你的是潜意识。以上的错误如果你没犯过,恭喜你,你很可能是一个世出的天才。

为什么会这样?

原因之一是预期漂移,买入前和买入后预期漂移。买入前的预期可能是三年翻倍,买入后希望马上就涨。

尤其是买入后股价恰好开始上涨,上涨让你深信自己对公司的判断是正确的,股价越涨越自信,你开始调升预期,心想“搞不好一年就能翻倍”、“万亿可期”。

当股价重新跌回成本价的时候,开始自我怀疑。你开始想要听听不同的声音,而此刻正是那些看空的信息涌现的时候。如果股价继续下跌,跌破成本价的时候,那些看空的理由占据了你的内心,你只想着保本出。此时你很痛苦,股价任何大的异动都可能触发你做出解脱痛苦的决定。而公司的基本面没有任何变化,甚至持续向好,一刻不停地为股东赚钱。

能够长期拿住好公司的投资者,都有承受这种痛苦的坚强,对股价波动保持顿感。坚强和顿感只是表象,背后是合理的预期。一个好的投资者,都要能管理好预期。即包括对公司的合理预期,也包括对自己投资能力有合理的预期。因此我很少对持仓个股言之凿凿,不喜欢给出太乐观的预测,尤其是股价。一方面是对自己的判断能力持谨慎态度,更重要的是不希望推高读者的预期,这不利于长期持有,预期过高容易酿成明明看对却亏损出局的遗憾。

一个好的的基金经理,也能管理好投资者的预期。巴菲特和芒格是这么做的,雪球很多基金经理也这么做。像方丈便经常自谦投资能力一般,不会预测市场,不会高抛低吸,对企业的看法也很可能出错。他说基金经理并不是买了别人买不到的好公司,而是帮投资者拿住他们原本可能拿不住的好公司,这实在是明智的说法和做法。

原因之二是视角漂移。买入前抱持的是投资的思维模式,看行业,看企业,看估值,以年为周期,用逻辑得出结论。买入后抱持的是投机的思维模式,天天盯着股价,以市场验证结论。用逻辑得出的结论,用市场验证,这显然是个错误的逻辑链条。一旦进入到用股价评价判断正确与否的模式,理性就被潜意识接管,情绪被触发,一再上演文章开头的剧情。

有没有可能避免?

一个正常人,总会犯情绪错误,很难完全避免。虽然我对自己的心理活动有过很多剖析,并且写下这么多,侃侃而谈,也做不到完全避免此类错误。做到尽量避免倒是有一些办法:

1、决定买入前,把买入的理由写下来,不需要太多,最好一两百字能讲清楚。

2、决定卖出前,再看看当初买入的理由有没有变化,如果没有变化,问问自己为什么要卖?坚持要卖的话,把卖出理由写下来,写的过程能够帮助你回归理性。

3、要习惯听不同意见,在投资路上,反对的观点比和你一致的观点有价值得多。

4、少看盘,只要持续看盘,必然会做出不理性的决定。这点我深有体会,大多数错误的交易都和看盘有关。

简单而言,就是要梳理出一个科学合理的决策流程,无论抱持哪种投资理念,这些流程都是共通的。然后把这些流程固化,形成好的投资习惯。好的投资习惯是获得稳定的投资能力的第一步


bookmark
plus icon
share episode
雪球·财经有深度 - 1576.早期的亏损和踩坑是价值投资者的财富
play

10/13/21 • 5 min

欢迎收听雪球和喜马拉雅联合出品的财经有深度,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主播匪石-34,今天分享的稿件名字叫早期的亏损和踩坑是价值投资者的财富,来自财富与真知

我前段时间说过投资这个行业与所有行业一样,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这个世上不存在一招鲜吃遍天的事。比如今年大白马为代表的旧经济和新能源、新科技为代表的新经济,股市表现差异巨大。

只有强化研究能力,特别是商业模式,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投资体系,才能在投资中长期相对胜出。

这些年我也是从一些亏损的股票中(庆幸都是很小亏损)学习并不断总结才逐渐有了自己的体系,初步形成自己的组合特点。

大概在2016年上雪球,也不知道买什么,好在有一条我是学会计出身的,所以财务指标一定要好(如标准的财务分析四大指标),当然投资不只是看PE那么简单。这一条至少让我目前还没有踩过雷。那会都是跟着球友们看谁好就买谁,比如买过安信信托(12.50元买入好几十万,12.30全部卖出),老板电器伟星新材华夏幸福亨通光电中国平安。这些股票大部分至少都持有半年以上,都或多或少亏过一些,但这些股票都能及时卖出,现在回想还是很庆幸自己没有在这些股票上死守,在卖与买的过程中开始考虑我该如何投资。

1、 雪球让我开始系统地学习投资知识,特别是价值投资体系,我一接触价值投资我就明白了买股票就是买股权;我认为《聪明的投资者》《证券分析》《巴菲特致股东的信》《投资最重要的事》《长期投资》《林奇的成功投资》《穷查理宝典》是带我进入价值投资的启蒙书。我认为这些都是入门必须读的书,且可以多次读,我认为这是投资的基础理论课或者投资的通识课。

2、 加强对准备投资公司的系统研究,认识到消费、金融、医药容易出牛股,由于中国庞大的消费市场和金融市场更容易造就伟大的公司,金融(银行)又是我长期接触的工作,所以我重点开始关注白酒和银行。

3、 在A股做投资不认识趋势也是不行的,趋势的力量非常强大(见我曾经写过的文章)。我认为趋势和不懂让我在很小的亏损中把中国平安大概在82左右卖完,华夏幸福在28-33左右,老板电器在35左右,万科在28万左右,伟星新材大概在17左右(赚钱30%左右),福耀玻璃在26左右卖完(赚17%)以上全部卖完,除中国平安在2020年全部换成招商银行外,其余全部在2018年-2019年之间全部换成了50以上的五粮液、70以上的泸州老窖。以上股票有个特点,过去十年投资收益非常好,除了中国平安和福耀玻璃,其余都是跟房地产高度相关的行业,在未来十年很难再获得较高投资收益,我还买过长安汽车,我发现传统汽车在下滑,而且那一个中国家庭没有小车,所以属于传统汽车的日子已经一去不返了,在我的投资体系中逐渐剔除了“日落西山”的行业(而银行我认为不是,主要是被称之为万业之母),取而代之的是以特斯拉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

4、 最大可能避免踩雷。见不过少亏损的朋友,我发现投资要想避免踩雷,尽可能不要买非龙头的民营企业(万科除外),尽量买龙头的非民营企业,这类企业做假的动机不大,能稳定经营,负债可控。

5、投资的企业是否具有生长的基因。我常说好洒基本出在贵州和四川那一带,金融和科技创新基本在深圳、上海、北京或沿海一带,到别的地方很可能是南辕北辙。

6、有机会和条件一定要投资具备世界级的企业。历史上不管是KCF、麦当劳沃尔玛还是苹果、facebook、亚马逊特斯拉,还是中国的华为,这此企业都是国际的产品和国际化的生意,只有这样的公司才能做大成为伟大的企业。

7、国庆节期间走访了一些地方,中国的发展差距还是非常大的,中国人民才达到小康,相当多的农民日子也并不宽裕(我曾经一篇文章呼吁提高农民养老金待遇),希望中国能再和平发展几十年,再多出些伟大的世界级企业,希望中国人民都能过上富裕的日子。

以上一些不成文的想法形成了我今天的投资组合,当然还是存在很多问题,需要不断学习不断创新和不断进化。投资是不能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睡觉的,那怕你在贵州茅台上赚了上百倍,只要还在做投资就需要不断学习并接受挑战。

以上仅作为我投资的一些思考,不作投资推荐。欢迎与君共学共进!


bookmark
plus icon
share episode
雪球·财经有深度 - 1585.投资要有不较劲的智慧(上)
play

10/24/21 • 6 min

欢迎收听雪球和喜马拉雅联合出品的财经有深度,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主播匪石-34,今天分享的稿件名字叫做投资要有不较劲的智慧,来自雪球达人秀。

好资产、低价格看似是个矛盾的概念,但其实在国内波动大的资本市场,恰恰给了好的买入时机。水无常势,兵无常型,投资亦是如此。在这个高手云集的狩猎场中, 中泰星元灵活配置混合基金经理姜诚像猎鹰一样,慢慢地等待这样的机会。

偶然的机会我找到了热爱的事业

进入金融行业应该算是阴差阳错的事,没想到就是这份不经意成了后来热爱的事业。

我是1999年参加的高考,因为当时比较喜欢理工科,第一志愿还是喜欢报考自动化,没有选择金融,主要是当时对金融也没有什么认知。阴差阳错进了金融。

我没有特别早的职业觉悟, 毕业求职的时候也是因为学的金融专业,那就只能找金融机构求职。金融机构相关的工作当中是投行和投资这两个方向,我发现投行的工作性质和我的性格不太匹配。因此选择了二级市场研究工作,而这一干就是16年。

回顾这16年的工作历程,发现我更像是个干一行爱一行,而不是爱一行干一行的人。

我用三年从研究员成了投资经理,又用很多年明白了投资并不简单

我是2006年开始工作的,第一段从业经历是在国泰君安资管。这段经历中,我学会的是事无巨细地做细致的调查研究,当然这也是我自己所喜欢的。当时是在很强烈的好奇心的驱使下去做这件事的,觉得研究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

我会很不分主次地把一个公司的模型拆得特别细,带着一种很强烈的新鲜感和好奇心,把自己能想到的问题抽丝剥茧、去仔仔细细地做财务模型,甚至会去手抄报表。当然,那时候自己对投资的理解也不太成熟。意识不到很多事即使你做得特别细致,但实际上和投资结果没有必然联系。

工作前三年我做的是研究员,那时无论是食品饮料、煤炭还是造纸行业,其实都处于很好的生命周期阶段。由于被分配到了比较好的行业,所以自己研究的股票都涨。

2009年的下半年,我从一个研究员转变为管钱的投资经理。那时候又赶上一个牛市,你买什么股票什么就涨。所以觉得,投资挺简单的。

那段经历给了我“一正一负”两个方面的教育:

正面的是做事要细致,要有足够强烈的好奇心,要自己坚持去做模型,把放大镜这个工具用得熟练。现在我的一些研究工作的习惯也得益于当时的那段经历。

负面的是,不能把运气归为能力。这件事是我在国泰君安资管的时候没有意识到的,加盟了安信基金后才意识到,自己曾经是那么幼稚。

因为我发现,原来之前简简单单的选股视角是不完整的。

在一个牛市的背景下,只要看到基本面的亮点它就能涨,你觉得你看到的基本面的亮点就是涨的理由。但其实不是,更多的是市场β层面的因素。

换了一个新起点,考量工作成果的时候就会发现,同样框架在不同时间段却 “不好使”了。这使我意识到,背后是偶然性在作祟,而不是自己的能力。

于是,我重新理解思考投资框架的问题,以及投资最基本的概念——什么是价值投资。

这期间,我和业内投资大师也有过比较深入的交流,修正了自己对投资的基本理解,我对价值投资的定义在那个阶段开始变得稳定。价值投资的本质其实是买一家企业,它的检验标准是“如果这个股票买了以后永远都不能卖,还愿意买”。

但其实投资框架是投资框架,研究框架是研究框架。在研究的过程中其实还是有很多短板的,我曾经也一度习惯现在主流正向的预测,就是预测一家公司三五年之后会变成什么样?甚至五年十年之后会变成什么样?基于这样一种预测进行价值判断。

后面随着阅读量的增长,还有历史案例的积累,我慢慢发现“准确预测”这个事儿不太可靠,基本上不可能。回顾自己曾经做过的乐观预测,基本上很少有对的。

价值评估与其正向做“精准判断”,不如逆向构建安全边际

那价值评估这个事儿要怎么做?这个时候其实就需要反着想,需要构筑安全边际。原来我理解安全边际是低估值,现在我的理解是安全边际是一种状态,这个状态就是事先通过细致的研究,独到的商业理解,对未来做出有情景假设的预测。

给坏的情景做估值,这样未来的不确定性就更多的是惊喜而不是惊吓。到此为止,我又形成了一个基本的方法论体系。

回顾自己的职业历程和投资历程,不能说进化,因为进化这个词儿太抽象,或者说太宏大了。我的进步最初仅凭一腔热血,用很单纯的工作方式,以为找到了很简单的赚钱办法,到后面市场的教育,自己的教训告诉我,其实投资这个事儿远没那么简单,是同时需要兼顾价格和质地这两个维度,并且要抱持着“长期都不能卖还愿意买”的初心,才能真正做到价值投资。

再通过个人学习,我意识到了其实做价值评估这个事儿很难,我们与其正向笃定地做一个精确判断,还不如用逆向思维,构造安全边际,这是一个进步的心路历程。

背后它所需要的条件是,从自己最开始的不怕麻烦、不计繁琐,事无巨细的好奇心和细致心,到后面市场的教育以及大师的提点,以及最后自己持续不断的学习。其实它是多重因素的。

所以这也不是一个很夺人眼球的故事,我觉得自己的故事没有那种像顿悟的感觉,如果一定要有顿悟的那一刻,就是我听到段永平的一句话,如果你的股票买了之后它就退市,你永远都不能卖的话,这个票你还愿不愿意买。其实这句话是点睛的。除了这句话之外,其他的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包括现在我也还是持续学习的过程中。

追踪基金市场热点话题,交易日正常更新。雪球·追基零距离诚邀您零距离接触基场新知识。


bookmark
plus icon
share episode

显示更多最佳单集

Toggle view more icon

常见问题

雪球·财经有深度有多少集?

雪球·财经有深度 currently has 1601 episodes available.

雪球·财经有深度涵盖哪些主题?

The podcast is about Investing, Podcasts and Business.

雪球·财经有深度上最受欢迎的单集是什么?

The episode title '2334.巴菲特的“遗嘱”带给我的几点启示' is the most popular.

雪球·财经有深度的平均单集长度是多少?

The average episode length on 雪球·财经有深度 is 6 minutes.

雪球·财经有深度的单集多久发布一次?

Episodes of 雪球·财经有深度 are typically released every day.

雪球·财经有深度的第一集是什么时候发布的?

The first episode of 雪球·财经有深度 was released on Feb 24, 2021.

显示更多常见问题

Toggle view more icon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