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goodpods headphones icon

要访问我们的所有功能

打开 Goodpods 应用
Close icon
headphones
反派影评

反派影评

lamesbond

若批评不自由,则赞美无意义
profile image
profile image
profile image

16 听众s

Share icon

全部剧集

最佳剧集

前10名反派影评单集

Goodpods策划了一份10个最佳反派影评单集的列表,根据每个单集从我们的听众那里获得的收听次数和点赞数进行排名。如果您是第一次收听反派影评,没有比从这些优秀的单集开始更好的地方了。如果您是该节目的粉丝,请通过在单集页面添加您的评论来为您最喜欢的反派影评单集投票。

主播打分:

张瑞(时光网前任高级编辑;《血战钢锯岭》嘉宾):6.5分;

“这是一部充斥着诺兰既定套路的大型实景演出,宛若‘印象·敦刻尔克’。”

(张瑞其它打分:《血战钢锯岭》7.5分;《铁道飞虎》6分)

雷普利;(凤凰电影前编辑,《异形:契约》等17期嘉宾):7.5分;

“这是一次概念的胜利,所有人物剧情都不重要,本片的终极麦格芬就是‘概念’本身。”

(雷普利的其它打分:《异形:契约》8分;《迷失Z城》7.5分;《摔跤吧!爸爸》7.5分)

波米:7分;

“一部电影想名垂影史,需要完成好‘破’和‘立’两个动作;本片颠覆以往,然而立起的形式难言成功。”

《敦刻尔克》(Dunkirk)平均分:7分

本期节目流程与目录:

开场曲:<Supermarine>(Hans Zimmer);

第20秒-第3分钟:嘉宾介绍及相关节目动态(无剧透);

第3分钟-第11分半:影片信息介绍(无剧透);

第11分半-第18分半:三位主播为影片打分并阐述理由(无剧透);

第18分半-第41分钟:三位主播先谈影片“亮点”(涉及剧透):

1、嘉宾“雷普利”认为本片是“概念的胜利”,谈到了“音响效果”方面的亮点;

2、嘉宾“张瑞”觉得本片是非常新颖的战争片,强调诺兰拍出《恐惧的代价》一类惊悚片的意图;

3、波米谈到本片对以往战争片的“破”,强调这部电影“形式即内容”、“动作即终点”的微观性和“没有敌人”的特点;

第41分钟-第1小时39分钟:交换意见,主播们再谈本片问题(涉及剧透)(涉及剧透):

1、张瑞认为本片最大问题是“形式没有足够的剧情作为依托”,很多桥段都是“强行给”;“历史感失真”也是严重问题,对此,另外两位主播也有补充;

2、雷普利着重谈及本片“没有人物”的问题,而且诺兰的“战争观”与“价值观”并没有清晰体现;

3、波米在说到问题时认为本片“三条时间线”的构想有“时间性体现”和“形式工整度”两方面的严重不足;而诺兰过于偏执的大量使用IMAX也带来摄影上的局限;

4、而三位主播也就本片结尾“是否过于主旋律”展开辩驳。

第1小时39分钟-尾声:外延话题(涉及剧透):

1、三位主播推荐各自喜欢的战争题材电影;

2、嘉宾们着重谈及各自最喜欢及最不喜欢的诺兰电影;

尾声曲目:<End Titles (Dunkirk)>(Benjamin Wallfisch,Sir Edward Elgar,Lorne Balfe)。

影片《敦刻尔克》(Dunkirk)重要信息:

本片北美分级:PG-13级;

本期节目重点提及的电影片单:

《恐惧的代价》(1953)

《士兵之歌》(1959)

《地道战》(1965)

《最长的一天》(1962)

《地雷战》(1963)

《异形1》(1979)

《自己去看》(1985)

《从海底出击》(1985电视版)

《大决战》三部曲(1990-1992)

《美丽人生》(1997)

《拯救大兵瑞恩》(1998)

《细细的红线》(1998)

《追随》(1998)

《U-571》(2000)

《鬼子来了》(2000)

《记忆碎片》(2000)

《黑暗骑士》三部曲(2005-2012)

《致命魔术》(2006)

《赎罪》(2007)

《盗梦空间》(2010)

《星际穿越》(2014)

《血战钢锯岭》(2016)

profile image
profile image

2 听众s

bookmark
plus icon
share episode
反派影评 - 233《奥本海默》无关于麦卡锡主义
play

10/12/23 • 102 min

田野:6.5分

(编剧,“沙丘”专题等16期嘉宾)

诺兰电影的重点并不在剧作,而是在“视觉造型”。他经常用一场戏甚至一个道具来代指整部电影的核心表达。从场面来说,主角演讲的场地是篮球场,奥本海默站在壁炉前、篮球架下,壁炉象征火烤,篮架象征绞索,整个演讲其实就是烧死女巫的代指。从道具来说,比如苹果和桔子。苹果是美军的代指,桔子是核武器的代指——拉比是一个反核的人,所以他一上来的动作就是给奥本海默剥桔子;而主角组装原子弹时,又像在把桔子瓣拼到一起——诺兰反转的精妙正是来源于这些视觉造型的铺垫,而非文本制造的震惊。

法兰西胶片:6分

(《蜘蛛侠纵横宇宙》等30期嘉宾,公号“第一导演”)

失去高概念后不哲学了,以往那种唯心、形而上学的东西极其稀少,始终没建立起世界毁灭和政治迫害在感官上的联系;那些超现实的伦理恐惧,卡梅隆30多年前就拍过。再说“美国文革”,强权对尊严的打击,就电影里的强度,哪怕在《封神》面前都很初级;虽然人性的破败不能这么比,但经验积累的疼痛确实达不到那个份上。性的象征也有限,几乎要变成《燃冬》了。制作上也开始明星过山车,诺兰需要这个?真有一种过于依赖原著的嫌疑。一系列落差,让我觉得,爱因斯坦最终也只是强行震惊。我人生第一次脱粉,有点不习惯,好在诺兰对电影的认知在线,给个及格分。

波米:6分

今年4月24日,美国新闻界发生了一件事。分属左右两翼的CNN与福克斯这一天同时开除了他们的王牌主播:CNN解雇了一位冒犯了共和党女性政客的黑人同性恋主播唐·雷蒙;福克斯则开除了一个长期散播右翼阴谋论的白人“川粉”塔克·卡尔森。解雇都没有先兆、没有通知,主播甚至是通过公司官推才得知自己不用来上班的,政治立场截然相反甚至针锋相对的主播获得了一模一样的羞辱。这件事,可以看作《奥本海默》的剧本延续到了2023年——“链式反应”是应对“政治极化”的最终解决方案。

节目流程:

节目总时长:01:42:05;

音频包含内容有(无剧透):

1)影片信息介绍;

2)主播为影片打分并阐述理由;

缺点环节涉及如下话题(含剧透):

1)查资料才能看的电影不是好电影?

2)主人公动机转变缺乏交代?

3)反核反战的主题很难成立?

4)许可被吊销与核试验并无关联?

5)“彩色主观,黑白客观”过于牵强?

6)爱因斯坦的震撼结局毫无逻辑?

7)“裂变”线照抄《萨利机长》?

8)对比《莫扎特》产生人称问题?

9)对“核扩散”的思考不及《守望者》?

10)女性角色一塌糊涂?

11)诺兰的“精英腔调”仍然浓重?

12)“特效团队被消失”反映了什么?

优点环节涉及如下话题(含剧透):

1)打开严肃电影的可能性?

2)“实拍”没有功劳有苦劳?

3)如何通过道具搭建“视觉造型”?

4)“新冷战”背景下的叙事探索?

5)主题不在“麦卡锡”而在“消除极化”?

6)宫斗落点为何强调肯尼迪?

7)加里·奥德曼如何贡献名场面?

8)“不提吴健雄”纯属无稽之谈?

外延涉及如下话题:

1)诺兰哥哥的逸事帮助他的剧作不落窠臼?

2)诺兰未来真的要拍《007》?

影片信息:

影片英文原名:Oppenheimer

本片北美分级:R级;

内地是否有删减:性爱戏等段落使用“重复素材的镜像倒放”、“大头贴”与“小黑裙”进行删减、裁剪及遮挡;

片尾是否有彩蛋:无;

内地是否有2D版:本片为2D电影;

内地是否有IMAX版:有;

IMAX版有无特殊画幅:一代激光与70毫米胶片版IMAX部分画面1.43:1;其余版本部分画面1.9:1;(普通35毫米胶片版为画幅最窄的2.35:1)

内地是否有杜比版:有;

本期片目:

《天外魔花》(1956)

《2001太空漫游》(1968)

《月光光心慌慌》(1978)

《莫扎特》(1984)

《终结者2:审判日》(1991)

《终结者3》(2003)

《指环王3:王者无敌》(2003)

《拆弹部队》(2008)

《守望者》(2009)

《致命魔术》(2009)

《龙门飞甲》(2011)

《斯隆女士》(2016)

《萨利机长》(2016)

《此房是我造》(2018)

《信条》(2020)

《壮志凌云2:独行侠》(2022)

《芭比》(2023)

《封神第一部》(2023)

开场曲:<Destroyer Of Worlds>(Ludwig Goransson);

结束曲:<Oppenheimer>(Ludwig Goransson);

profile image
profile image

2 听众s

bookmark
plus icon
share episode

主播打分:

一舒:8分,FIRST影展策展人,《一个明星的诞生》嘉宾

太难得了,国内青年导演有很多也是这样拍家庭,但为什么总是那么苦?没有一个像王子逸这样,以一个极为轻盈的、愉快的方式去展现一个很普世的故事。你看着简单吧——但就这么简单的东西,国内没有。

熊阿姨:5分,媒体人;《少年的你》等3期嘉宾

导演对人性的了解非常浅薄,而且除了女主角之外,影片其它角色几乎都是功能性的。女主角本人也缺乏前史,她为什么三十多岁还对世界一无所知?反正我是无法代入的。

《别告诉她》平均分:6.5分

节目流程

页首音频包含内容有(无剧透):

1)嘉宾信息介绍;

2)影片信息介绍;

3)主播为影片打分并阐述理由;

页首优点部分涉及到如下话题(含剧透):

1)影片被指责“猎奇眼光展现中国”,这一现象是否存在?

2)内地院线被删掉的“饭桌戏”为何如此重要?它真的辱华吗?

3)影片的第一主角到底是碧莉还是奶奶?

4)影片最终落点放在了“太极养生法”,有何用意?

5)影片到底出现了几层谎言?

6)赵淑珍的表演如何?能获得奥斯卡提名吗?

7)影片的视听语言与国内电影有何不同?

以上缺点环节谈到的话题有(含剧透):

1)影片的人物塑造是否存在问题?

2)电影是否缺乏戏剧性和节奏感?

3)核心事件是否过于简单而使台词变成车轱辘话?

4)影片在现实落地层面存在哪些问题?

以上外延部分将涉及:

1)好莱坞突然涌现“华裔女性三杰”的时代背景是什么?

2)三杰中,一位导DC、一位导漫威、一位冲奥,谁的天赋更高?

3)“华裔女性三杰”各自背后的“资源”是否对她们的事业起到了帮助?

4)“华裔女性三杰”与李安、温子仁等前辈华人导演有无可比性?

5)在回首三杰作品时,“华裔”与“女性”两个标签哪个更为明显?

6)如何评价王子逸前作《身后事》?它与本片有何相似性?

7)阎羽茜从贾樟柯身上继承了什么?她能拍好“小丑女”吗?

8)《骑士》的稀缺性在哪里?为什么说执导漫威限制了赵婷的才华?

开场曲:<Without You>(Air Supply);

结束曲:<Come Healing>(Elayna Boynton);

本期节目暂不提供下载音频。

影片《别告诉她》重要信息:

本片北美分级:PG级;

后期:思源/波米;排版:效愚;

本期节目重点提及的电影片单:

《喜宴》(1993)

《世界》(2004)

《断臂山》(2005)

《让子弹飞》(2010)

《身后事》(2014)

《哥哥教我唱的歌》(2015)

《骑士》(2017)

《海上浮城》(2018)

《江湖儿女》(2018)

《摘金奇缘》(2018)

《仲夏夜惊魂》(2019)

《送我上青云》(2019)

《我们一家人》(2019)

《猛禽小队和哈莉·奎茵》(2020)

《永恒族》(2020)

profile image

2 听众s

bookmark
plus icon
share episode

主播打分:

海老鼠(环球旅行家,《血观音》等13期嘉宾;公号“seamouse”):7分;

“片中人回答‘老了怎么办’时说了一句:‘老了就死了呗’,我不知道我是同情还是绝望。”

(海老鼠的其它打分:《西小河的夏天》7.5分;《超时空同居》7分;《命运速递》6分)

熊阿姨(资深社会新闻记者):7分;

“这部电影的表达思路和之前国内的稿件不太一样,但它的拍摄素材严重不足,很多地方欠缺说服力。”

波米:无法打分;

“它的优点几乎都是在它作为一部‘电视专题片’时才产生的,而这些优点又格外有意义,所以我没办法打分。”

《三和人才市场 中国日结1500日元的年轻人们》(三和 人材市場~中国・日給1500円の若者たち~)平均分:7分

本期节目流程与目录:

开场曲:《九月》(周云蓬);

第25秒-第1分半:嘉宾信息介绍;

第1分半-第7分半:影片信息介绍(完全剧透);

第7分半-第13分钟:三位主播为影片打分并阐述理由(涉及剧透);

第13分钟-第33分钟:嘉宾“海老鼠”和“熊阿姨”及波米谈及《三和人才市场》“优点” (涉及剧透):

1、嘉宾“熊阿姨”在谈优点时对比了本片和其他稿件不一样的角度,尤其本作的后半部分令她印象深刻;

2、嘉宾“海老鼠”觉得本作可以引发多方面的深思,比如对“丧文化”和“孤独经济”的反思;

3、波米觉得此片触及了中国“阶层固化”的问题,对人物的展现高度收敛猎奇感,素材“因果倒置”的编排方式也比较严谨;嘉宾就其中第一个问题展开辩驳;

分钟-1小时:交换意见,三位主播谈影片问题 (涉及剧透):

1、熊阿姨觉得本作多处信息细节方面欠缺交代,抛出的一些问题无法自证;

2、海老鼠认为这部作品最大的问题是缺少一个能打动他的核心人物;

3、波米谈到了《三和》对环境没有更为丰富的展现;而在上升到国情讨论时缺少政府等其它角度的素材;

1小时-尾声:外延话题(涉及剧透):

1、NHK相关纪录片;

2、《路过未来》等其它相关电影简评;

3、嘉宾谈及相似题材方向的采访经历;

尾声曲目:《中国孩子》(周云蓬);

影片《三和人才市场 中国日结1500日元的年轻人们》重要信息:

本期节目重点提及的电影片单:

《小武》(1998)

《归途列车》(2009)

《天注定》(2013)

《大同》(又名“中国市长”,2015)

《O.J辛普森:美国制造》(2016)

《我不是潘金莲》(2016)

《追龙》(2017)

《路过未来》(2017)

《家族之苦2》(2017)

NHK相关:

《中国力量1——电影革命的冲击》(2009)

《中国力量2——驰骋非洲的巨龙》(2009)

《流亡者在巴黎》(完整标题不便显示,2011)

《郑州思想沙龙的激辩》(完整标题不便显示,2013)

《蝼蚁——中国民营企业家哀歌》(2016)

《巨龙中国1——一亿人大迁移:颠沛流离的农民工》(2016)

《巨龙中国4——中国民众与空气污染的搏斗》(完整标题不便显示,2017)

《离乡——中国扶贫搬迁实录》(2018)

profile image

2 听众s

bookmark
plus icon
share episode

主播打分:

海老鼠(环球旅行家;《三和》等14期嘉宾;公号“seamouse”):7分;

“还真没哪个故事有改成长片潜质的,不过好歹没拍成《江湖儿女》式的导演精选专辑。”

阳磊(艺人宣传&策划;《游侠索罗》等7期嘉宾):6.5分;

“不管是论及故事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嚼头’,还是它情理之外意料之中的反类型翻转,都延续了科恩一贯的味道。”

波米:6分;“科恩拿《西部开拓史》的拼盘片概念,把杰克伦敦的小说和20岁没写下去的剧本凑在一起,借网大的平台清理了库存。”

《巴斯特的歌谣》平均分:6.5分

本期节目流程与目录:

开场曲目:<The Book>(Carter Burwell);

第16秒-第1分钟:嘉宾信息介绍;

第1分钟-第7分半:影片信息介绍(无剧透);

第7分半-第11分钟:三位主播综合优缺点为影片打分(无剧透);

第11分钟-第48分钟:嘉宾“海老鼠”、“阳磊”和波米先举出故事集中自己最喜欢的章节,谈《巴斯特歌谣》“优点”(涉及剧透):

1、嘉宾“阳磊”最喜欢第五和第六个故事;并表示本片延续了科恩一贯的气场和氛围,其欧·亨利式戛然而止的标志性结尾仍然有效,电影的短片集性质更令它显得格外精巧,由第三个故事起主题走向深沉,主题建立和自然环境描绘相辅相成,而第四个故事中添加的“掏鸟蛋”段落足以令人会心一笑;

2、嘉宾“海老鼠”最喜欢第一个故事,赞赏第二个故事服装方面对于老式防弹衣式的有趣使用以及科恩标志性对命运荒诞性的描写;

3、波米最喜欢第五个故事,认为女性角色性格塑造富有说服力,“三起三落”的情节反转有力;

第48分钟-1小时6分半:交换意见,三位主播谈影片问题(涉及剧透):

1、阳磊认为短片叙事力量比起长片始终有欠缺,没有给观众提供连贯的观影快感,科恩本次与网飞合作玩票性质居多;

2、海老鼠认为反复对话缺乏必要性,故事间的连缀过渡不够出彩;

3、波米认为本片的创作难度相比科恩前作并不高,故事间缺乏互动,元素重复,对于杰克·伦敦的改编部分没有深入挖掘文本深意,处处透着科恩对网大电影的怠慢;

1小时6分半-尾声:外延环节(涉及剧透):

1、两位嘉宾简述自己最喜欢的科恩作品:《老无所依》和《缺席的人》;

2、按时间顺序,回顾科恩兄弟其它15部长片电影(涉及剧透,此部分内容预计将于明天呈现);

尾声曲目:<The End of Buster Scruggs>(Carter Burwell);

影片《巴斯特·斯克鲁格斯的歌谣》(The Ballad of Buster Scruggs)重要信息:

本片北美分级:R级;

本期节目重点提及的电影片单:

《幽灵马车》(1921)

《碧血金沙》(1948)

《仁心与冠冕》(1949)

《第七封印》(1957)

《未寄出的信》(1960)

《西部开拓史》(1962)

《血迷宫》(1984)

《巴顿·芬克》(1991)

《勇敢的心》(1995)

《逃狱三王》(2000)

《缺席的人》(2001)

《十分钟年华老去》(2002)

《老无所依》(2007)

《大地惊雷》(2010)

《无人区》(2013)

《荒蛮故事》(2014)

《八恶人》(2015)

《佩小姐的奇幻城堡》(2016)

《江湖儿女》(2018)

《邪不压正》(2018)

《影》(2018)

profile image
profile image

2 听众s

bookmark
plus icon
share episode

主播打分:

海老鼠(影评人、环球旅行家;个人公众号“Seamouse”):9分;

顿河(《一步之遥》编剧之一、《一切都好》制片人;个人公众号“顿的河”):7分;

波米:5分;

《我不是潘金莲》平均分:7分

本期节目流程与目录:

片头曲:《我不是黄蓉》(王蓉);

0-2分半:嘉宾介绍及公众号宣传;

2分半-7分半:影片信息介绍;

7分半-11分:三位主播为影片打分并阐述理由,波米介绍节目流程(无剧透);

11分-23分半:三位主播谈论《我不是潘金莲》的“圆形画幅”(涉及剧透):

1、海老鼠非常喜欢,认为这一画幅很好的体现了“婺源”的水乡气质;

2、顿河表示部分接受,认同画幅变化代表了“一到北京就方了”,但顿河不认为此形式与故事很好的进行了统一;

3、波米谈及圆形画幅的亮点和问题,形容这种做法为“倒行逆施”;

23分半-1小时4分:三位主播谈论《我不是潘金莲》的剧情(涉及剧透):

1、海老鼠谈及了“不忘初心”的电影观;

2、顿河谈及了《我不是潘金莲》重要的社会意义和讽刺性;

3、波米以《鬼子来了》和《我不是布莱克》的成功作为对比,结合冯小刚前作《1942》,谈到他认定“《我不是潘金莲》出现了严重的视角混乱问题”的原因;以《上访》为参考,表达了“该片在批判层面避重就轻、粉饰太平”等观点。

此后三位主播互有数回合的争论与辩驳;顿河认为“当人们能对此片展开如此激烈的讨论”时,便已反衬出《潘金莲》的价值;

1小时4分-1小时26分半:三位主播谈论《我不是潘金莲》的表演和人设(涉及剧透):

1、顿河认为“圆形画幅是为范冰冰的烂演技遮丑”的说法并不公平;

2、波米认为片中基本没给范冰冰特写镜头是客观事实,这足以说明问题;

3、波米认为目前华语影坛明星饰演高反差角色都会出现《失孤》之于刘德华的类似问题,范冰冰在程度上表现好于前者,但二人无本质区别;

1小时26分半-尾声:外延环节三位嘉宾谈及对冯小刚前作的感受(涉及剧透):

1、顿河与海老鼠肯定了《非诚勿扰1》的意义;

2、波米对实现财富跨越后的冯小刚后期电影及其中反应的创作者心态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片尾曲:《来日方长》(常石磊)

影片《我不是潘金莲》重要信息:

本片推断分级:PG-13级;

1、海外版由高明饰演的“首长”的伟光正讲话片段并不像内地版如此之长;

2、片尾一处强调光明县“进行精神文明建设”(大意)的字幕在海外版中没有出现;

3、新增结局:“李雪莲与前任县长重逢、承认当初上访是为了流产的孩子”以上这些发生在所谓“李雪莲在北京站对面开店”的段落全部为新增段落;第一次媒体场放映的结尾仅到“上吊失败”为止。

4、有传闻片尾“张嘉译在酒店走廊的大段对话”在该片的“金马送审版”中也没有出现,不过这一信息未经证实;

本期节目重点提及的电影片单:

《秋菊打官司》(1992)

《甲方乙方》(1997)

《鬼子来了》(2000)

《钢琴家》(2002)

《手机》(2003)

《非诚勿扰1》(2008)

《上访》(2009)

《1942》(2012)

《私人订制》(2013)

《等风来》(2014)

《路西法》(2014)

《妈咪》(2014)

《失孤》(2015)

《烈日灼心》(2015)

《刺客聂隐娘》(2015)

《山河故人》(2015)

《老炮儿》(2015)

《我是布莱克》(2016)

《追凶者也》(2016)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2016)

profile image
profile image

2 听众s

bookmark
plus icon
share episode
反派影评 - 遇到不文明观影的人该怎么办
play

02/18/24 • 15 min

菲林半藏问:你作为影迷遇到不文明行为如何处理?......都说“不要把世界让给让你瞧不起的人”但因这种事和人发生冲突,已让我对于进影院有了相当的心理负担...

节目中提及链接:https://www.tiktok.com/t/ZT8WULNPu/ 该链接仅为曝光屏摄党,再次声明影院禁止屏摄

2 听众s

bookmark
plus icon
share episode

主播打分:

效愚:7.5分;

“本片所描写的关系像一个游泳池,不停下来就不知道水的深浅。”

顿河(著名制片人&编剧,《水形物语》等6期嘉宾;公众号“顿的河”):7分;

“这部电影是今年奥斯卡颁奖季最棒的一部,也是最有意思的一部。”

(顿河的其它打分:《相爱相亲》7.5分;《奇迹男孩》7分;《水形物语》6分)

波米:7分;

“PTA真会成为与威尔斯或库布里克齐名的大师?反正从这部作品看还不太够。”

《魅影缝匠》(Phantom Thread)平均分:约7.2分

本期节目流程与目录:

开场曲:<House of Woodcock>(Jonny Greenwood);

第22秒-第1分钟:嘉宾信息介绍;

第1分钟-第5分钟:影片信息介绍(无剧透);

第5分钟-第8分半:三位主播为影片打分并阐述理由(无剧透);

第8分半-第41分钟:嘉宾“顿河”和波米首先谈《魅影缝匠》“问题”,嘉宾“效愚”谈亮点(涉及剧透):

1、顿河认为女主角的表演仅是完成规定动作,说服力略显不足,最后情节反转稍显无力;

2、效愚认为全片“去性化”的尝试利于排除变量直接探讨关系变化,职业想象到位;

3、波米则认为性冷淡拍法有些刻意,裁缝职业设置有噱头嫌疑,艺术化探索偏保守;

第41分钟-1小时28分钟:交换意见,顿河和波米谈影片优点,效愚谈问题(涉及剧透):

1、顿河认为故事在关系中的权力更替和控制权转移方面做得含蓄巧妙,女主角表演到位;

2、波米认为本片所蕴含的对于爱情的自私性,以及对世俗意义上非健康关系的歌颂与众不同;

3、效愚认为姐姐和裁缝角色各自有不同程度的垮塌,并对导演疑似删戏的动机做出推测;

1小时28分钟-尾声:外延话题(涉及剧透):导演保罗·托马斯·安德森生平所有长片回溯;

尾声曲目:<Phantom Thread III>(Jonny Greenwood);

影片《魅影缝匠》重要信息:

本片北美分级:R级;

本期节目重点提及的电影片单:

《我是古巴》(1964)

《巴里·林登》(1975)

《好家伙》(1990)

《苦月亮》(1992)

《纯真年代》(1993)

《银色·性·男女》(1993)

《赌城纵横》(1996)

《不羁夜》(1997)

《木兰花》(1999)

《私恋失调》(2002)

《血色将至》(2007)

《制造伍德斯托克音乐节》(2009)

《大象的眼泪》(2011)

《大师》(2012)

《女性瘾者》(2013)

《消失的爱人》(2014)

《性本恶》(2014)

《伯德小姐》(2017)

profile image

2 听众s

bookmark
plus icon
share episode
反派影评 - 174《双子杀手》外延,李安前作盘点
play

10/22/19 • 96 min

本期主创团队&音频主播

陈丹青(画家,文艺评论家)

节目流程

页首音频涉及李安从《推手》到《断臂山》时期的作品,陈丹青回忆与李安的会面,并简单对比他与其他华人导演;

以上音频涉及从《色,戒》到《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时期的李安作品,两位主播最后就对“高帧率”的看法各执一词。

开场曲:<Brokenback Mountain1>(Gustavo Santaolalla );

结束曲:<Wong Chia Chi's Theme>(Alexandre Desplat);

感谢彭薇以及嘉宾吴琦对本期节目的帮助;

后期:思源/波米;排版:效愚;

本期涉及李安前作

《推手》(1991)

《喜宴》(1993)

《饮食男女》(1994)

《理智与情感》(1995)

《冰风暴》(1997)

《与魔鬼同骑》(1999)

《卧虎藏龙》(2000)

《绿巨人浩克》(2003)

《断臂山》(2005)

《色,戒》(2007)

《制造伍德斯托克音乐节》(2009)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3D》(2012)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3D》(2016)

本期涉及其他电影

《侠女》(1970)

《巴黎最后的探戈》(1972)

《感官世界》(1976)

《北京故事》(1986)

《末代皇帝》(1987)

《喜福会》(1993)

《香魂女》(1993)

《紫蝴蝶》(2003)

《刺客聂隐娘》(2015)

《何以为家》(2018)

profile image
profile image

2 听众s

bookmark
plus icon
share episode
反派影评 - 168《寄生虫》我命由天不由我
play

08/12/19 • 124 min

主播打分:

隐形:7分(青年编剧;《我们》等32期嘉宾)

都说这片讲贫富差距,但片中的富人从没对穷人有过任何故意的伤害,导演也绝不煽动观众对富人产生厌恶,却还能把故事带到那个注定的结局,这才是高明之处。

法兰西胶片:6分(《我们》等17期嘉宾;公号“第一导演”)

仅有的亮点就要数马桶的设计了,面对这个半地下的马桶,人必须要弯腰才能拉屎,也就形成一种人在不断吃屎的感觉,太好了。

《寄生虫》平均分:6.5分

节目流程

00:00:17-00:01:21:录音环境介绍;

00:01:21-00:07:42:影片信息介绍;

00:07:42-00:12:19:两位嘉宾为影片打分并阐述理由;

00:12:19-00:49:51:先讨论影片缺点,我们的话题如下:

1)全片真的毫无BUG?金司机(宋康昊)最后动机是否有得商榷?

2)阶层固化、贫富差距是否老生常谈?半架空设定是否有损社会表达?

3)影片对富人的塑造存在哪些问题?朴社长的人物前史是什么?

4)对比《燃烧》,本片结尾是否狗尾续貂?

00:49:51-01:38:36:讨论影片优点时,我们的话题有:

1)本片故事也是一出“演员的诞生”?宋康昊是在扮演三流演员?

2)印第安符号的背后,谁才是寄生虫?

3)为何说“8分钟泡面”是戏剧核心?富人如何杀人于无形?

4)圈层壁垒的形成与崩塌,石头的用意是?

01:38:36-02:04:02:外延话题,我们将重点讨论:

1)从《天国与地狱》看贫富差距问题的高效呈现——道德困境的设置;

2)围绕本片的字幕事件及FIRST撤片事件;

3)再谈《杀人回忆》对中国电影的影响;

开场曲:<짜파구리>(정재일 );

结束曲:<야영>(정재일 )

影片《寄生虫》重要信息:

本片北美分级:R级;

本期节目重点提及的电影片单:

《天国与地狱》(1963)

《绑架门口狗》(2000)

《杀人回忆》(2003)

《撞车》(2005)

《香水》(2006)

《母亲》(2009)

《中国合伙人》(2013)

《雪国列车》(2013)

《小姐》(2016)

《玉子》(2017)

《燃烧》(2018)

《小偷家族》(2018)

profile image

2 听众s

bookmark
plus icon
share episode

显示更多最佳单集

Toggle view more icon

常见问题

反派影评有多少集?

反派影评 currently has 434 episodes available.

反派影评涵盖哪些主题?

The podcast is about Podcasts, Tv & Film and Film Reviews.

反派影评上最受欢迎的单集是什么?

The episode title '111《三和人才市场:中国日结1500日元的年轻人们》改开40年,中国诞生了垮掉的一代?' is the most popular.

反派影评的平均单集长度是多少?

The average episode length on 反派影评 is 75 minutes.

反派影评的单集多久发布一次?

Episodes of 反派影评 are typically released every 5 days.

反派影评的第一集是什么时候发布的?

The first episode of 反派影评 was released on Apr 26, 2016.

显示更多常见问题

Toggle view more icon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