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慢速中文 Slow Chinese
()
全部剧集
最佳剧集
前10名慢速中文 Slow Chinese单集
Goodpods策划了一份10个最佳慢速中文 Slow Chinese单集的列表,根据每个单集从我们的听众那里获得的收听次数和点赞数进行排名。如果您是第一次收听慢速中文 Slow Chinese,没有比从这些优秀的单集开始更好的地方了。如果您是该节目的粉丝,请通过在单集页面添加您的评论来为您最喜欢的慢速中文 Slow Chinese单集投票。

73 - 锵锵三人行
慢速中文 Slow Chinese
12/23/13 • 4 min
中国的电视台很多,但是内容千篇一律。你打开中国的电视,不是新闻报道,就是古装电视剧,或者是湖南卫视的娱乐节目。剩下的就是广告了吧。不过,虽然这样,还是有一些电视节目值得推荐。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个谈话节目,叫《锵锵三人行》。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意思就是说,几个人一起出行,肯定有一个人是我的老师。这句话告诉人们要学习别人的优点。香港的凤凰卫视有一个非常有名的谈话类节目,就以孔子的这句话来命名,叫做《锵锵三人行》。那“锵锵”是什么意思呢?“锵锵”是传说中的鸟——凤凰——的叫声。古书里面有一句话:凤凰于飞,其鸣锵锵。就是说,凤凰在飞的时候,发出锵锵的声音。而凤凰又是这个电视台的名字。所以,“锵锵三人行”这个名字,我把它理解成:凤凰卫视的声音。
不过,这个“凤凰的声音”可没有想象的那么好听。用一个词来形容它就是“唧唧喳喳”。为什么呢?因为声音多啊,一个接一个。《锵锵三人行》的主持人叫窦文涛,他坐在中间,两旁坐着嘉宾。每天,节目一开始,窦文涛就发起一个话题和嘉宾开始聊。聊新闻、聊影视、聊文化、聊社会、聊男女关系、聊两岸三地......几乎什么都聊。二十分钟的节目,他们能够你一言我一语说个不停。从一件事情聊到另一件事情。窦文涛很会聊,虽然有时候逻辑也不清楚。但是他很幽默,也会提出话题引起嘉宾思考。最常见的嘉宾有学者梁文道和文学教授许子东。梁文道擅长理性地分析问题,许子东擅长从学术上讨论问题。有时候窦文涛还会邀请作家、电影导演、艺术家、社会名人来一起讨论有趣的话题。《锵锵三人行》从1998年开始第一集,到现在已经过了十五年。可以说很长寿,还聚集了一大批粉丝。
其实这样的节目在很多国家都很普遍。而在中国,这样的节目就很少了。少,就很宝贵。中国人说物以稀为贵。我希望这样的节目越来越多。

12 - 宅
慢速中文 Slow Chinese
07/27/09 • 2 min
科技的进步让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居然可以很长时间不出门活动,还能继续生存下去。这种生活方式,就是我今天要说的“宅”。
“最近去哪儿了?”,“没有呢,一直在家宅着”。如果一个人总是不出门,可能沉迷于网络和电视,我们就说他“宅”。“宅”的这个用法,是从日本引进的:在日本,有一些非常热爱动漫或游戏的人,他们整天在家,把自己泡在动漫或游戏中。这些人被称为“宅男”、“宅女”。后来这个概念进入中国。“宅”作为形容词,也被中国年轻人接受并且使用。对于宅的意思,我的理解就是:太无聊而不得不用上网来打发时间。
确实,有不少中国年轻人经常宅。大学宿舍里,有些学生坐在电脑前一坐就是一天。现在,社交网站非常受人们喜爱,国外的有Facebook、Myspace、Twitter等等,而在中国,由于语言和习惯的影响,更多的人选择使用中国的社交网站,比如:人人网、开心网等等。使用QQ、MSN聊天的人更多。我还有不少朋友,特别是女生,喜欢访问Youtube、优酷或土豆网,因为在上面可以观看很多内容:不管是电视上热播的综艺节目,还是经典的动画片,或是网友录制的搞笑视频,都让人一坐下来就难以起身。还有一些人对信息非常饥渴,他们阅读很多新闻,非常关心社会问题。这些宅男、宅女,在家虽然一言不发,但是他们通过网络交流的火热程度绝对不容小觑。
为什么宅?学生也好、上班族也好,一旦开始工作学习,他们的压力是比较大的,何况中国人口这么多,人们要面对很多竞争。所以,当人们一离开工作,就会想到要好好消遣消遣。中国人特别喜欢新鲜的事物,网络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好奇心。另一个原因是中国人的性格。和西方人比较,中国人的性格相对比较内敛。所以,中国人参加聚会不多,人们更喜欢独自安静地在网络上获取信息,或者单独和朋友分享自己的心情。

68 - 微博的力量
慢速中文 Slow Chinese
12/05/13 • 4 min
慢速中文刚开播的时候,我告诉过大家,几乎每个上网的中国人都有QQ号。不过,互联网发展的速度很快,新的产品很快代替了旧的产品。如果你现在还在问别人要QQ号,他们可能会笑你,然后告诉你,人们现在用微博和微信。今天我就说说微博。
微博是微型博客的简称。据我所知,最早的微博就是Twitter。它可以让用户发送140个字以内的消息。可是Twitter在中国被禁止了。于是就出现了中国自己的微博。在微博上,用户可以自己报道新闻,他们报道新闻的速度和规模,让媒体望尘莫及。最早出现的微博网站,比如饭否,因为用户在上面发表了一些敏感的内容,这个网站被政府关闭了。新浪是中国最大的网络新闻媒体之一,他们吸取了饭否的教训,和政府搞好了关系,建立了新浪微博。新浪微博的用户很多,在中国影响力不小。而且它把“weibo”注册为自己的域名。所以当人们说微博的时候,基本上就是指新浪微博。
微博方便了新闻的报道和传播,也让人们关注到了以前没有关注到的事情。比如:2011年7月,温州动车事故发生后仅仅4分钟,第一条相关的微博就出现在网络上,比新闻媒体早两个多小时。即使是后来官方媒体报道了这件事情,人们还是愿意上微博阅读更多的内容。再比如:2012年8月,一位政府官员在一个事故现场哈哈大笑的照片在微博被人不停地转发,同时,人们又发现,这个官员每次出现的时候都戴着不同的手表,而且是特别贵的高档手表。人们非常不满,怀疑他受贿。结果,调查部门发现,他至少有83块手表,还有很多来源不明的钱。现在他是一个在监狱里面的囚犯。
这样的事情经常发生,如果没有微博这个工具,事情的发展可能完全不一样。微博让人们感觉到了自己的力量和责任。当然,任何武器都会被利益所收买,被无知所滥用。不过,这种表达的自由是人们从来没有过的。善良的人们知道如何好好利用这个工具,知道更加珍惜每次使用的机会。
(请关注慢速中文 Slow Chinese的新浪微博:http://www.weibo.com/slowchinese)

168 - 中国年轻人的职业“间隔年”
慢速中文 Slow Chinese
09/19/16 • 4 min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2015年4月14日早晨,河南省实验中学一名年轻女老师的一封只有十个字的辞职信,曾在中国网络上引发热评。网友评价说,这是“史上最具情怀的辞职信”。2016年发布的《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把“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列为2015年度“十大网络用语”之一。
最近这几年,随着“间隔年”这个概念传入中国,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了“间隔年”的队伍。在西方,选择“间隔年”的多是高中毕业生。与此不同的是,在中国,更多是白领阶层,他们辞去了工作,选择去国外做一年的义工或者四处旅行,体验一种不一样的生活。陆陆续续有人把自己“间隔年”的经历写成了书并出版。
在过去,中国并没有这个概念。大部分人都是毕业了找工作,然后按部就班地每天上班下班。近三十年,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在解决生存压力之后,不少大城市的白领攒下了一笔钱,于是开始反思现在的工作是不是自己想要的,开始考虑自己内心的需求。与此同时,“间隔年”的概念来到了中国,它迅速受到了白领们的欢迎,并流行了起来。
孙东纯是早期的实践者。2008年,他辞职后去印度的一家NGO做了一年的义工。他在网上发布的关于间隔年的帖子红遍了中国的网络。后来他把自己的经历和感受都整理了出来,出版了一本书:《迟到的间隔年》。
伴随着他的脚步,很多年轻人开始觉得有机会停下来一年,四处走走看看,学一门语言或技术,培养一个兴趣爱好,或者单纯去做义工帮助他人都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当然,在中国,社会竞争依然十分激烈,更多的人不敢停下来。所以,向往“间隔年”的人很多,真正去做的还是少部分。

151 - 中式教育
慢速中文 Slow Chinese
09/28/15 • 5 min
最近,一部BBC拍摄的纪录片引发了中国和国际社会的关注。这部纪录片叫做《我们的孩子足够坚强吗?中式学校》(Are Our Kids Tough Enough? Chinese School),一共有3集,主要讲述了5名中国教师在英国的一所公立中学,实施4周中式教学实验的故事。
50名英国学生参加了这个教学实验。在4个星期的时间里,他们要穿统一的校服,每天早上7点到校,在校时间长达12小时,中间有两次吃饭休息时间。每周还要举行一次升国旗的仪式。课堂上学生们以记笔记为主,放学前他们还要负责打扫教室。对于不听话的学生,老师会让他们出去罚站,甚至请家长来学校谈话。在中国,学生们对于以上这些都非常熟悉,但纪录片中的英国学生却感到很新奇。有不少英国学生对中国老师的教育方法产生了负面情绪,但也有学生表示认同。一个月之后,这50个英国学生和同年级其他学生一起,参加了一场考试。最终中式实验班在数学、科学、中文等科目上的成绩均优于英国学生班。分别的时候,老师和学生都很舍不得,就连平时不听话的学生也掉下了眼泪,表示这是他们一生中难忘的经历。
BBC的发言人说,中国上海的学生在PISA(国际学生评估项目)测试中获得第一名,而英国学生的排名很差。他们希望通过做这个教学实验,把中国传统教育搬到英国学校,看看是否能得到启发。
这部纪录片播出后,大部分外国网民批评英国学生缺乏纪律性,说他们不尊重老师。很多中国网民对这个教学实验产生了质疑,说纪录片中的教学方法并不能代表现在中国的教育方式。我认为,西方教育以鼓励和启发为主,中国教育需要学生有很强的自律性,直接把中国教育照搬到英国学校,对于老师和学生来说都很难适应。但是作为一个电视节目,这部纪录片能够吸引观众,引发人们的关注和讨论,就算是成功的。
亲爱的读者,你对这部纪录片有什么样的看法呢?欢迎留言与我们讨论!

131 小心!中国人会谈论的话题
慢速中文 Slow Chinese
03/09/15 • 4 min
刚到中国的外国人,可能会对中国朋友之间谈论的一些话题感到尴尬,甚至觉得被侵犯了隐私。下面几个问题,你的中国朋友有没有问过你呢?
1、你这件衣服真好看,什么牌子的?多少钱买的? 2、你住的那个地方房租很贵吧?多少钱一个月? 3、听说外国人在中国的月薪很高,你的月薪是多少? 4、一上午你已经去了五次厕所了,是拉肚子了吗? 5、你最近是不是胖了?要多运动少吃油腻的食物哦!
上面这五个问题,是我的外国朋友曾经跟我抱怨过,他在中国被问到的尴尬问题。前三个是和金钱有关的,后两个是和健康有关的。与欧美国家的人相比,中国人普遍对隐私的意识比较弱,问这些问题的时候并没有恶意,只是一种聊天的方式。好朋友之间的聊天就更加随意了。对于前三个问题,你可以只说个大约的数字,一般对方就不会再追问下去。第四个问题很有趣,在中国,人们会和比较亲近的朋友或者亲人说自己拉肚子了,并且不会感到不好意思。第五个问题一般也发生在好朋友之间,对方出于关心,提醒你注意体重变化,听到之后,你只要微笑着说“好知道了”就可以啦。
另外,对外国朋友们来说,除了金钱和健康,有关政治、宗教、种族的话题,一般也比较敏感。但可能一些中国人不明白这一点,问你一些相关的问题。如果你真的不愿意讨论,就可以委婉地表达不感兴趣,相信你的中国朋友都可以理解。你还被问到过其他尴尬的问题吗?欢迎在慢速中文网站留言,与我们分享讨论。

203 - 政治正确
慢速中文 Slow Chinese
07/02/18 • 6 min
我有一个美国学生,叫白佳丽。她几年前去了中国,常常跟我分享在中国的所见所闻。不久前,她给我发了一封邮件,说:老师,以前你教过我“政治正确”这个词,可是,到了中国以后,我发现了很多政治不正确的事,真是让我非常惊讶。
我继续看下去,才知道原来佳丽想找一份英文老师的工作,于是她在网上搜索了各种职位信息。她发现,有的职位信息上竟然写着:求职者需五官端正,年龄四十五岁以下。佳丽说,在美国,即使有的雇主更喜欢外貌出众的年轻求职者,他们也不敢把这样的要求写出来。
佳丽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个感兴趣的职位,就开始写简历。写完之后给她的中国朋友看,她的朋友问:“你怎么没有贴自己的照片啊?”“为什么要贴照片?”佳丽很惊讶。朋友也很惊讶:“大多数中国人的简历上都会有照片啊......”佳丽想不明白,因为在美国,大家从来都不会在简历上贴照片,如果贴了,不是可能导致歧视吗?
没办法,入乡随俗,佳丽还是贴了自己的照片。很快,她收到了一个英文学校的面试通知。佳丽见到了面试官,让她没有想到的是,面试官竟然问了她很多涉及个人隐私的问题,比如:你结婚了吗?你有男朋友吗?打算在中国长期居住吗?面试完,佳丽跟她的中国朋友分享了这段让人郁闷的面试经历。谁知道,她的朋友竟然说:“这些都是很常见的问题啊,别大惊小怪啦!”
佳丽不知道,更让她吃惊的事还在后面呢。她在一份杂志上看到了一家著名的旅行社对纽约的介绍,其中有一句是:黑人区治安较差,也比较脏乱,不建议游客前往。佳丽说,如果这样的句子出现在美国的杂志上,后果一定难以想象。
我非常理解佳丽的“惊讶”。对于“政治正确”的理解,中国和很多西方国家都不太一样。西方人可能批评中国人政治不正确,可是很多中国人也认为,西方的政治正确只能让人们回避问题,让很多问题永远无法解决。我在美国生活了七年,我喜欢“政治正确”为女性及少数族裔创造的平等空间,但也看到了很多“政治正确”带来的麻烦。这真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你们怎么看?

162 - 北京的四合院
慢速中文 Slow Chinese
06/06/16 • 6 min
北京有许许多多的胡同,胡同与胡同之间是大大小小的住宅,这些住宅中有许多四合院。所谓四合院,其实就是东南西北都有房屋,房屋与房屋之间用院墙连接起来的一个院子。现在,北京城虽然出现了许多高层建筑,但是在老城区,仍然保存着相当一部分这种老式住宅。
四合院是北京传统的住宅形式。一般的四合院都是坐北朝南。北屋向阳,坐北朝南的四合院能够得到充足的阳光。北边朝南的一排房子是北房,也叫正房。正房前边两侧相对的是厢房,东西各有两间。与北方相对的是三间南房,老北京人也叫它倒座儿。
过去,一个家庭常常是几代人生活在一起,居住在同一间房子里不方便,离得太远又不好联系,四合院正好满足了这种家庭结构的需要。一般说来,正房高大、舒适、明亮,是长辈们居住的地方,东西两侧厢房则由子孙居住,南房常常是书房或客厅。四合院大都由房屋院墙环绕。这样,房屋与房屋之间,既相互连接,又各自分开,有合有分,非常适合人多的家庭居住。
四合院的规模有大有小。小型四合院,房屋布局简单,三面或四面建房,只有一个院子。比如鲁迅先生在北京的故居。这种小型四合院在北京最多,大多是普通老百姓居住。也有比较讲究的大型和中型四合院。大型的四合院只有那些有钱的人家才住得起。北京最大的四合院是明清时期的王府。这些王府规模大,面积广,建造讲究,有些一直保存到现在。
过去的四合院,大多是一家一户居住。随着社会的发展,后来,一个四合院,往往住了多户人家。虽然有些拥挤、杂乱,但是非常适合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有人认为,四合院能使邻居之间产生一种和谐气氛,使人有一种安全感和亲切感;而现在的高层建筑,则容易使人与人之间、家庭与家庭之间关系冷漠、感情疏远。为此,国外的一些建筑师也设计了一些模仿中国四合院式的建筑,如菲律宾的“四户一院”的住宅群,哥本哈根的“仿四合院”式住宅群等,都是为了满足人与人之间交往的需要。

152 - 户口
慢速中文 Slow Chinese
10/26/15 • 5 min
在中国,户口是一个很重要的东西。一般来说,小孩子出生之后父母都要去给孩子“上户口”。也许你听过“上班”、“上课”,大约还是第一次听说“上户口”吧?事实上,父母在决定生孩子之前就要去申请《准生证》,没有这个证,孩子出生后“上户口”就会很麻烦。这个证估计也是中国特有的,现在有些地方已经改了名字,叫《计划生育服务证》。
中国的户口主要分成两种类型: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你出生了,父母给你“上户口”之后,你就有了户口。这个户口是在你父母的户口本上的。如果你去上大学,户口也可以迁移到大学所在的城市,毕业后找工作,如果找到的工作单位可以解决户口问题,那么就可以在工作所在地“落户”。也有不少人找的工作单位不能解决户口问题,那么户口就要迁回原籍(上大学前户口所在的地方)。
除了工作,有的人还会在城市里买房子,以前买了房子也能当地有一个户口,现在很多地方已经不可以了,反而是必须先有户口,才能在当地买房子。
有种房子叫“学区房”,这种房子附近通常有很好的中小学。父母为了孩子能在这个学校上学,就在学校附近买“学区房”,通过买学区房,有了当地的户口,孩子才能在这个学校上学。最近电视剧《虎妈猫爸》里讨论过这个话题。
以前,中国还出现过“高考移民”。因为不同的大学在不同的省录取的人数不一样,比如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在北京录取的人比在其他地方录取的人多得多。很多父母为了孩子能够更容易考进北大和清华就去北京买房子,让孩子有北京户口。这些孩子就被称作“高考移民”。在我读高中的时候,大约是十年前,“高考移民”特别流行。现在可能少一些了,现在很多有钱的中国人都把孩子送到欧美国家去读大学了。
也有一些人在中国属于没有户口的“黑户”。他们或许是因为计划生育政策,属于“超生”的孩子;或许是因为父母没有结婚。没有户口,常常就意味着没有身份证。对这些人来说,读书、工作、生活,都会很不方便。

189 - 少年围棋手柯洁
慢速中文 Slow Chinese
06/12/17 • 5 min
2017年5月23至27日,一场在中国浙江省乌镇举行的围棋“人机大战”,引发了人们的关注。“人机大战”就是指人和机器之间的比赛。这次的“人机大战”是谷歌的人工智能阿尔法狗(AlphaGo)与中国棋手之间的对战。5月27日,比赛结束了。经过了三局比赛,世界排名第一的围棋手柯洁以0:3输给了阿尔法狗。比赛结束后,这位19岁的围棋天才在采访时哭了。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围棋手柯洁。
柯洁是围棋职业九段选手,他来自浙江丽水。柯洁从6岁时起开始学习围棋,10岁时就获得了全国少年儿童围棋锦标赛的冠军。17岁时,柯洁在第二届百灵杯世界公开赛中获得了冠军,这是柯洁首次夺得世界冠军。2014年8月,17岁的柯洁成为了世界排名第一的围棋手。如果不算上阿尔法狗,在人类棋手当中,柯洁已经连续34个月排名世界第一了。
2015年3月,在阿尔法狗赢了韩国棋手李世石后,柯洁曾发微博说,“就算阿法狗战胜了李世石,但它赢不了我。”这句话听起来有点“嚣张”,它使柯洁成了“网红”,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他。这位少年看起来有点年少轻狂,不过大部分中国人都很喜欢他。在网上有很多人说,因为柯洁棋下得好,所以他有轻狂的“资本”。也有人说,柯洁的这种“轻狂”就是年轻人的本质,没什么不好。围棋手袁卫红说,柯洁在私底下很谦虚,他在微博上高调是为了让记者有话可写,让更多的人关注围棋,这是柯洁率真的一面。平时,“九零后”的柯洁也经常在微博上晒自拍、晒美食。从发的微博来看,他还是个挺幽默的小伙子。
在败给阿尔法狗以后,紧接着,在第22届LG杯世界棋王战32强赛中,柯洁轻松战胜了韩国的元晟溱。比赛结束后,柯洁再次发微博说:“原来和人类下棋,是可以这么的轻松、自在、快乐...”
显示更多最佳单集

显示更多最佳单集
常见问题
慢速中文 Slow Chinese有多少集?
慢速中文 Slow Chinese currently has 224 episodes available.
慢速中文 Slow Chinese涵盖哪些主题?
The podcast is about Society & Culture, Language Learning, Podcasts and Education.
慢速中文 Slow Chinese上最受欢迎的单集是什么?
The episode title '203 - 政治正确' is the most popular.
慢速中文 Slow Chinese的平均单集长度是多少?
The average episode length on 慢速中文 Slow Chinese is 4 minutes.
慢速中文 Slow Chinese的单集多久发布一次?
Episodes of 慢速中文 Slow Chinese are typically released every 7 days.
慢速中文 Slow Chinese的第一集是什么时候发布的?
The first episode of 慢速中文 Slow Chinese was released on Jun 26, 2009.
显示更多常见问题

显示更多常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