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76.早期的亏损和踩坑是价值投资者的财富
10/13/21 • 5 min
欢迎收听雪球和喜马拉雅联合出品的财经有深度,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主播匪石-34,今天分享的稿件名字叫早期的亏损和踩坑是价值投资者的财富,来自财富与真知
我前段时间说过投资这个行业与所有行业一样,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这个世上不存在一招鲜吃遍天的事。比如今年大白马为代表的旧经济和新能源、新科技为代表的新经济,股市表现差异巨大。
只有强化研究能力,特别是商业模式,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投资体系,才能在投资中长期相对胜出。
这些年我也是从一些亏损的股票中(庆幸都是很小亏损)学习并不断总结才逐渐有了自己的体系,初步形成自己的组合特点。
大概在2016年上雪球,也不知道买什么,好在有一条我是学会计出身的,所以财务指标一定要好(如标准的财务分析四大指标),当然投资不只是看PE那么简单。这一条至少让我目前还没有踩过雷。那会都是跟着球友们看谁好就买谁,比如买过安信信托(12.50元买入好几十万,12.30全部卖出),老板电器、伟星新材、华夏幸福、亨通光电、中国平安。这些股票大部分至少都持有半年以上,都或多或少亏过一些,但这些股票都能及时卖出,现在回想还是很庆幸自己没有在这些股票上死守,在卖与买的过程中开始考虑我该如何投资。
1、 雪球让我开始系统地学习投资知识,特别是价值投资体系,我一接触价值投资我就明白了买股票就是买股权;我认为《聪明的投资者》《证券分析》《巴菲特致股东的信》《投资最重要的事》《长期投资》《林奇的成功投资》《穷查理宝典》是带我进入价值投资的启蒙书。我认为这些都是入门必须读的书,且可以多次读,我认为这是投资的基础理论课或者投资的通识课。
2、 加强对准备投资公司的系统研究,认识到消费、金融、医药容易出牛股,由于中国庞大的消费市场和金融市场更容易造就伟大的公司,金融(银行)又是我长期接触的工作,所以我重点开始关注白酒和银行。
3、 在A股做投资不认识趋势也是不行的,趋势的力量非常强大(见我曾经写过的文章)。我认为趋势和不懂让我在很小的亏损中把中国平安大概在82左右卖完,华夏幸福在28-33左右,老板电器在35左右,万科在28万左右,伟星新材大概在17左右(赚钱30%左右),福耀玻璃在26左右卖完(赚17%)以上全部卖完,除中国平安在2020年全部换成招商银行外,其余全部在2018年-2019年之间全部换成了50以上的五粮液、70以上的泸州老窖。以上股票有个特点,过去十年投资收益非常好,除了中国平安和福耀玻璃,其余都是跟房地产高度相关的行业,在未来十年很难再获得较高投资收益,我还买过长安汽车,我发现传统汽车在下滑,而且那一个中国家庭没有小车,所以属于传统汽车的日子已经一去不返了,在我的投资体系中逐渐剔除了“日落西山”的行业(而银行我认为不是,主要是被称之为万业之母),取而代之的是以特斯拉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
4、 最大可能避免踩雷。见不过少亏损的朋友,我发现投资要想避免踩雷,尽可能不要买非龙头的民营企业(万科除外),尽量买龙头的非民营企业,这类企业做假的动机不大,能稳定经营,负债可控。
5、投资的企业是否具有生长的基因。我常说好洒基本出在贵州和四川那一带,金融和科技创新基本在深圳、上海、北京或沿海一带,到别的地方很可能是南辕北辙。
6、有机会和条件一定要投资具备世界级的企业。历史上不管是KCF、麦当劳、沃尔玛还是苹果、facebook、亚马逊和特斯拉,还是中国的华为,这此企业都是国际的产品和国际化的生意,只有这样的公司才能做大成为伟大的企业。
7、国庆节期间走访了一些地方,中国的发展差距还是非常大的,中国人民才达到小康,相当多的农民日子也并不宽裕(我曾经一篇文章呼吁提高农民养老金待遇),希望中国能再和平发展几十年,再多出些伟大的世界级企业,希望中国人民都能过上富裕的日子。
以上一些不成文的想法形成了我今天的投资组合,当然还是存在很多问题,需要不断学习不断创新和不断进化。投资是不能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睡觉的,那怕你在贵州茅台上赚了上百倍,只要还在做投资就需要不断学习并接受挑战。
以上仅作为我投资的一些思考,不作投资推荐。欢迎与君共学共进!
欢迎收听雪球和喜马拉雅联合出品的财经有深度,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主播匪石-34,今天分享的稿件名字叫早期的亏损和踩坑是价值投资者的财富,来自财富与真知
我前段时间说过投资这个行业与所有行业一样,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这个世上不存在一招鲜吃遍天的事。比如今年大白马为代表的旧经济和新能源、新科技为代表的新经济,股市表现差异巨大。
只有强化研究能力,特别是商业模式,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投资体系,才能在投资中长期相对胜出。
这些年我也是从一些亏损的股票中(庆幸都是很小亏损)学习并不断总结才逐渐有了自己的体系,初步形成自己的组合特点。
大概在2016年上雪球,也不知道买什么,好在有一条我是学会计出身的,所以财务指标一定要好(如标准的财务分析四大指标),当然投资不只是看PE那么简单。这一条至少让我目前还没有踩过雷。那会都是跟着球友们看谁好就买谁,比如买过安信信托(12.50元买入好几十万,12.30全部卖出),老板电器、伟星新材、华夏幸福、亨通光电、中国平安。这些股票大部分至少都持有半年以上,都或多或少亏过一些,但这些股票都能及时卖出,现在回想还是很庆幸自己没有在这些股票上死守,在卖与买的过程中开始考虑我该如何投资。
1、 雪球让我开始系统地学习投资知识,特别是价值投资体系,我一接触价值投资我就明白了买股票就是买股权;我认为《聪明的投资者》《证券分析》《巴菲特致股东的信》《投资最重要的事》《长期投资》《林奇的成功投资》《穷查理宝典》是带我进入价值投资的启蒙书。我认为这些都是入门必须读的书,且可以多次读,我认为这是投资的基础理论课或者投资的通识课。
2、 加强对准备投资公司的系统研究,认识到消费、金融、医药容易出牛股,由于中国庞大的消费市场和金融市场更容易造就伟大的公司,金融(银行)又是我长期接触的工作,所以我重点开始关注白酒和银行。
3、 在A股做投资不认识趋势也是不行的,趋势的力量非常强大(见我曾经写过的文章)。我认为趋势和不懂让我在很小的亏损中把中国平安大概在82左右卖完,华夏幸福在28-33左右,老板电器在35左右,万科在28万左右,伟星新材大概在17左右(赚钱30%左右),福耀玻璃在26左右卖完(赚17%)以上全部卖完,除中国平安在2020年全部换成招商银行外,其余全部在2018年-2019年之间全部换成了50以上的五粮液、70以上的泸州老窖。以上股票有个特点,过去十年投资收益非常好,除了中国平安和福耀玻璃,其余都是跟房地产高度相关的行业,在未来十年很难再获得较高投资收益,我还买过长安汽车,我发现传统汽车在下滑,而且那一个中国家庭没有小车,所以属于传统汽车的日子已经一去不返了,在我的投资体系中逐渐剔除了“日落西山”的行业(而银行我认为不是,主要是被称之为万业之母),取而代之的是以特斯拉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
4、 最大可能避免踩雷。见不过少亏损的朋友,我发现投资要想避免踩雷,尽可能不要买非龙头的民营企业(万科除外),尽量买龙头的非民营企业,这类企业做假的动机不大,能稳定经营,负债可控。
5、投资的企业是否具有生长的基因。我常说好洒基本出在贵州和四川那一带,金融和科技创新基本在深圳、上海、北京或沿海一带,到别的地方很可能是南辕北辙。
6、有机会和条件一定要投资具备世界级的企业。历史上不管是KCF、麦当劳、沃尔玛还是苹果、facebook、亚马逊和特斯拉,还是中国的华为,这此企业都是国际的产品和国际化的生意,只有这样的公司才能做大成为伟大的企业。
7、国庆节期间走访了一些地方,中国的发展差距还是非常大的,中国人民才达到小康,相当多的农民日子也并不宽裕(我曾经一篇文章呼吁提高农民养老金待遇),希望中国能再和平发展几十年,再多出些伟大的世界级企业,希望中国人民都能过上富裕的日子。
以上一些不成文的想法形成了我今天的投资组合,当然还是存在很多问题,需要不断学习不断创新和不断进化。投资是不能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睡觉的,那怕你在贵州茅台上赚了上百倍,只要还在做投资就需要不断学习并接受挑战。
以上仅作为我投资的一些思考,不作投资推荐。欢迎与君共学共进!
上一集

1575.为什么不提倡以炒股票的思维投资基金
欢迎收听雪球和喜马拉雅联合出品的财经有深度,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主播匪石-34,今天分享的稿件名字叫为什么不提倡以炒股票的思维投资基金,来自二鸟说。
2019年以来,A股市场开启了一轮慢牛行情,至今仍未见终点。与过去相比,本轮慢牛行情更多的是结构分化,而非全面的指数普涨。总的来看,除了创业板指涨幅超150%非常可观之外,其他宽基指数涨幅相对温和。
在上涨行情之中,市场局部大涨与自己所持有的基金滞涨往往会形成鲜明的对比。部分投资者会产生满仓踏空的感觉。在市场热点与主题投资机会的吸引之下,近年来行业主题基金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场内与场外的细分行业主题投资工具层出不穷。部分投资者见异思迁,又开始用炒股票的思维来看待基金投资了。
公募基金为投资者提供了丰富的选择,但投资者获取的实际收益与基金净值涨幅统计相差甚远。以不同的思维对待基金投资,所收获的结果大不相同。要搞清楚这个问题,就需要从公募基金的本质属性谈起。
一、公募基金的工具属性和信托属性
公募基金的本质是什么呢?我们认为,公募基金具有工具属性,同时具有专家代管理财的信托属性。
如何理解公募基金的工具属性?从权益投资的角度来看,基金是一篮子或偏动态的股票。行业主题基金囊括了相关行业的股票,非行业主题基金也往往会因为基金经理的选股偏好而带上特定的投资风格。所以你可以把公募基金当成工具,自己来进行主动操作。像指数基金,特别是行业指数基金,就具有明显的工具属性。
公募基金的信托属性是什么呢?就是基于对基金管理人的信任,认购或申购基金后,将资金委托给管理人。由管理人代为管理,投资者并不需要自己进行主动操作。绝大多数全市场的主动管理型基金,就具有典型的信托属性。
两者的投资逻辑是完全不同的。前者是把公募基金当成工具使用,自己主动操作,投资收益完全由其操作水平决定。而后者的逻辑基石是信任,投资者可以不懂投资,也不需要懂,全权委托管理人操作,不需要过度关注市场。
所以,你以何种思维来理解公募基金,投资逻辑和投资方法大相径庭,收益差别可能也会很大。我们认为:对绝大多数投资者而言,公募基金的信托属性要远高于工具属性。
若按工具来定位,投资者需要提前判断与预测市场风格,然后从基金池里选择合适的基金经理。这项工作从后视镜看很简单,但面向未来却非常困难。市场风格的判断、市场优势行业的预测,这都是公认的难题。即便是专业的基金经理,也很少有人能够持续多次地预测准确。
尽管没有每次都预测市场风格成功的基金经理,但因为市场上有足够多的基金经理,各有各的思路,不管市场风格如何变化,总有一批基金经理会受到投资者的关注与资金的追捧。现实是:相关风格与行业的基金在主要上涨时段规模小,持有人数量少。等到行情将尽,市场风格要发生调整之际,却又是基金规模很大,持有人众多的景象了。可以说,后知后觉是普通人投资基金的常态,想把基金当做工具给运用好,做好轮动操作,这特别困难。
二、工具属性:以炒股的思维频繁交易
纵观网友在基金投资社区中的发帖,我们很容易看到其中的炒股思维,也就是把公募基金当成工具在使用,频繁交易。比较典型的有三种:追逐热点、短期持有、过度聚焦当下。
2021年的A股市场热点轮动频繁,今年表现较差的消费类基金,年初曾是热捧的对象。在春季的反弹行情里,医疗类、半导体类基金又是热捧的对象。近期,新能源、周期类、中小盘基金也成为新宠。把基金当做投机工具定位,很多投资者不关心所选基金经理的投资观与方法论。买入的逻辑就是看好买入后能够成为市场热点,被资金炒作,自己再通过快速交易来获利。
短期持有思维严重地影响着收益率。一方面,部分投资者贪婪眼前的短期收益,比如某些基金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里可以上涨百分之二三十,做对一个月,一年的目标就完成了。另一方面,又无比羡慕一些基金三五年的长期收益率,觉得能持有三五年,收获接近年化20%的收益率也是特别有意义的。到底是短期操作一把,还是忍受市场的起起落落,长期去完成投资目标呢?很多投资者心里想着长期,但行动上却做着短期。
对于长期投资来说,某一天是涨了一两个点还是跌了一两个点,这都不应该构成买入或卖出的依据。以买入为例,假设基金未来有相对确定的回报,在一定时段里,买在下跌的一天还是上涨的一天,这并不是十分重要。因为基金净值的高低具有相对性,今日涨了与未来相比仍然是很低的。在需要积攒份额的时段,在市场具备长期配置价值的时候,有没有重仓配置比精确到某一天买入更为重要。基金投资不是只争朝夕的事情,没必要用炒股的思维来大干快上。
用主动权益基金做超短期的投资,持有不足1个月,哪怕是使用C类份额也会有0.5%的赎回费。错过了关键性的几日,投资收益率就会打折扣。反复交易,摩擦成本的积累也会吞噬长期收益。盲目的短期基金炒作,实际上会降低基金投资的胜率。
三、信托属性:以委托专家代管的心态对待
主动权益投资有很多种能够长期取得不错业绩的投资方法,但任何长期有效的方法短期都是有可能失效的。以合理的价格买入有护城河的优质公司,做低换手率的长期投资,可以取得不错的投资成绩。均衡分散化地买入各行业的优势龙头,做有一定换手率的中长期投资,也能取得不错的成绩。做行业轮动投资,不管是基于中观行业景气还是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也能在长期投资实践中脱颖而出。立足于产业前沿,做产业处于爆发期的成长股投资,也有长期投资业绩很好的基金。
各种投资方法从长时间跨度来看,都能取得不错的成绩,但我们无法预知下个季度到底是哪一种风格的基金上涨最好。假设上述各种投资方式未来都能取得年化20%的投资成绩,最理想的投资模式是持续轮动,只享受某类风格基金的上涨时段,避开业绩排名显著下降的时段,但这种想法也只能是在后视镜里看一看了。
认可几种长期有效的投资方式,把基金经理当成为我们代管资产的可信赖之人,往往就能收获另一种回报。我们聘请了几位风格迥异但长期投资胜率高的基金经理,后市是什么风格,哪些是有价值值得配置的公司,我就全部托付给他们判断。他们是专家,比我懂股票投资。我所做的工作是找寻能力突出的人,持续地理解他们的投资认知。从不同的市场周期看,他们的业绩表现有的相对突出,有的相对平淡,但以更长的周期来看,他们都有望获得不错的成绩。
这就是我们追求节省时间精力,不焦虑不恐惧的基金投资方式。这也是我们追求的长期高胜率,同时适度兼顾赔率的基金投资方式。
下一集

1577.对周黑鸭的系统性思考
欢迎收听雪球和喜马拉雅联合出品的财经有深度,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主播匪石-34,今天分享的稿件名字叫对周黑鸭的系统性思考,来自价值发现。
一、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行业竞争态势:
行业处于3+1竞争格局:绝味食品,周黑鸭,煌上煌+久久鸭,前三者都是连锁经营模式,久久鸭主要是便利店模式,商业模式上差别很大,其中老大是绝味食品,周黑鸭属于行业老二,煌上煌和久久鸭的竞争力偏弱,主要是绝味食品和周黑鸭之间的强竞争。
休闲零食品牌也会跨界竞争,推出一些卤鸭制品,但整体口味一般,竞争力不足。
从市场占有率指标来看:2017年以前,绝味和周黑鸭的市占率相差不大,但2017年以后周黑鸭持续3年的衰退拉大了与绝味的差距,疫情前的2019年,周黑鸭的营收仅为绝味的62%,差距很大,2020年周黑鸭开启加盟模式,截止2021年中,周黑鸭与绝味的差距开始缩小,老二开始了逆袭之路。
卤鸭市场属于双寡头的竞争格局,绝味处于暂时的优势地位,周黑鸭处于战略进攻态势;
2020年周黑鸭店铺由1320家增加至1755家,绝味由1.2万家减少至8700家左右,这是一个重要的观察点,需要持续跟踪。
行业渗透率分析:
休闲卤制品属于消费升级的大方向,过去10年保持了15%左右的行业增速,预计未来10年还可以保持双位数的行业增速,行业的整体规模在千亿级别。卤鸭作为休闲卤制品最重要的一个子行业,发展前景看好。
行业的供求关系:
品牌+渠道是卤制品行业的竞争核心,属于充分竞争市场,产品力+品牌力+渠道力三者叠加是竞争的核心要素。
公司的发展机会:
店铺由2020年的1755家增加到2023年前后的4000-5000家店铺。新品+素食降低单品价格,提高客户黏性和复购率。全渠道运营,连锁店+社区店+电商+便利店+外卖+社区团购,降低物流成本,提高购物的便利性和可触及性。
二、公司的商业模式分析:
公司的客户都是C端,对品牌有一定的偏好,对客单价有一定的敏感性,对便利性有强烈要求,所以全渠道运营非常重要。
品牌力+产品力+渠道力是商业模式的核心,全渠道运营的前提是产品力有强力支撑,全渠道运营有两个目的,一个是提高客户购买的便利性,一个是有利于品牌露出,提升品牌力。
公司的上游原材料主要是鸭副产品和各种调料,鸭副产品价格有一定的波动,对毛利率产生有限的影响。
全国5大生产基地通过冷链供应全国,店铺越多,供应链成本越低,具备一定的规模优势,
公司本质上属于连锁经营模式,精细化管控和单店模型是最重要的。
三、公司的竞争优势
产品力绝对第一,锁鲜装+优质调味品+不含防腐剂=口味第一。甜辣口味和藤椒口味引领市场潮流。品牌力绝对第一,在电商渠道,天猫的粉丝数比竞争对手多一个数量级充分体现了品牌力,客户在绝味买的是鸭脖,在周黑鸭买的是“周黑鸭”。客户以年轻女性为主,占比60%+,有一定的品牌调性要求。
全渠道运营能力:
2020年以前公司全部是直营店,店铺总数仅为1300家,仅占据交通枢纽和部分商业体,渠道能力非常差,商品的可触及性极差,大大影响了客户的购买热情和购买频次。
2020年新管理团队上任,推出全渠道运营能力,体现在:
放开加盟店,店铺数量短期目标是4000-5000家;现阶段以开高势能店为主,即交通枢纽店+商圈商业体店,并开始尝试开社区店
便利店开启定制化小包装,蚕食一部分久久鸭的市场,同时扩大周黑鸭的品牌影响力;
拓展外卖市场和社区团购市场,提高产品的售卖半径;
电商渠道作为有益的补充。最新数据:电商+外卖营收占比30%
全渠道运营一方面大大提高了产品的可触及性,提高客户的数量和购买频次,另一方面提高了品牌露出的机会,对品牌本身有很强的宣传作用,一举两得。
四、公司的管理水平
创始人周富裕高中学历,管理和认知能力上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周老板的学习能力很强,当公司发展遇到一定的瓶颈以后,果断引进职业经理人团队,充分放权,只管战略、产品研发和公共关系的维护,公司运营全权委托管理团队,同时作了两次股权激励,周老板的格局和自我进化能力是值得肯定的。
CEO张宇晨是宝洁欧莱雅背景,品牌运营经营丰富,负责特许经营板块的谢总来自麦当劳,有20多年的特许加盟的管理经验,负责供应链管理的康总来自玛氏,是玛氏亚太区供应链的总监,品牌营销的杨悦总奥美和蒙牛的品牌营销经验,组织力明兰总来自彪马和森马的首席HR,CFO郭总来自隆平高科以前的CFO。
新的管理团队提出了六大战略举措,发展特许经营,全渠道覆盖消费者,研发多口味、多品类产品,全域整合品牌营销,重构绩效管理体系,控制成本,全面提升供应链能力。尤其是全渠道覆盖消费者,将周黑鸭的品牌力和产品力快速变现,明显提升了周黑鸭的价值。
五、财务指标
营收指标:2013年的12.18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32.49亿元,4年复合增长率28%,2018年以后陷入3年衰退期,2020年营收下降到21.82亿元。
利润指标:2013年的2.6亿元增加至2017年的7.62亿元,4年复合增长率31%,2018年以后陷入3年衰退期
ROE指标:2016-2018年的3年均值为17.34%。
净利润率:5年均值为27%。
经营现金流:5年平均为净利润的1.08倍
2018年以前财务指标优秀,2018年以后财务指标陷入衰退
六、对行业周期性因素的探讨:属于日常消费品,本质上属于弱周期属性。
七、其他方面的分析
竞争对手对比:
绝味的优势是营收和利润指标明显优于周黑鸭,渠道能力超级强悍。但是劣势也明显,产品力和品牌力明显偏弱,店铺已经开始收缩,未来的发展潜力有限。
周黑鸭的优势很明显,产品力+品牌力+全渠道运营,劣势在于渠道力明显偏弱,最近2年在补短板,有了明显成效;此外客单价63元偏高,会影响到客户的复购率。
绝味的潜力基本上已经发挥出来了,而品牌力和产品力的不足会压低绝味的天花板;周黑鸭的渠道能力改善明显,店铺由2000家增加到4000-5000家确定性高,发展潜力明显好于竞品。品牌化+包装化是未来行业升级的大方向,周黑鸭处于有利的位置。
周黑鸭的风险在于疫情防控长期化,影响周黑鸭的利润释放。但疫情结束,生活回归常态化,2021年上半年店铺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70-80%水平。
公司未来成长性想象空间
(1)2021年开启逆转之路,2020年年底店铺1755家,公司计划未来3年店铺数量达到4000-5000家,有1.3倍-1.8倍的店铺提升空间。
(2)全渠道运营有利于品牌提升和利润的有效释放,有成为行业老大的潜质。
(3)目前周黑鸭交通枢纽店占比30%,商圈商业体店占比50-60%,社区店、校园店、景点店占比10-20%,该模型下公司目标是4000-5000家店铺。未来如果社区店模型跑通,则店铺数量有望达到1万家,天花板大大提高。
八、估值分析:
企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享受一定的估值溢价。消费品牌的低估值区域为20-25倍,预计2021年利润4-4.6亿元,合4.8-5.52港元,按照30倍PE计算,合6-6.95港元/股。困境反转型股票,30倍PE是合理的。按照公司计划3年后店铺达到4000-5000家计算,增长2.3-2.8倍左右,达到目前绝味食品的市值水平,即400-500亿元,6.5港元以内买入,3年复合收益率45-55%。
如果您喜欢这个单集,您会喜欢
剧集评论
生成徽章
为您的网站获取一个链接回此的徽章episode
<a href="https://goodpods.com/podcasts/%e9%9b%aa%e7%90%83%e8%b4%a2%e7%bb%8f%e6%9c%89%e6%b7%b1%e5%ba%a6-290479/1576%e6%97%a9%e6%9c%9f%e7%9a%84%e4%ba%8f%e6%8d%9f%e5%92%8c%e8%b8%a9%e5%9d%91%e6%98%af%e4%bb%b7%e5%80%bc%e6%8a%95%e8%b5%84%e8%80%85%e7%9a%84%e8%b4%a2%e5%af%8c-37885273"> <img src="https://storage.googleapis.com/goodpods-images-bucket/badges/generic-badge-1.svg" alt="listen to 1576.早期的亏损和踩坑是价值投资者的财富 on goodpods" style="width: 225px" /> </a>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