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goodpods headphones icon

要访问我们的所有功能

打开 Goodpods 应用
Close icon
雪球·财经有深度 - 1910.白马股接连被杀,跟加息关系多大?

1910.白马股接连被杀,跟加息关系多大?

09/28/22 • 2 min

雪球·财经有深度

欢迎收听雪球和喜马拉雅联合出品的财经有深度,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主播匪石-34,今天分享的内容叫白马股接连被杀,跟加息关系多大?来自就叫姜诚。

近段时间白马轮流被杀,细寻理由可以有很多:有说业绩不达预期的,有怪罪美联储加息的。

美国加息跟A股有啥关系?

一说限制了国内降息空间,二说抬高了外资的机会成本,总之就是估值模型中的折现率提高了,估值水平就要承压。

利率对估值水平的影响有多大?因股票而异,对价值股影响小,对成长股影响大。

为一只成长股做如下假设:ROE长期维持在20%,以20%的复合增速持续增长10年,然后以7%的速度永续增长。

如果我们炒股的要求收益率是10%,这只满足了上述所有三个苛刻条件的股票大概值52倍市盈率,还不错,优秀的公司就要有优秀的价格。

但如果你的要求收益率上调到12%,那合理的市盈率就骤降到26倍;如果你期望长期获得15%以上的复合回报率,那就只能以不超过12.4倍的市盈率买它,还没考虑安全边际。

所以,利率环境变了,股票的估值中枢也会变,美股走的就是这种逻辑。

回看A股,拿股票的历史估值水平做参照也会有问题:一是利率环境不可比,二是利润增长空间也不同了。

在我看来两个因素一消一涨:国内利率长期偏低的概率更高,有助于抬估值;但长期高增长预期兑现的难度变大,有可能杀估值。

当然,估值终归是心中花,取决于每个人自己的机会成本,机会成本决定折现率。

对那些期望实现百分之二三十的年化收益率,又愿意以几十倍上百倍市盈率买股票的投资者来说,只能寄望于两点:

要么是他们的股票基本面能长期高增超越天际,

要么是有足够的接盘侠愿意以更高的价格来接盘。

风险则在于人本性上的弱点,即高估了自己而低估了别人。


plus icon
bookmark

欢迎收听雪球和喜马拉雅联合出品的财经有深度,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主播匪石-34,今天分享的内容叫白马股接连被杀,跟加息关系多大?来自就叫姜诚。

近段时间白马轮流被杀,细寻理由可以有很多:有说业绩不达预期的,有怪罪美联储加息的。

美国加息跟A股有啥关系?

一说限制了国内降息空间,二说抬高了外资的机会成本,总之就是估值模型中的折现率提高了,估值水平就要承压。

利率对估值水平的影响有多大?因股票而异,对价值股影响小,对成长股影响大。

为一只成长股做如下假设:ROE长期维持在20%,以20%的复合增速持续增长10年,然后以7%的速度永续增长。

如果我们炒股的要求收益率是10%,这只满足了上述所有三个苛刻条件的股票大概值52倍市盈率,还不错,优秀的公司就要有优秀的价格。

但如果你的要求收益率上调到12%,那合理的市盈率就骤降到26倍;如果你期望长期获得15%以上的复合回报率,那就只能以不超过12.4倍的市盈率买它,还没考虑安全边际。

所以,利率环境变了,股票的估值中枢也会变,美股走的就是这种逻辑。

回看A股,拿股票的历史估值水平做参照也会有问题:一是利率环境不可比,二是利润增长空间也不同了。

在我看来两个因素一消一涨:国内利率长期偏低的概率更高,有助于抬估值;但长期高增长预期兑现的难度变大,有可能杀估值。

当然,估值终归是心中花,取决于每个人自己的机会成本,机会成本决定折现率。

对那些期望实现百分之二三十的年化收益率,又愿意以几十倍上百倍市盈率买股票的投资者来说,只能寄望于两点:

要么是他们的股票基本面能长期高增超越天际,

要么是有足够的接盘侠愿意以更高的价格来接盘。

风险则在于人本性上的弱点,即高估了自己而低估了别人。


上一集

undefined - 1909.从一家暴跌的天然气公司所想到的

1909.从一家暴跌的天然气公司所想到的

欢迎收听雪球和喜马拉雅联合出品的财经有深度,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主播匪石-34,今天分享的内容叫从一家暴跌的天然气公司所想到的,来自陈嘉禾。

如果一家公司,主营业务是销售天然气,并且已经占据了一个巨大经济体大约50%的市场份额,而且之前的估值也不算太贵,那么这家公司的股票价格,在9个月的时间里能下跌多少?

按中国市场投资者的经验,天然气销售属于非常稳定的行业。这个行业的需求端非常分散,需求量也比较稳定。相比于一些竞争性行业,天然气销售并不是一个残酷的生意。

所以,在面对这个问题时,我想绝大多数的中国投资者,大概会给出30%、最多50%的答案。

但是,在这里我们要说到的例子中,这家公司的股票价格,却在短短9个月的时间里,下跌了94%。这家公司,就是德国的天然气供应商Uniper能源集团。

Uniper能源集团是德国天然气行业的巨头,为德国大量市政公用事业公司和大型公司提供天然气,市场份额占到了德国市场的大约50%。

在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以后,由于从俄罗斯进口天然气受阻,Uniper能源集团只能从现货市场上,以很高的价格购买天然气。同时,公司又困于合同限制,不能随意调高对客户的供应价格。结果公司蒙受了巨大的亏损。

即使是一家全国性的天然气供应公司,但它的股价,在短短9个月里,暴跌了94%。在2021年12月21日,公司的价格达到最高点42.41欧元。而且,在之前的多年时间里,作为一家业务稳定、市场占有率高的天然气公司,它的股价也一直缓慢上涨。

但是,到了2022年9月21日,公司的股票价格最低触及了2.66欧元,只有之前高点的6%。为了保证德国的能源安全,德国政府决定将公司国有化,并且收购了公司在市场上的股份。而对于公司股东来说,他们的投资亏损就只能自己承担。

别在陌生市场套用以往的经验

Uniper能源集团的例子,告诉我们一个投资铁律:投资者一定要牢牢守住自己的能力圈,不要轻易进入自己不懂的投资市场、不懂的投资领域,更不要随便把自己在一个市场的投资经验,直接套用到另一个市场去。

对于中国投资者来说,我们习惯了大型企业、尤其是大型国有企业强大的市场竞争力,习惯了中国经济在全球的重要位置和巨大发展潜力,很难预想到在天然气销售这样一个典型的公用事业行业,居然会出现一家占全国50%市场份额的公司,仅仅因为国际环境的改变,就在9个月的时间里跌掉94%股价。但是,在它的身上,这件事情真实的发生了。

同样,美国花旗集团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中的表现,也让不少中国投资者感到不可思议。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中,美国许多全国性的大型银行、证券公司,破产的破产、暴跌的暴跌。其中,雷曼兄弟公司和贝尔斯登公司的倒闭,就是当时最大的新闻。

在此期间,即使是花旗银行、这个被视为美国银行业最重要银行之一的巨型银行,其股票价格也难以逃过暴跌的命运。在2007年5月22日,花旗集团的股票价格收于425.25美元。

而到了一年多以后的2009年3月5日,同一只股票的收盘价格,只剩下8.54美元,只有最高点的2%。即使到了2022年9月21日、距离当年那个惊心动魄的全球金融危机已经过去十多年,花旗集团的股票价格也只有46.33美元,只有最高点时的大约11%。

在中国市场,这样的股票大跌,至少在全国性的大型银行身上,是几乎不可想象的。为了消除中国的金融风险,监管机构做了太多预防性的事情:不允许银行投资衍生品、限制银行的投资范围、限制银行的杠杆倍数、在房价过高时提高购房首付比例,等等。

但是,在我们的投资者并不熟悉的美国市场,同样是全国性大型银行,花旗集团的股票价格,在十几年前的那波金融大危机中,就曾经爆发出我们难以想象的大跌。

从天然气公司和花旗银行的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许多在中国市场上适用的、甚至是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投资逻辑,在海外市场并不一定同样适用。对于陌生的投资市场,我们必须保持足够的警惕。

在2021年和2022年,在美国上市的中国概念股=,迎来了连续两年的下跌。以万得中概股100指数为例,这个指数在2021年从最高点7,851点下跌到了3,408点,在2022年=又下跌到了2,338点,只有最高点的30%。

在这次大幅下跌之前,由于中概股在2015年到2021年上半年的几年里,大部分时间都保持了上涨的态势=,因此不少国内投资者都被吸引到这个市场中。

在当时,不少朋友对我说,中概股是一个很好的市场、很容易赚钱。理由也有很多:美国市场更成熟,美国市场流动性更好,中概股行业更好、发展想象力更大,等等。

对这类劝说,我一直回答:“我不懂这个市场,我离这个市场太远了,在美国投资界也没有多少朋友,发生一件事情我没法做到全盘解读,我对美国市场的历史也不够了解。因此,我不会投资这个市场。”对我的这番回答,许多朋友都表示不可理解:“中概股虽然是在美国市场交易,但是企业的经营却在国内呀,有什么不好理解的?”

但是,虽然股票投资本质上是投资公司,但是股票毕竟是企业经营的金融化表现:不懂一个金融市场、只懂公司,对于审慎的投资者来说,是不够的。对于中概股,我明确的知道,美国市场在我的能力圈范围之外,我在美国朋友不多,我个人在美国的生活经历也非常有限。归根结底,我不了解这个市场。

结果,在2021年到2022年的中概股下跌中,主要的原因有3个:之前的估值太高、中美经济冲突、中国国内科技行业遭受严监管。在这3个因素中,只有最后一个因素是典型的企业基本面因素,而前两个因素都和这些企业在美国金融市场、而不是中国金融市场上市有关。

所以说,在投资中,了解自己要投资的标的、市场,是最重要的事情。足够了解而后行动,方能进退自如。不了解、或者一知半解,就贸然行动,往往最为危险。


下一集

undefined - 1911.我所经历的牛熊

1911.我所经历的牛熊

欢迎收听雪球和喜马拉雅联合出品的财经有深度,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主播匪石-34,今天分享的内容叫我所经历的牛熊,来自不明真相的群众。

我大概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关注股市,到今天,观察、经历了三次比较大的牛熊转换,分别是2000-2001年,2007-2008年,2021-2022年。

2000-2001年牛熊转换,有两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1、科网股的极高估值泡沫及其破裂。大部分科网股泡沫下跌前,估值已经完全脱离了地心引力,之后是归零式下跌,而且很多公司真的归零了。科网股泡沫破灭之后,市场主流的看法是互联网就是一个骗局,永远也找不到盈利模式。

2、911.那个时代,《文明的冲突》比今天还流行,世界格局也比今天还要清晰,那就是中东的前现代文明,与以欧美为代表的现代文明,彻底决裂了,全球化终结了。

这两个问题在当时看来都是无解的。

结果,科网股在泡沫破灭以后,居然慢慢找到了盈利模式,并在接下来的二十年里面,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最强大动力。而那件事之后全球在反恐方面合作,全球化并没有破灭,各国的经贸关系更加紧密。

2008-2009年的牛熊转换,也有两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1、次贷危机为代表的美国房地产泡沫及其破裂。泡沫破灭前,主流看法是人无房子不富,没买房子的人再也上不了车了。破灭之后,主流看法是房地产、金融为核心的“虚拟经济”模式走到了尽头,全球经济找不到新的增长点。

2、全球大宗商品牛市与可怕的通胀。泡沫破灭前几乎全世界人都认为余生将在100美元以上的高油价下生活,都只能做油奴了。

这两个问题在当时看来也都是无解的。

结果是美国房地产市场居然很快恢复了,移动互联网成了新一轮经济增长的引擎。大宗商品泡沫破灭,全球居然享受了超过十年的低油价、低能源价格。

2021-2022年的牛熊转换,同样也叠加了几重因素:

1、新冠疫情导致的人流、物流阻断。

2、以俄乌冲突、大国关系紧张为代表的全球宏观政经新局势。

3、中国房地产流动性危机。

4、能源价格、供应链引起的通胀。

每一轮牛熊转换,触发因素并不完全相同,摆脱危机的路径也并不相同。但它们也有相同的地方:

1、危机爆发前有一个估值泡沫。人们无法预知什么时间会盛极而衰,但过几年泡沫总要破灭一次。

2、危机的触发,都是叠加了当时看起来无解的多重利空因素。人们无法预知什么时候走出危机,但最后危机都过去了。

所以归根结底,最让人惊叹的,还是人类社会的自我纠错、寻找出路或者再平衡的能力,象人身体的免疫能力一样神奇。情绪总在亢奋与沮丧之间摇摆;资产价格总在贵贱之间摇摆;世界格局总在全球化与孤立主义之间摇摆;政策总在管制与放松之间摇摆。但具体摇摆的时间与幅度,又无法准确地预测与把握。我们能做的,是在沮丧的时候保留乐观,在亢奋的时候保持警惕。


剧集评论

生成徽章

为您的网站获取一个链接回此的徽章episode

选择类型和大小
Open dropdown icon
share badge image

<a href="https://goodpods.com/podcasts/%e9%9b%aa%e7%90%83%e8%b4%a2%e7%bb%8f%e6%9c%89%e6%b7%b1%e5%ba%a6-290479/1910%e7%99%bd%e9%a9%ac%e8%82%a1%e6%8e%a5%e8%bf%9e%e8%a2%ab%e6%9d%80%e8%b7%9f%e5%8a%a0%e6%81%af%e5%85%b3%e7%b3%bb%e5%a4%9a%e5%a4%a7-37884925"> <img src="https://storage.googleapis.com/goodpods-images-bucket/badges/generic-badge-1.svg" alt="listen to 1910.白马股接连被杀,跟加息关系多大? on goodpods" style="width: 225px" /> </a>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