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goodpods headphones icon

要访问我们的所有功能

打开 Goodpods 应用
Close icon
雪球·财经有深度 - 2768.黄金的“软逼仓”?

2768.黄金的“软逼仓”?

02/06/25 • 5 min

雪球·财经有深度

欢迎收听雪球出品的财经有深度,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叫黄金的“软逼仓”?来自青野。

黄金无疑是春节期间表现最抢眼的品种之一,而这一轮单边加速行情也使它的“范式转移”变得愈加令人费解——真的全靠对长期叙事的信仰吗?从趋势看或许如此。但在这一轮加速行情中,我们可见隐隐的“软逼仓”的身影。

回溯其起点,无疑是1月30日伦敦金现突破新高,而其催化剂来自FT对“伦敦黄金库存快速转移到COMEX”的报道。可以看到,从去年12月开始,美国纽约金库存确实出现了快速累积,伴随着纽约金与伦敦现货价差的中枢抬升,其背后的驱动是“白宫可能会对进口金属加征关税”的预期。

无独有偶,在本轮黄金的“关税担忧”之前,1月上旬-中旬铜市场也走过相似的“软逼仓”逻辑,但持续性较短。COMEX铜和伦铜的价差有过一轮明显的扩大-回落-再扩大,但铜价的涨势并未跟随第二轮走阔,需求端的现实成为了行情的约束。不过,相较于作为工业金属的铜,黄金的实物需求在其定价中并不占那么主导的地位。因而从逻辑上讲,尽管潜在关税对价格的“一次性”提升作用可能相似,但对于黄金而言,未必意味着需求将面临相应的抑制,因而黄金“软逼仓”,相比铜要表现得更加坚韧一些。

而在“软逼仓”之外,华盛顿近期关税对象的广泛性的和方式随意性,强化了“去美元化”和“避险”等宏观叙事。不过,从市场价格中我们很难完全拆分出这一部分影响,只能更多将它作为一种“助长交易”的主观因素。同样难以及时观测的因素还包括央行们的买入行动,它们是持续的趋势中流,但或许不容易解释行情的加速。

而如果除开以上偏“叙事性”的因素,我们目前可以看到的是:黄金传统上的宏观和季节性的驱动因素整体呈现偏弱态势,这反映了“软逼仓”的裂隙——事情暂时没有那么完美。

一是宏观驱动暂不明显:美元和美债利率整体高位盘整,美联储1月联邦会议后,市场降息预期并未显著变化,尽管有关税的扰动,但美元指数和美债收益率并未显示出明显的趋势。或许可以说金价部分预期了美元美债进一步的下行空间,不过这也可能是交易性的——全球性的黄金 E T F 尚未出现明显的流入。

二是实物黄金消费的需求可能不强:春节是中国黄金消费的传统旺季,尽管春节期间黄金消费情况暂不容易获取,但追溯2024年全年的黄金实物消费,需求明显受到了高金价和收入预期的两方面的抑制,销售额同比呈现负增状态。而春节消费数据的结构特征仍然明显:在收入预期抑制仍然存在的背景下,居民消费仍呈现以线下出行、服务消费为主的特征,实物黄金消费的需求可能仍然偏弱。

三是市场并未定价人民币明显的汇率压力,亚洲资金相对平稳,表现整体是外盘牵动内盘:贸易摩擦背景下对冲人民币汇率的需求可能是驱动亚盘资金的关键动力,但从沪伦价差来看,春节前后价差整体维持温和区间,更多呈现外盘牵动内盘的特征。

因而总体而言,黄金春节的快速上涨主要来自库存结构的助推,而其他的因素暂且没有形成合力,这意味着,更要关注短期驱动行情的关键:COMEX金库存的变化。

一个值得参照的案例是2020年,COMEX金库存快速累积伴随金价的快速上扬,而金价的涨势也跟随COMEX库存累积速度的放缓而见顶。若库存累积速度出现放缓,黄金的这一波加速对上行空间的短期透支可能会显现,这意味着:现在你或许可以尝试博弈一个更高的终点,但也需要看牢风向标,时刻当心反方向的波动。

不过当前的宏观场景和2020年期间不具备可比性,关键差异来自:美联储的货币政策立场“2020年的一松到底vs2025年的谨慎降息”。这意味着,本轮的库存累积或许更多依赖于对关税等“随意性”很强的因素,而非货币政策立场的极度宽松等“确定性”因素。中性假设下,我们或许不会见到那么大幅度的库存变化。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有个“阴谋论”一直潜伏在黄金市场之下:因为重复抵押等问题,伦敦的实物黄金库存相较其衍生品交易规模而言可能存在明显的短缺。

由于数据的高度不透明,这个说法一直很难被证实,但如果伦敦的库存最终短缺到某种程度,以至于实物交割的需求明显提升,是否这个“鬼故事”又会被召唤到幕前,形成完美风暴呢?

我们暂时无法判断,只是作为一种有趣的想法且行且看。但无疑,年初就开始轰轰烈烈的行情,强化了我的一种直觉:今年的黄金和去年有明显的不同,结果或许可以不错,但过程必将历经艰辛,交易的思维大概需要更重一些。

plus icon
bookmark

欢迎收听雪球出品的财经有深度,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叫黄金的“软逼仓”?来自青野。

黄金无疑是春节期间表现最抢眼的品种之一,而这一轮单边加速行情也使它的“范式转移”变得愈加令人费解——真的全靠对长期叙事的信仰吗?从趋势看或许如此。但在这一轮加速行情中,我们可见隐隐的“软逼仓”的身影。

回溯其起点,无疑是1月30日伦敦金现突破新高,而其催化剂来自FT对“伦敦黄金库存快速转移到COMEX”的报道。可以看到,从去年12月开始,美国纽约金库存确实出现了快速累积,伴随着纽约金与伦敦现货价差的中枢抬升,其背后的驱动是“白宫可能会对进口金属加征关税”的预期。

无独有偶,在本轮黄金的“关税担忧”之前,1月上旬-中旬铜市场也走过相似的“软逼仓”逻辑,但持续性较短。COMEX铜和伦铜的价差有过一轮明显的扩大-回落-再扩大,但铜价的涨势并未跟随第二轮走阔,需求端的现实成为了行情的约束。不过,相较于作为工业金属的铜,黄金的实物需求在其定价中并不占那么主导的地位。因而从逻辑上讲,尽管潜在关税对价格的“一次性”提升作用可能相似,但对于黄金而言,未必意味着需求将面临相应的抑制,因而黄金“软逼仓”,相比铜要表现得更加坚韧一些。

而在“软逼仓”之外,华盛顿近期关税对象的广泛性的和方式随意性,强化了“去美元化”和“避险”等宏观叙事。不过,从市场价格中我们很难完全拆分出这一部分影响,只能更多将它作为一种“助长交易”的主观因素。同样难以及时观测的因素还包括央行们的买入行动,它们是持续的趋势中流,但或许不容易解释行情的加速。

而如果除开以上偏“叙事性”的因素,我们目前可以看到的是:黄金传统上的宏观和季节性的驱动因素整体呈现偏弱态势,这反映了“软逼仓”的裂隙——事情暂时没有那么完美。

一是宏观驱动暂不明显:美元和美债利率整体高位盘整,美联储1月联邦会议后,市场降息预期并未显著变化,尽管有关税的扰动,但美元指数和美债收益率并未显示出明显的趋势。或许可以说金价部分预期了美元美债进一步的下行空间,不过这也可能是交易性的——全球性的黄金 E T F 尚未出现明显的流入。

二是实物黄金消费的需求可能不强:春节是中国黄金消费的传统旺季,尽管春节期间黄金消费情况暂不容易获取,但追溯2024年全年的黄金实物消费,需求明显受到了高金价和收入预期的两方面的抑制,销售额同比呈现负增状态。而春节消费数据的结构特征仍然明显:在收入预期抑制仍然存在的背景下,居民消费仍呈现以线下出行、服务消费为主的特征,实物黄金消费的需求可能仍然偏弱。

三是市场并未定价人民币明显的汇率压力,亚洲资金相对平稳,表现整体是外盘牵动内盘:贸易摩擦背景下对冲人民币汇率的需求可能是驱动亚盘资金的关键动力,但从沪伦价差来看,春节前后价差整体维持温和区间,更多呈现外盘牵动内盘的特征。

因而总体而言,黄金春节的快速上涨主要来自库存结构的助推,而其他的因素暂且没有形成合力,这意味着,更要关注短期驱动行情的关键:COMEX金库存的变化。

一个值得参照的案例是2020年,COMEX金库存快速累积伴随金价的快速上扬,而金价的涨势也跟随COMEX库存累积速度的放缓而见顶。若库存累积速度出现放缓,黄金的这一波加速对上行空间的短期透支可能会显现,这意味着:现在你或许可以尝试博弈一个更高的终点,但也需要看牢风向标,时刻当心反方向的波动。

不过当前的宏观场景和2020年期间不具备可比性,关键差异来自:美联储的货币政策立场“2020年的一松到底vs2025年的谨慎降息”。这意味着,本轮的库存累积或许更多依赖于对关税等“随意性”很强的因素,而非货币政策立场的极度宽松等“确定性”因素。中性假设下,我们或许不会见到那么大幅度的库存变化。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有个“阴谋论”一直潜伏在黄金市场之下:因为重复抵押等问题,伦敦的实物黄金库存相较其衍生品交易规模而言可能存在明显的短缺。

由于数据的高度不透明,这个说法一直很难被证实,但如果伦敦的库存最终短缺到某种程度,以至于实物交割的需求明显提升,是否这个“鬼故事”又会被召唤到幕前,形成完美风暴呢?

我们暂时无法判断,只是作为一种有趣的想法且行且看。但无疑,年初就开始轰轰烈烈的行情,强化了我的一种直觉:今年的黄金和去年有明显的不同,结果或许可以不错,但过程必将历经艰辛,交易的思维大概需要更重一些。

上一集

undefined - 2767.25年1月总结,这个月发生很多事情

2767.25年1月总结,这个月发生很多事情

欢迎收听雪球出品的财经有深度,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叫25年1月总结,这个月发生很多事情。来自润哥。

1月发生很多大事,第一件事是中美小红书对账。第二件是deepseeker 的发布。

一、中美小红书对账

美国网民涌现到小红书,一开始我非常好奇,众所周知,我们一直在墙内生活,对墙外的生活所知也仅限于媒体报道,有一天发现墙外涌进来很多外国人,不知道他们会呆多久,尽量多去了解他们,对他们留下好的印象。然后他们很多人就破防了,很多人哭了,说中国人太友善了,太友好,太善良了,这种友好是以前没有经历过的,这让我好奇他们以往经历了什么?

然后就是中美大对账,他们说上大学学费贵,看病医疗费用贵,医保贵。租房子的房租贵,有房子的房产税贵,平时食物也贵。总之感觉市场失效,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没有起到作用。哈耶克看了伤心,亚当斯密听了都要流泪。

垄断资本通过游说公司、政治现金、旋转门,肆意操纵修改规则,企业寡头化,市场垄断化,企业享受垄断利润。而普通老百姓艰难生存,很多人付不起食物,24年美国家庭13.5%难以获得足够食物,20年数据显示有2000万人参与卖血浆。从对账中看出,通胀是压垮美国普通人生活的最后一根稻草,美国没有了太大的加关税的空间。

特朗普以前说过要给美国墨西哥边境建设边境墙,结果没有建成,他承诺24小时结束俄乌冲突,现在也没有结束冲突,他竞选时候说给中国加60%的关税,我相信他不会这么干,美国民众先受不住了现在他当选后说要100天内去中国访问,只有中国能够帮助美国。所以最终加10%关税,低于市场预期,因此港股上涨。

二、第二件大事是deepseek 的发布。

人工智能的发展确实超乎我的预计,deepseek,之前,我试过的人工智能就是搜索的升级版,到了deepseek,让我觉得 A I 确实可以像人类那样的神经思考。当然这并不表示, A I 具备自我意识和情感。自我意识是在生物无数次的应激性死亡,淘汰中形成的。

随着deepseek公司进行开源,打破美国人工智能寡头对于 A I 的垄断,促进世界各国投入到 A I 研究中,推动发展,推动技术平权, A I 不是少数人的特权,而像微信一样,成为人人可有的工具平台。相当于每个人身边有一个无所不知的电子参谋,提出有深度的问题将变得更加重要。从造纸术,到印刷术,再到互联网,都是知识平权一个过程。愿意学习的人,会学到非常多的知识,不爱学习的人,只能用手机看不同的小姐姐跳舞。

三、美国必然降息,美元贬值。

伴随着Deepseek还有英伟达、微软等美股的暴跌。巴菲特一直在清仓美股,美股背弃了“股票价值等于企业自由现金流折现”这一原理,也到了讲股市炒概念阶段。美国无法再垄断 A I 研究,故事讲不下去了,击鼓传花的到头了,美股已经到顶了。

紧接着就是我一直预想的,先知先觉的热钱,卖出美股流出全球新兴市场,包括,估值洼地,港股和A股。伴随着美元贬值和人民币的升值,进而推动人民币资产重估,从而形成上涨的反身性。2月4日港股的上涨,已经提前预示这一切,当然,这个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充满坎坷。

一月是一个对美祛魅的过程,昔日高高在上的人类灯塔打碎了金身、光环不再。

四、美国企业税收

在中美对账中,美国网友问到,你们的个税那么轻,那财政靠什么,回答说,中国主要是间接税,税负主要由企业承担。中国烟草每年上缴利润和税收超过1.5万亿,作为对比美国的最大的烟草企业,也是世界上最大烟草公司,每年纳税30亿美元。由于我国纳税主体为企业,美国纳税主体为个人,导致同样营收的公司,我国企业归属股东的利润比美国少很多。这也是我国股市比美国低迷的原因之一。

世界上很多事情就是这样往往几十年什么改变都没有大家过着一样的生活,有可能短短几个月就发生翻天覆地的剧变,一月就是这样,十一月的时候,很多大众还在为付鹏的演讲,搞得人心惶惶,研究是移民日本还是移民新加坡的事宜。

一个月过去,发生很多事情,令人目不暇接,一切都不同了,大家开始坚信,美国是无法击败中国的,中国的复兴也是无法阻挡的,金融成了中美下一个战场,美股最终必有下跌,港股和A股必然迎来上涨。世界再变化,唯一不变的就是“企业价值来自企业自由现金流折现”

下一集

undefined - 2769.2025年,比亚迪的新三架马车即将启航

2769.2025年,比亚迪的新三架马车即将启航

欢迎收听雪球出品的财经有深度,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叫2025年,比亚迪的新三架马车即将启航,来自痛快舒畅。

智驾、高端和出口,将会成为带动比亚迪增长的“新三架马车”,这三个增长极将会带动比亚迪进入“更科技、更全面、更国际化”的全新阶段!

一、智驾,全面进入第一梯队

在24年12月10日工信部目录上,比亚迪一口气更新了接近10款车型。12月24日,比亚迪“天神之眼”高阶智驾全国开启“无图城市领航功能”,做到了“全国都能开,有路都好开”!

这也意味着比亚迪的智驾正在全面提速,以往在第二年春节后才会启动的车型与传播,全面提前到了24年年底开始“智驾冲刺“。

比车型数量更让市场感受到震撼的则是无论是入门系的海鸥、海豚,还是主流A级秦Plus、海豹05和海狮05,抑或是B级的新车海狮07,以及方程豹的全新系列“钛3”和更新的豹5,全部都预备有选配“智驾方案”。

可以说,比亚迪将会在2025年的第一季度“智驾冲刺”,并开启“智驾普及风暴”。很多人,总是用惯性的思维来看:比亚迪的座舱落后、智能化落后。但从DiLink 5.0之后,比亚迪的智能座舱体验已经进入到第一梯队。

智能化也是一样,在23年的冬测中,N7和U8的 A E B 出色表现,已经开始让很多人扭转观念。

这一次的“全国无图城市领航功能”的全量推送,在这个春节已经开始颠覆大家对于比亚迪智驾的认知——智驾水平稳居行业第一梯队!

在中国乘用车的消费结构中,8到15万价位段的A级车是市占率最高的价位段,超过整体市场的42%;15到25万价位段A+B级车的市占率也超过了23%——可以说谁能够抢先在8到25万价位段打开消费者对于智驾的认知心智,谁将会赢得“智能化下半场”的头号胜利!

据悉,这一次比亚迪结合车型等级会匹配不同的智驾方案,从10V5R到单激光雷达、双激光雷达,从高快NOA到城区NOA,再到代客泊车等核心场景全覆盖。在品牌方面,不仅仅是仰望、腾势、方程豹会搭载智驾方案,王朝、海洋网也会搭载,这不刚刚公布8.98到10.98万元预售价格的海豹05 DM-i的高配车型,就已经开始搭载了。

2025年,比亚迪的智驾风暴就是想让智驾,成为越来越多普通消费者的“用得起、用的好、用得爽”的功能。

因为,科技的进步从来不是“高高在上、要不可及”,而是要让“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技术平权、智驾平权,才是这个“大变局时代”最令人兴奋的,没有之一!

二、高端,全面进入20万+市场

从2022年开始,比亚迪进入到了销量大爆发的状态,从2021年的73万辆,到2022年的185万辆,再到2023年的302万辆,以及2024年的425万辆,用4年时间实现了6倍的增长。

在这个过程中,比亚迪首先放弃的燃油车的生产和销售,作为全球第一家彻底转型100%新能源的车企,比亚迪需要做的就是找到新能源的销量和渗透率洼地,并以最快的速度占领这些市场。

在2022-2024年的中国市场,8-25万价位是市场的绝对主流,占到整体是市场销量的65%,但是恰恰是在这个价位段新能源渗透率是最低的。比亚迪正是抓住了这样的战略级风口期,推出了e平台3.0、推出了第四代 D M 技术、第五代 D M 技术,把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领导者”这样的形象深入人心。

不仅仅要抓主流市场,对于 B B A 所在的中高端市场,比亚迪也在积极开拓。并且在2023年正式推出百万级的高端品牌“仰望”、主流豪华品牌“腾势”、个性化品牌“方程豹”,全面覆盖25以上的新能源市场。

具体从20万+的销量表现来看:2020年,销量为77489辆;2021年是171869辆;2022年变成485851辆;2023年达到698140辆;去年是601683辆。

从绝对销量来看,与2022年相比也取得了3.5倍的增长,只是增速没有完全与销量增速同步。

反应在销售段就是“汉唐”两大曾经站稳20万+的 I P ,入门价格进入到16到17万元级别,不仅让出了20万到30万价位段的份额,更是让不少汉唐老车主感到痛心。

但是随着25年1月全新的汉唐L亮相之后,赢得了大量的好评。据悉,这次汉唐L不仅仅要承接起“汉唐IP”重回30万+的历史使命,更将带来全新的颠覆性技术,重塑比亚迪在纯电领域的领导者地位。

从2024年分价位段渗透率来看,一方面,8到20万价位段的渗透率只有35%左右依旧低于46%的市场平均渗透率;另一方面,BBA的价格中枢全面从30到35万级别下滑到25到30万级别,新能源对于 B B A 们的冲击还是富有成效的。

2025年对于比亚迪而言,不仅仅要深耕主流的的8到20万价位段,更是要向20到35万,35到60万这两个价位段发起冲击。

在20到35万价位段,不仅仅有全新技术平台的汉唐L上市,在上海车展上还会见到海洋网全新的C级车亮相。

方程豹也会有全新的“钛系列”的产品,进入到20到35万价位段,来补充自己的产品矩阵。

在35到60万价位段,主要是腾势的阵地。全新的N9预计售价45到55万,与D9、Z9三款售价都在35万元以上的车系,组成腾势的“9系旗舰”,并且非常有希望在2025年创造出“9系旗舰”月销2万+的销量目标。全新的N8max预计售价在35到45万,全新的Z7将会挑战 B B A 的销量支柱之一“34C”的市场地位。

可以说在20万+的产品矩阵布局方面,2025年的比亚迪产品准备充足、技术积淀足够,就是要在这个价位段实现“向上突破”。

三、出口,开创全球新局面

在2024年曾经被大家给予厚望的“出海成绩单”的最终数据定格在417063辆,这个数据可以排在当年中国品牌出口榜单的第三名和新能源出口第一。但是与奇瑞取得的113万的出口销量相比,还有2倍以上的差距。

并且在2024年出口的销量基本上维持在3万辆上下的水平,刚刚摘掉的“比3万”的帽子,现在变车了“出口比3万”。

2025年1月,比亚迪出口销量66336辆,同比增长84%,环比增长16%,再一次创造历史纪录。

带动出口的不仅仅是产品,更是运力和海外建厂的布局。在运力方面除了运行1年的开拓者1号,常州号、合肥号两艘最大装载7000辆的滚装船也在24年12月和25年1月首发启航,目的地都是欧洲。

第四艘深圳号,最大装载9200辆,在25年1月出坞,预计在25年第一季度末能够首发启航,届时比亚迪将会拥有3万辆的滚装船运输能力,按照每年4次往返来计算,预计能够实现12万辆的运力。

在2025年,还将有4艘滚装船建成,其中上半年2艘、下半年2艘,预计全部达成后的运力将会达到6.48万辆,全年最大运力将会达到25.92万辆。

除了运力,比亚迪在海外工厂的布局也在积极推进。简单计算一下,在2025年比亚迪海外工厂的产能将会达到25万辆的水平,蔚来的三年时间,海外工厂的产能将会超过百万!

国内生产整车出口+海外整车工厂落地,可以预期的是比亚迪海外销量达成百万辆的目标并不遥远!

汽车行业始终还是一个重资产行业,既然是重资产行业就脱离不了“规模效应”这个底层逻辑,在规模之上的“技术爆发”让中国的新能源汽车行业领跑全球。

2025年,对于比亚迪而言不仅仅“重磅技术”的涌现,更是规模效应的全球布局。

随着智驾、高端和出口的进一步提升,一个“科技的、全面的、全球化”的全新比亚迪,已经呼之欲出了!

剧集评论

生成徽章

为您的网站获取一个链接回此的徽章episode

选择类型和大小
Open dropdown icon
share badge image

<a href="https://goodpods.com/podcasts/%e9%9b%aa%e7%90%83%e8%b4%a2%e7%bb%8f%e6%9c%89%e6%b7%b1%e5%ba%a6-290479/2768%e9%bb%84%e9%87%91%e7%9a%84%e8%bd%af%e9%80%bc%e4%bb%93-83703739"> <img src="https://storage.googleapis.com/goodpods-images-bucket/badges/generic-badge-1.svg" alt="listen to 2768.黄金的“软逼仓”? on goodpods" style="width: 225px" /> </a>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