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goodpods headphones icon

要访问我们的所有功能

打开 Goodpods 应用
Close icon
慢速中文 Slow Chinese - 168 - 中国年轻人的职业“间隔年”

168 - 中国年轻人的职业“间隔年”

09/19/16 • 4 min

慢速中文 Slow Chinese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2015年4月14日早晨,河南省实验中学一名年轻女老师的一封只有十个字的辞职信,曾在中国网络上引发热评。网友评价说,这是“史上最具情怀的辞职信”。2016年发布的《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把“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列为2015年度“十大网络用语”之一。
最近这几年,随着“间隔年”这个概念传入中国,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了“间隔年”的队伍。在西方,选择“间隔年”的多是高中毕业生。与此不同的是,在中国,更多是白领阶层,他们辞去了工作,选择去国外做一年的义工或者四处旅行,体验一种不一样的生活。陆陆续续有人把自己“间隔年”的经历写成了书并出版。
在过去,中国并没有这个概念。大部分人都是毕业了找工作,然后按部就班地每天上班下班。近三十年,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在解决生存压力之后,不少大城市的白领攒下了一笔钱,于是开始反思现在的工作是不是自己想要的,开始考虑自己内心的需求。与此同时,“间隔年”的概念来到了中国,它迅速受到了白领们的欢迎,并流行了起来。
孙东纯是早期的实践者。2008年,他辞职后去印度的一家NGO做了一年的义工。他在网上发布的关于间隔年的帖子红遍了中国的网络。后来他把自己的经历和感受都整理了出来,出版了一本书:《迟到的间隔年》。
伴随着他的脚步,很多年轻人开始觉得有机会停下来一年,四处走走看看,学一门语言或技术,培养一个兴趣爱好,或者单纯去做义工帮助他人都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当然,在中国,社会竞争依然十分激烈,更多的人不敢停下来。所以,向往“间隔年”的人很多,真正去做的还是少部分。

plus icon
bookmark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2015年4月14日早晨,河南省实验中学一名年轻女老师的一封只有十个字的辞职信,曾在中国网络上引发热评。网友评价说,这是“史上最具情怀的辞职信”。2016年发布的《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把“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列为2015年度“十大网络用语”之一。
最近这几年,随着“间隔年”这个概念传入中国,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了“间隔年”的队伍。在西方,选择“间隔年”的多是高中毕业生。与此不同的是,在中国,更多是白领阶层,他们辞去了工作,选择去国外做一年的义工或者四处旅行,体验一种不一样的生活。陆陆续续有人把自己“间隔年”的经历写成了书并出版。
在过去,中国并没有这个概念。大部分人都是毕业了找工作,然后按部就班地每天上班下班。近三十年,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在解决生存压力之后,不少大城市的白领攒下了一笔钱,于是开始反思现在的工作是不是自己想要的,开始考虑自己内心的需求。与此同时,“间隔年”的概念来到了中国,它迅速受到了白领们的欢迎,并流行了起来。
孙东纯是早期的实践者。2008年,他辞职后去印度的一家NGO做了一年的义工。他在网上发布的关于间隔年的帖子红遍了中国的网络。后来他把自己的经历和感受都整理了出来,出版了一本书:《迟到的间隔年》。
伴随着他的脚步,很多年轻人开始觉得有机会停下来一年,四处走走看看,学一门语言或技术,培养一个兴趣爱好,或者单纯去做义工帮助他人都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当然,在中国,社会竞争依然十分激烈,更多的人不敢停下来。所以,向往“间隔年”的人很多,真正去做的还是少部分。

上一集

undefined - 167 - 中国孕妇的传统生活禁忌

167 - 中国孕妇的传统生活禁忌

我已经在美国生活了六年了,因为下个月就要生宝宝,所以我的爸爸妈妈都从中国飞到美国来照顾我。我们已经两年多没有见面了,大家都很兴奋。然而,正是由于父母的到来,让我意识到中国人和美国人在生活方式上,真的有很多不同。
爸妈一下飞机,我和老公就带他们去饭馆吃饭。服务员热情地给我们端来四杯水。可是,我妈妈一看这四杯冰水,马上就跟我说:“你看,这么多冰块,这种水喝多了很伤胃的,还是请他们倒点热水吧。”我连忙跟妈妈解释,说美国的饭馆一般都只供应冰水。吃完饭以后,我才发现,我爸妈的水杯都还是满满的,他们一口冰水都没喝!
回到了家,我打开电脑开始上网。我妈问:“你怎么不穿防辐射服呢?”我说:“在这儿没人穿啊,科学家都说了,电脑的辐射很小的,对人体是安全的。”看到这里,你或许会问:“防辐射服是什么东西?”它看起来有点像围裙,因为担心电子产品的辐射对胎儿的健康有影响,在中国,孕妇们可都是人手一件啊。我以为我用科学理论说服了我妈,没想到一分钟以后,我妈就从她的行李箱里拿出一件全新的防辐射服,递给我说:“快点穿上!”
由于现在是夏天,天气炎热,于是,很多被认为会让人上火的食物就被我妈列入了黑名单,比如:樱桃、石榴、菠萝、羊肉等。相反,很多被认为会降火的食物常常出现在了饭桌上,比如:苦瓜、绿豆汤、芹菜等。如果你跟她说:“在美国根本没有‘上火’这个说法,”那我妈妈一定会告诉你:“美国人和中国人的体质不同。中国人不能完全按照美国人的方式生活。”
要是你觉得我妈妈很“疯狂”,那是因为你还不认识我婆婆。昨天,我婆婆给我发来短信:下个月去生孩子之前,记得好好洗个澡,因为生了小孩以后,将近一个月不能洗澡呢!你没看错,这就是很多中国老人的看法。生完孩子以后,中国女人一般都要好好休息至少一个月,这叫“坐月子”。在这一个月,产妇不能洗澡,不能碰凉水,不能喝冰水,不能吃辣椒......总之,有说不完的禁忌。但是,据我所知,在现在的年轻人中,能遵守这些规矩的人是少之又少了。看完婆婆的短信,我跟老公都感慨:还好婆婆没来美国啊!

下一集

undefined - 169 - 我最不喜欢的词语——“国外”

169 - 我最不喜欢的词语——“国外”

在中文里,我最不喜欢的词语大概是“国外”。
2010年,我大学毕业,成了一名中文教师。过去的六年,先后在菲律宾、美国和英国工作、生活。无论在哪个国家,每当我在社交网站上分享照片时,总会看到一些这样的评论:
“国外人好少啊!” “国外都这么漂亮吗?” “国外的天好蓝!”
语言对认知是有一种反向塑造作用的。长期使用“国外”这个词语,其实就是抹杀了除了中国以外的众多国家之间的差别。仿佛这世界上只有两个地方,中国和国外。事实上每个国家都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特色。即便是在同一个国家,乡村和城市的生活也有很大的差别。在我看来,“国外”这个词只有地理意义。
除此之外,长期使用“国外”这个词语也把中国和其他国家对立了起来。当你说“国外的天好蓝”,其实潜台词就是“国内环境污染太严重”。事实上,中国很大,据我所知,云南、西藏那一带,天也很蓝。还记得曾经在网上看过一篇文章,讲的是印度首都新德里的空气污染问题,这也是“国外”。
每个人只陈述自己知道的事实就好。在评价“中国以外”的时候,可以使用“国外有些地方”。如果你能具体说出哪个地方就更好了,比如:我去过加州,那里的天真蓝!如果不知道,你可以问:这是哪里?环境真好啊!评价某国人的特征的时候可以说“我认识的一个美国人”、“俄罗斯有些人”,而不是“美国人、俄罗斯人”,不然,这就是一竿子打死一船人啊!
无论是谈论中国还是其他的国家,我们都使用相对严谨的词汇,而且只谈论自己知道的,这样可以帮助我们对人对事都保持一个客观、公正的态度。

剧集评论

生成徽章

为您的网站获取一个链接回此的徽章episode

选择类型和大小
Open dropdown icon
share badge image

<a href="https://goodpods.com/podcasts/%e6%85%a2%e9%80%9f%e4%b8%ad%e6%96%87-slow-chinese-249060/168-%e4%b8%ad%e5%9b%bd%e5%b9%b4%e8%bd%bb%e4%ba%ba%e7%9a%84%e8%81%8c%e4%b8%9a%e9%97%b4%e9%9a%94%e5%b9%b4-28518299"> <img src="https://storage.googleapis.com/goodpods-images-bucket/badges/generic-badge-1.svg" alt="listen to 168 - 中国年轻人的职业“间隔年” on goodpods" style="width: 225px" /> </a>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