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P74 丘濂·自然自在 | 如果你emo了,就去看树、看花、看野草
04/26/23 • 55 min
※ 本期播客采用了连线录制的方式,背景中可能会有杂音,已努力为大家修正,还请大家多多理解~后续我们会优化连线录制的方式,给大家更好的收听体验!
久居城市高楼,你是否也患上了“自然缺失症”?透过窗户,打量树梢冒出的新芽,或是观赏院子空地上摇曳的二月兰,都会为你带来与自然世界的连接。当有时间走出家门,来到公园和野外,更不妨走近一棵树,一片草,体悟自然治愈人心的力量。
你可以从黄葛树爬坡上坎的过程中,看到一棵树和一座城的奋斗,可以从花开遍野的迷朦之中看到大自然周而复始的勃勃生机。异乡的树木里会听见久违的乡音,古树的纹路中也能触碰到时间的流动......本期#Talk三联#,我们一起聊聊,如何发现身边的植物,并和它们成为朋友。
【本期嘉宾】
主播 | 丘濂,《三联生活周刊》主笔
嘉宾 | 杨永川,重庆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教授
嘉宾 | 欧阳婷,自然写作者,博物爱好者,著有自然随笔集《北方有棵树》
【时间轴】
02:05 自然观察者眼中的花草树木
07:50 当树木与城市冲突,我们该如何抉择?
10:28 扎根记忆深处的那些树
15:48 爬坡上坎,黄葛树的“积极奋斗”
17:50 乡土树种,记录着一座城的特质
21:10 城市绿化也有网红树种?
25:34 古村口、寺庙旁,古树的纹理让人触动
30:39 不同宗教里的的专属植物
39:23 古树中隐藏的美好寓意
43:39 对待行道树和路边草,请宽容些
48:06 如何感受树液的涌动
51:27 没有一个小孩子会对自然不感兴趣
【节目中提到的名词】
榕树:常绿大乔木,气根多数;叶互生,倒卵形或椭圆形,表面深绿色;隐花果,无柄单生或对生于叶腋,成熟时呈黄褐色、红褐色或黑紫色。分布于中国、日本、印度、菲律宾、马来西亚等亚热带、热带地区。
石楠树:蔷薇科、石楠属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分布于中国、日本、印度尼西亚;喜温暖湿润的气候,抗寒力不强,喜光也耐荫,对土壤要求不严,生于海拔1000-2500米的杂木林中。萌芽力强,耐修剪,对烟尘和有毒气体有一定的抗性。石楠具圆形树冠,叶丛浓密,嫩叶红色,花白色、密生,冬季果实红色,是常见的栽培树种。
梣叶槭:落叶乔木,高达20米。树皮黄褐色或灰褐色。小枝圆柱形,无毛,当年生枝绿色,多年生枝黄褐色。本种早春开花,花蜜很丰富,是很好的蜜源植物。本种生长迅速,树冠广阔,夏季遮荫条件良好,可作行道树或庭园树,用以绿化城市或厂矿。
新疆杨:杨柳科杨属植物,落叶乔木。窄冠、圆柱形或尖塔形,树皮灰白或青灰色,光滑少裂,基部浅裂。芽、幼枝密被白色绒毛。萌条和长枝叶掌状深裂,基部平截;短枝叶圆形,粗锯齿,侧齿几对称,基部平截。
银白杨:杨柳科杨属。喜光,根系发达,木材轻软,可供观赏。 落叶乔木。灰白色树皮;芽、幼枝、叶下面及叶柄均密被白色绒毛;宽卵形、三角状卵形(长枝上)或卵形(短枝上)叶子,3-5掌状缺裂,裂缘有粗缺齿。
沙枣树:属于落叶乔木,有抗旱,抗风沙,耐盐碱,耐贫瘠等特点,为落叶乔木。
栾树:别名灯笼树、黑叶树,落叶乔木,生长于石灰石风化产生的钙基土壤中,不耐寒。产我国大部分省区,东北自辽宁起经中部至西南部的云南。世界各地有栽培。
黄葛树:重庆市市树。 因黄葛树与菩提树形态相似,在中亚热带地区的寺庙中常种植黄葛树,作为菩提树的替代树种,以表达佛教的觉悟之意。
香樟树:樟科常绿大乔木,以往为制造樟脑的经济树种,因天然熬樟已没落而改用化工合成樟油,目前只作景观园林或防风树种。
乌桕树:大戟科、乌桕属落叶乔木,色叶树种,春秋季叶色红艳夺目,不下丹枫。
凤凰树:又名影树,豆科凤凰木属。 以华丽的花朵与蕨类植物般的绿叶出色。生长在世界上许多热带亚热带地方作为装饰和遮蔽太阳的树木。
羊蹄甲: 豆科,羊蹄甲属,它和洋紫荆、红花羊蹄甲均为我国南方常见栽培的观赏植物,在广州尤为普遍,常植为行道树。
白千层:桃金娘科,乔木;树皮灰白色,呈薄层状剥落;嫩枝灰白色。
悬铃木:悬铃木科悬铃木属。分布于东南欧、印度和美洲,中国引入栽培的有3种,供观赏用和作行道树。树形雄伟,枝叶茂密,是世界著名的优良庭荫树和行道树,有“行道树之王”之称。
罗汉松:罗汉松科罗汉松属,又名罗汉杉。常绿乔木,通常会修剪以保持低矮,叶为线状披针形,全缘,有明显中肋,螺旋互生。罗汉松原产于中国华南地区,现在世界各地热带及温带地区都有栽种。
枫香树:枫香科植物,主要生长于气候温暖地带。大型落叶乔木,树干挺直,叶掌状开裂,螺旋着生,叶子在秋天变红。花小,直径1-2厘米,球状花序着生于3-7厘米长的梗上。
榕小蜂:榕小蜂是膜翅目榕小蜂科昆虫的统称。它们个头都不大,通常只有两三毫米,长得不像“蜂”,更像小蚂蚁。榕小蜂有数百种之多,基本都依赖不同种类的榕树生活。榕树与榕小蜂相互依存,结成搭档。
爱尔勒斯特·亨利·威尔逊:英国人,20世纪初期著名自然学家、植物学家、探险家、作家,近代著名的“植物猎人”。曾任美国哈佛大学植物研究所所长。
罗伯特·麦克法伦:英国作家、学者,著有“行走文学三部曲”(《心事如山》、《荒野之境》、《古道》),2013年他受邀成为布克奖史上最年轻的评委会主席,《格兰塔》(Granta)前主编称他为当代最好的行走文学作家。
【收听方式】
你可以通过三联中读、小宇宙、喜马拉雅、苹果播客、网易云音乐、荔枝FM关注收听。
※ 本期播客采用了连线录制的方式,背景中可能会有杂音,已努力为大家修正,还请大家多多理解~后续我们会优化连线录制的方式,给大家更好的收听体验!
久居城市高楼,你是否也患上了“自然缺失症”?透过窗户,打量树梢冒出的新芽,或是观赏院子空地上摇曳的二月兰,都会为你带来与自然世界的连接。当有时间走出家门,来到公园和野外,更不妨走近一棵树,一片草,体悟自然治愈人心的力量。
你可以从黄葛树爬坡上坎的过程中,看到一棵树和一座城的奋斗,可以从花开遍野的迷朦之中看到大自然周而复始的勃勃生机。异乡的树木里会听见久违的乡音,古树的纹路中也能触碰到时间的流动......本期#Talk三联#,我们一起聊聊,如何发现身边的植物,并和它们成为朋友。
【本期嘉宾】
主播 | 丘濂,《三联生活周刊》主笔
嘉宾 | 杨永川,重庆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教授
嘉宾 | 欧阳婷,自然写作者,博物爱好者,著有自然随笔集《北方有棵树》
【时间轴】
02:05 自然观察者眼中的花草树木
07:50 当树木与城市冲突,我们该如何抉择?
10:28 扎根记忆深处的那些树
15:48 爬坡上坎,黄葛树的“积极奋斗”
17:50 乡土树种,记录着一座城的特质
21:10 城市绿化也有网红树种?
25:34 古村口、寺庙旁,古树的纹理让人触动
30:39 不同宗教里的的专属植物
39:23 古树中隐藏的美好寓意
43:39 对待行道树和路边草,请宽容些
48:06 如何感受树液的涌动
51:27 没有一个小孩子会对自然不感兴趣
【节目中提到的名词】
榕树:常绿大乔木,气根多数;叶互生,倒卵形或椭圆形,表面深绿色;隐花果,无柄单生或对生于叶腋,成熟时呈黄褐色、红褐色或黑紫色。分布于中国、日本、印度、菲律宾、马来西亚等亚热带、热带地区。
石楠树:蔷薇科、石楠属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分布于中国、日本、印度尼西亚;喜温暖湿润的气候,抗寒力不强,喜光也耐荫,对土壤要求不严,生于海拔1000-2500米的杂木林中。萌芽力强,耐修剪,对烟尘和有毒气体有一定的抗性。石楠具圆形树冠,叶丛浓密,嫩叶红色,花白色、密生,冬季果实红色,是常见的栽培树种。
梣叶槭:落叶乔木,高达20米。树皮黄褐色或灰褐色。小枝圆柱形,无毛,当年生枝绿色,多年生枝黄褐色。本种早春开花,花蜜很丰富,是很好的蜜源植物。本种生长迅速,树冠广阔,夏季遮荫条件良好,可作行道树或庭园树,用以绿化城市或厂矿。
新疆杨:杨柳科杨属植物,落叶乔木。窄冠、圆柱形或尖塔形,树皮灰白或青灰色,光滑少裂,基部浅裂。芽、幼枝密被白色绒毛。萌条和长枝叶掌状深裂,基部平截;短枝叶圆形,粗锯齿,侧齿几对称,基部平截。
银白杨:杨柳科杨属。喜光,根系发达,木材轻软,可供观赏。 落叶乔木。灰白色树皮;芽、幼枝、叶下面及叶柄均密被白色绒毛;宽卵形、三角状卵形(长枝上)或卵形(短枝上)叶子,3-5掌状缺裂,裂缘有粗缺齿。
沙枣树:属于落叶乔木,有抗旱,抗风沙,耐盐碱,耐贫瘠等特点,为落叶乔木。
栾树:别名灯笼树、黑叶树,落叶乔木,生长于石灰石风化产生的钙基土壤中,不耐寒。产我国大部分省区,东北自辽宁起经中部至西南部的云南。世界各地有栽培。
黄葛树:重庆市市树。 因黄葛树与菩提树形态相似,在中亚热带地区的寺庙中常种植黄葛树,作为菩提树的替代树种,以表达佛教的觉悟之意。
香樟树:樟科常绿大乔木,以往为制造樟脑的经济树种,因天然熬樟已没落而改用化工合成樟油,目前只作景观园林或防风树种。
乌桕树:大戟科、乌桕属落叶乔木,色叶树种,春秋季叶色红艳夺目,不下丹枫。
凤凰树:又名影树,豆科凤凰木属。 以华丽的花朵与蕨类植物般的绿叶出色。生长在世界上许多热带亚热带地方作为装饰和遮蔽太阳的树木。
羊蹄甲: 豆科,羊蹄甲属,它和洋紫荆、红花羊蹄甲均为我国南方常见栽培的观赏植物,在广州尤为普遍,常植为行道树。
白千层:桃金娘科,乔木;树皮灰白色,呈薄层状剥落;嫩枝灰白色。
悬铃木:悬铃木科悬铃木属。分布于东南欧、印度和美洲,中国引入栽培的有3种,供观赏用和作行道树。树形雄伟,枝叶茂密,是世界著名的优良庭荫树和行道树,有“行道树之王”之称。
罗汉松:罗汉松科罗汉松属,又名罗汉杉。常绿乔木,通常会修剪以保持低矮,叶为线状披针形,全缘,有明显中肋,螺旋互生。罗汉松原产于中国华南地区,现在世界各地热带及温带地区都有栽种。
枫香树:枫香科植物,主要生长于气候温暖地带。大型落叶乔木,树干挺直,叶掌状开裂,螺旋着生,叶子在秋天变红。花小,直径1-2厘米,球状花序着生于3-7厘米长的梗上。
榕小蜂:榕小蜂是膜翅目榕小蜂科昆虫的统称。它们个头都不大,通常只有两三毫米,长得不像“蜂”,更像小蚂蚁。榕小蜂有数百种之多,基本都依赖不同种类的榕树生活。榕树与榕小蜂相互依存,结成搭档。
爱尔勒斯特·亨利·威尔逊:英国人,20世纪初期著名自然学家、植物学家、探险家、作家,近代著名的“植物猎人”。曾任美国哈佛大学植物研究所所长。
罗伯特·麦克法伦:英国作家、学者,著有“行走文学三部曲”(《心事如山》、《荒野之境》、《古道》),2013年他受邀成为布克奖史上最年轻的评委会主席,《格兰塔》(Granta)前主编称他为当代最好的行走文学作家。
【收听方式】
你可以通过三联中读、小宇宙、喜马拉雅、苹果播客、网易云音乐、荔枝FM关注收听。
上一集

EP73 我们从书里,读出几座北京城?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4.23世界读书日。每到这个时候,都会有很多关于书的话题和活动,在北京这样一座文化古城,这种体会有时候会更加明显。
有人说,北京是一座充满“书气”的城市,在许多经典的文学作品中,都有对于北京的描写,讲述北京的故事,许多作家也在这里留下了自己生活、创作的痕迹,当然还有非常多的书店,有很多的爱书人,科技的力量也在为这座城市的人文环境提供更多可能。
联想依托“普慧算力”,以创新科技赋能位于中轴线的新华书店·为宝书局,为百年文化新地标带来智慧升级。在世界读书日,打造了一场充满AI和AR体验的,将人文与科技充分融合的限时线下活动“北京的书气”。(活动时间:4.23~4.30)
那么这一期节目,我们就想好好聊聊,文字里的北京是什么样的?有哪些令人印象深刻的故事?身处北京内外的不同人们,如何通过文字认识和理解这座城市?当然,还有那些和书店有关的记忆,以及正在北京书店里发生着的,新的创造。
【本期嘉宾】
主播:孙若茜,《三联生活周刊》主任记者
嘉宾:苗炜,人称“苗师傅”,作家,前《三联生活周刊》副主编,原《新知》杂志主编
嘉宾:赵健,读书博主,《一站到底》常驻嘉宾,《奇妙的汉字》全国总冠军
【时间轴】
02:15 南京人的北京初体验
03:50 一本书如何改变对北京的观感?
07:27 “书里的北京”遇上“现实的北京”
11:53 书里的北京,有平民烟火气
15:40 书里的北京,记录下已经消失的田园气
18:08 文字如何唤醒沉睡的城市记忆?
22:12 柿子树、茶馆、大白菜......书里北京的市井气
29:01 如何书写北京的气质?
39:31 更科幻、更当代的北京故事是怎样的?
44:42 关于北京的书店记忆
48:17 联想普慧算力赋能百年书局
53:04 老书店的新变化:“北京的书气” 限时活动
【收听方式】
你可以通过三联中读、小宇宙、喜马拉雅、苹果播客、网易云音乐、荔枝FM关注收听。
下一集

EP75 骑行火了,路上的风景什么样?
没人能说清楚,为什么骑行就这么一下子火了。虽然已不复当年“自行车国度”的壮观景象,但近两年的街头,还是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骑行身影。曾经很小众的爱好圈子,也开始涌进大量的新鲜面孔。人们不仅开始重拾自行车作为一种交通方式的习惯,也在探索更多的乐趣。
这一波骑行热潮里,在发生怎样的故事?在路上擦肩而过的骑行者,都是因为何种机缘骑上了自己的第一辆车?城市与郊野,乃至更具挑战的远方,如何成为他们的乐土?而对于骑车上路的人们来说,更真切的动力又是什么?在本期播客中,我们邀请到参与此次报道的记者,同时也是或资深或小白的骑友,分享他们的见闻与思考。
※这期节目也是“三联中读播客旅行节——跟着播客去远方”系列节目之一,这次系列节目从4月末一直持续到6月10号,将有共10档三联中读原创播客集体亮相,从吃、喝、玩、乐等方面全方位送给大家旅行攻略,比如我们本期节目就是骑行的主题。
在系列节目的评论区留言,不仅有可能获得三联中读数字刊月卡福利,仔细收听节目,获取旅行节暗号,还将获得《博物馆观看之道》课程五折优惠券并赠送旅行年卡一张。
【互动福利】我们将在本期留言里精选3位用户,送出“三联中读”数字刊会员月卡,免费畅听《三联生活周刊》,互动福利截止日期为5月5日,欢迎大家积极留言评论。
【暗号兑换规则】在“三联中读”微信公众号输入本期节目收听到的暗号,即可收到优惠购买通道,兑换有效期至6月30日。
【本期嘉宾】
主播 | 刘雨桐,三联中读内容编辑
嘉宾 | 张星云,《三联生活周刊》主笔
嘉宾 | 陈璐,《三联生活周刊》主任记者
嘉宾 | 肖楚舟,《三联生活周刊》记者
【时间轴】
00:05:25 骑行友好城市之上海
00:10:49 更普适的海南环岛骑行
00:14:12 一个人骑or结伴而行?
00:24:35 骑过动感单车,就可以上路了吗?
00:31:43 公路车也可以拿来城市通勤吗?
00:37:10 318骑行的梦想与现实
00:44:11 在海南,不只是骑行
00:48:46 骑在路上的,都是什么人?
00:52:10 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
00:58:18 骑过的山河,会印象更深
01:02:23 难得的是和你节奏一致的人
【新刊速递】
如果你对本期话题感兴趣,可扫码阅读/收听本期《三联生活周刊》封面故事:
【收听方式】
你可以通过三联中读、小宇宙、喜马拉雅、苹果播客、网易云音乐、荔枝FM关注收听。
如果您喜欢这个单集,您会喜欢
剧集评论
生成徽章
为您的网站获取一个链接回此的徽章episode
<a href="https://goodpods.com/podcasts/talk%e4%b8%89%e8%81%94-198114/ep74-%e4%b8%98%e6%bf%82%e8%87%aa%e7%84%b6%e8%87%aa%e5%9c%a8-%e5%a6%82%e6%9e%9c%e4%bd%a0emo%e4%ba%86%e5%b0%b1%e5%8e%bb%e7%9c%8b%e6%a0%91%e7%9c%8b%e8%8a%b1%e7%9c%8b%e9%87%8e%e8%8d%89-29797340"> <img src="https://storage.googleapis.com/goodpods-images-bucket/badges/generic-badge-1.svg" alt="listen to ep74 丘濂·自然自在 | 如果你emo了,就去看树、看花、看野草 on goodpods" style="width: 225px" /> </a>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