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3《奥本海默》无关于麦卡锡主义
10/12/23 • 102 min
2 听众s
田野:6.5分
(编剧,“沙丘”专题等16期嘉宾)
诺兰电影的重点并不在剧作,而是在“视觉造型”。他经常用一场戏甚至一个道具来代指整部电影的核心表达。从场面来说,主角演讲的场地是篮球场,奥本海默站在壁炉前、篮球架下,壁炉象征火烤,篮架象征绞索,整个演讲其实就是烧死女巫的代指。从道具来说,比如苹果和桔子。苹果是美军的代指,桔子是核武器的代指——拉比是一个反核的人,所以他一上来的动作就是给奥本海默剥桔子;而主角组装原子弹时,又像在把桔子瓣拼到一起——诺兰反转的精妙正是来源于这些视觉造型的铺垫,而非文本制造的震惊。
法兰西胶片:6分
(《蜘蛛侠纵横宇宙》等30期嘉宾,公号“第一导演”)
失去高概念后不哲学了,以往那种唯心、形而上学的东西极其稀少,始终没建立起世界毁灭和政治迫害在感官上的联系;那些超现实的伦理恐惧,卡梅隆30多年前就拍过。再说“美国文革”,强权对尊严的打击,就电影里的强度,哪怕在《封神》面前都很初级;虽然人性的破败不能这么比,但经验积累的疼痛确实达不到那个份上。性的象征也有限,几乎要变成《燃冬》了。制作上也开始明星过山车,诺兰需要这个?真有一种过于依赖原著的嫌疑。一系列落差,让我觉得,爱因斯坦最终也只是强行震惊。我人生第一次脱粉,有点不习惯,好在诺兰对电影的认知在线,给个及格分。
波米:6分
今年4月24日,美国新闻界发生了一件事。分属左右两翼的CNN与福克斯这一天同时开除了他们的王牌主播:CNN解雇了一位冒犯了共和党女性政客的黑人同性恋主播唐·雷蒙;福克斯则开除了一个长期散播右翼阴谋论的白人“川粉”塔克·卡尔森。解雇都没有先兆、没有通知,主播甚至是通过公司官推才得知自己不用来上班的,政治立场截然相反甚至针锋相对的主播获得了一模一样的羞辱。这件事,可以看作《奥本海默》的剧本延续到了2023年——“链式反应”是应对“政治极化”的最终解决方案。
节目流程:
节目总时长:01:42:05;
音频包含内容有(无剧透):
1)影片信息介绍;
2)主播为影片打分并阐述理由;
缺点环节涉及如下话题(含剧透):
1)查资料才能看的电影不是好电影?
2)主人公动机转变缺乏交代?
3)反核反战的主题很难成立?
4)许可被吊销与核试验并无关联?
5)“彩色主观,黑白客观”过于牵强?
6)爱因斯坦的震撼结局毫无逻辑?
7)“裂变”线照抄《萨利机长》?
8)对比《莫扎特》产生人称问题?
9)对“核扩散”的思考不及《守望者》?
10)女性角色一塌糊涂?
11)诺兰的“精英腔调”仍然浓重?
12)“特效团队被消失”反映了什么?
优点环节涉及如下话题(含剧透):
1)打开严肃电影的可能性?
2)“实拍”没有功劳有苦劳?
3)如何通过道具搭建“视觉造型”?
4)“新冷战”背景下的叙事探索?
5)主题不在“麦卡锡”而在“消除极化”?
6)宫斗落点为何强调肯尼迪?
7)加里·奥德曼如何贡献名场面?
8)“不提吴健雄”纯属无稽之谈?
外延涉及如下话题:
1)诺兰哥哥的逸事帮助他的剧作不落窠臼?
2)诺兰未来真的要拍《007》?
影片信息:
影片英文原名:Oppenheimer
本片北美分级:R级;
内地是否有删减:性爱戏等段落使用“重复素材的镜像倒放”、“大头贴”与“小黑裙”进行删减、裁剪及遮挡;
片尾是否有彩蛋:无;
内地是否有2D版:本片为2D电影;
内地是否有IMAX版:有;
IMAX版有无特殊画幅:一代激光与70毫米胶片版IMAX部分画面1.43:1;其余版本部分画面1.9:1;(普通35毫米胶片版为画幅最窄的2.35:1)
内地是否有杜比版:有;
本期片目:
《天外魔花》(1956)
《2001太空漫游》(1968)
《月光光心慌慌》(1978)
《莫扎特》(1984)
《终结者2:审判日》(1991)
《终结者3》(2003)
《指环王3:王者无敌》(2003)
《拆弹部队》(2008)
《守望者》(2009)
《致命魔术》(2009)
《龙门飞甲》(2011)
《斯隆女士》(2016)
《萨利机长》(2016)
《此房是我造》(2018)
《信条》(2020)
《壮志凌云2:独行侠》(2022)
《芭比》(2023)
《封神第一部》(2023)
开场曲:<Destroyer Of Worlds>(Ludwig Goransson);
结束曲:<Oppenheimer>(Ludwig Goransson);
田野:6.5分
(编剧,“沙丘”专题等16期嘉宾)
诺兰电影的重点并不在剧作,而是在“视觉造型”。他经常用一场戏甚至一个道具来代指整部电影的核心表达。从场面来说,主角演讲的场地是篮球场,奥本海默站在壁炉前、篮球架下,壁炉象征火烤,篮架象征绞索,整个演讲其实就是烧死女巫的代指。从道具来说,比如苹果和桔子。苹果是美军的代指,桔子是核武器的代指——拉比是一个反核的人,所以他一上来的动作就是给奥本海默剥桔子;而主角组装原子弹时,又像在把桔子瓣拼到一起——诺兰反转的精妙正是来源于这些视觉造型的铺垫,而非文本制造的震惊。
法兰西胶片:6分
(《蜘蛛侠纵横宇宙》等30期嘉宾,公号“第一导演”)
失去高概念后不哲学了,以往那种唯心、形而上学的东西极其稀少,始终没建立起世界毁灭和政治迫害在感官上的联系;那些超现实的伦理恐惧,卡梅隆30多年前就拍过。再说“美国文革”,强权对尊严的打击,就电影里的强度,哪怕在《封神》面前都很初级;虽然人性的破败不能这么比,但经验积累的疼痛确实达不到那个份上。性的象征也有限,几乎要变成《燃冬》了。制作上也开始明星过山车,诺兰需要这个?真有一种过于依赖原著的嫌疑。一系列落差,让我觉得,爱因斯坦最终也只是强行震惊。我人生第一次脱粉,有点不习惯,好在诺兰对电影的认知在线,给个及格分。
波米:6分
今年4月24日,美国新闻界发生了一件事。分属左右两翼的CNN与福克斯这一天同时开除了他们的王牌主播:CNN解雇了一位冒犯了共和党女性政客的黑人同性恋主播唐·雷蒙;福克斯则开除了一个长期散播右翼阴谋论的白人“川粉”塔克·卡尔森。解雇都没有先兆、没有通知,主播甚至是通过公司官推才得知自己不用来上班的,政治立场截然相反甚至针锋相对的主播获得了一模一样的羞辱。这件事,可以看作《奥本海默》的剧本延续到了2023年——“链式反应”是应对“政治极化”的最终解决方案。
节目流程:
节目总时长:01:42:05;
音频包含内容有(无剧透):
1)影片信息介绍;
2)主播为影片打分并阐述理由;
缺点环节涉及如下话题(含剧透):
1)查资料才能看的电影不是好电影?
2)主人公动机转变缺乏交代?
3)反核反战的主题很难成立?
4)许可被吊销与核试验并无关联?
5)“彩色主观,黑白客观”过于牵强?
6)爱因斯坦的震撼结局毫无逻辑?
7)“裂变”线照抄《萨利机长》?
8)对比《莫扎特》产生人称问题?
9)对“核扩散”的思考不及《守望者》?
10)女性角色一塌糊涂?
11)诺兰的“精英腔调”仍然浓重?
12)“特效团队被消失”反映了什么?
优点环节涉及如下话题(含剧透):
1)打开严肃电影的可能性?
2)“实拍”没有功劳有苦劳?
3)如何通过道具搭建“视觉造型”?
4)“新冷战”背景下的叙事探索?
5)主题不在“麦卡锡”而在“消除极化”?
6)宫斗落点为何强调肯尼迪?
7)加里·奥德曼如何贡献名场面?
8)“不提吴健雄”纯属无稽之谈?
外延涉及如下话题:
1)诺兰哥哥的逸事帮助他的剧作不落窠臼?
2)诺兰未来真的要拍《007》?
影片信息:
影片英文原名:Oppenheimer
本片北美分级:R级;
内地是否有删减:性爱戏等段落使用“重复素材的镜像倒放”、“大头贴”与“小黑裙”进行删减、裁剪及遮挡;
片尾是否有彩蛋:无;
内地是否有2D版:本片为2D电影;
内地是否有IMAX版:有;
IMAX版有无特殊画幅:一代激光与70毫米胶片版IMAX部分画面1.43:1;其余版本部分画面1.9:1;(普通35毫米胶片版为画幅最窄的2.35:1)
内地是否有杜比版:有;
本期片目:
《天外魔花》(1956)
《2001太空漫游》(1968)
《月光光心慌慌》(1978)
《莫扎特》(1984)
《终结者2:审判日》(1991)
《终结者3》(2003)
《指环王3:王者无敌》(2003)
《拆弹部队》(2008)
《守望者》(2009)
《致命魔术》(2009)
《龙门飞甲》(2011)
《斯隆女士》(2016)
《萨利机长》(2016)
《此房是我造》(2018)
《信条》(2020)
《壮志凌云2:独行侠》(2022)
《芭比》(2023)
《封神第一部》(2023)
开场曲:<Destroyer Of Worlds>(Ludwig Goransson);
结束曲:<Oppenheimer>(Ludwig Goransson);
上一集

新片杂谈004:23年8月汇总 风火挚恋成过往,戏梦背后野蛮人。
8月音频主播:
弦子(《同呼吸》等4期节目嘉宾)
节目流程:(以下所有环节均涉及剧透)
1)《兜风》:其实是女版《刺杀金正恩》
“看《芭比》时,所有人都说‘要接受女性的不完美’;当这片真有几个不完美的女性(与非二元性别)在你面前大胆表演,你又各种嫌人丑了。可见大家那么赞《芭比》,还是因为它的演员是白人女性。中国人每次只能把自己代入到那种完美的、白人女性的形象,这才是问题。”
北美分级:R级;
片尾是否有彩蛋:无;
院线外发行情况:4K-杜比视界-亚马逊流媒体&1080P蓝光碟(均无官方中字);
英文原名:Joy Ride
2)《过往人生》:根本就不是爱情片
“好多人说这才是完美的东方爱情,我想问,你经历过的东方爱情真长这样吗?”
北美分级:PG-13级;
片尾是否有彩蛋:无;
院线外发行情况:4K-HDR多平台流媒体&1080P蓝光碟(均无官方中字);
英文原名:Past Lives
3)《火山挚恋》:赫尔佐格拆穿了你
“《心火》质疑了这些原素材的真实性,甚至点出那位女科学家在原素材里经常被剥削使用的时代局限性;反观《火山》只有浪漫滤镜,对这些局限只字不提。”
北美分级:PG级;
片尾是否有彩蛋:无;
内地是否删减:无;
是否有IMAX:有,但内地无;
院线外发行情况:1080P多平台流媒体(有官方中字);
英文原名:Fire of Love
4)《梦的背后》:DVD花絮也终于能破圈了?
“我们当初遗憾于《风雨云》删减版里冼村只沦为了背景板,村民和他们的抗争只能草草带过;终于我们看到了完整版和幕后纪录片,然后发现:冼村仍旧是背景板。”
片尾是否有彩蛋:无;
院线外发行情况:1080P日本流媒体(内嵌日字&无中字);
5)《戏梦空间》:开局“阿尔法城”,收尾“健听女孩”
“女孩找回胶囊的部分还是感动的。无论是我们今天的嘉宾,还是已经三次炸号的枪稿,希望大家有一天都能找回自己的那颗言论胶囊。”
片尾是否有彩蛋:无;
院线外发行情况:1080P流媒体(无官方中字);
德文原名:The Ordinaries
6)《野蛮人入侵》:妈的多重找宇宙
“它对母职惩罚的解决方案并不具有普适性,不可能每个女性都要靠拍一部武打片来摆脱母职吧。电影也没有对女性在现实环境里的普遍处境进行太多刻画,母职惩罚很难算作它的主题。”
片尾是否有彩蛋:无;
内地是否删减:约25秒,“金正男”相关段落被删;
是否有IMAX:无;
院线外发行情况:1080P奈飞流媒体(完整版,有官方中字);
其它片目:
《喜宴》(1993)
《廊桥遗梦》(1995)
《宿醉》(2009)
《伴娘》(2011)
《毒战》(2012)
《中国合伙人》(2013)
《刺杀金正恩》(2014)
《路边野餐》(2015)
《国家破产之日》(2018)
《风中有朵雨做的云》(2018)
《别告诉她》(2019)
《迷航》(2019)
《野马分鬃》(2020)
《夺冠》(2020)
《宇宙探索编辑部》(2021)
《心火:写给火山夫妇的安魂曲》(2022)
《回首尔》(2022)
《瞬息全宇宙》(2022)
《流水落花》(2023)
《关于我和鬼变成家人的那件事》(2023)
《芭比》(2023)
《不要见怪》(2023)
《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2023)
开场曲:<End Credit Title>(Kamal Sabran);
结束曲:<Born To Be Alive>(Bea and Her Business);
下一集

234《关于我和鬼变成家人的那件事》金马多项提名,终究还是“直男中心主义”
许秀雯:8分
(台湾“伴侣权益推动联盟”创办人)
熟悉台湾运动脉络的人会对很多细节会心一笑。片尾许光汉电脑旁的马克杯上贴着“人鬼可以冥婚,同志不能结婚。”这正是我们“伴侣盟”在2014年推进“同婚合法化”时使用的标语。
斌仔:7分
(记者,性少数人士)
其实我对于“同性恋题材一定要同性恋导演拍”并没有执念,但这部电影还是出现了很多对同性恋者的刻板印象。比如在片尾的“黑帮打斗”段落中,“毛毛”作为同性恋附身黑帮后只能用和其他人接吻的方法化解危机,这仍然是在强化“GAY不会打架”的刻板印象,也很容易让人察觉到导演并不属于这个群体。另外,许多同性恋者现实里就被催婚;而片中的“毛毛”,哪怕死了还要和自己不喜欢的人冥婚——这类问题也并没有得到主创的正视。
节目流程:
节目总时长:01:17:11;
音频包含内容有(无剧透):
1)影片信息介绍;
2)主播为影片打分并阐述理由;
优点环节涉及如下话题(含剧透):
1)“健身房钓鱼执法“是影射现实?
2)细节中暗藏同婚运动的发展轨迹?
3)女主角的反杀是颠覆刻板印象?
4)电影意在表达社会各阶层大和解?
5)喜剧类型的“同性恋题材”并不多见?
6)华语电影少见的“讽刺喜剧”?
7)价值观输出段位高于“开心麻花”?
8)讽刺“男子气概”与《芭比》异曲同工?
9)男主河边表白后的“闪前”是妙笔?
10)同婚合法后反而带来新问题?
缺点环节涉及如下话题(含剧透):
1)对“同婚”的探讨不够深入?
2)直男主人公是“纸片人设”?
3)把毛毛伴侣拍成“渣男”不公平?
4)“找真凶”与“找卧底”被强行关联?
5)找到行车记录仪时影片即结束?
6)过于美化保守群体的反同思想?
7)后同婚时代的同志片太少?
8)廉价CG严重拉低质感?
外延涉及如下话题:
1)如何对比“弯直搭档片”《费城故事》?
2)近年同志电影杰作还有哪些?
影片信息:
本片台湾分级:辅导12岁级;
片尾是否有彩蛋:无;
院线外发行情况:1080P奈飞流媒体(有官方中字);
本期片目:
《费城故事》(1993)
《异灵灵异2002》(2001)
《骄傲》(2014)
《我的个神啊》(2014)
《目击者之追凶》(2017)
《疯狂的外星人》(2019)
《今天,向父母出柜》(2020)
《不要抬头》(2021)
《爱上海史密斯》(2022)
《命案》(2023)
《芭比》(2023)
开场&结束曲:<Come with Me>(刘家凯&林柏宏);
如果您喜欢这个单集,您会喜欢
剧集评论
生成徽章
为您的网站获取一个链接回此的徽章episode
<a href="https://goodpods.com/podcasts/%e5%8f%8d%e6%b4%be%e5%bd%b1%e8%af%84-181511/233%e5%a5%a5%e6%9c%ac%e6%b5%b7%e9%bb%98%e6%97%a0%e5%85%b3%e4%ba%8e%e9%ba%a6%e5%8d%a1%e9%94%a1%e4%b8%bb%e4%b9%89-34776054"> <img src="https://storage.googleapis.com/goodpods-images-bucket/badges/generic-badge-1.svg" alt="listen to 233《奥本海默》无关于麦卡锡主义 on goodpods" style="width: 225px" /> </a>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