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goodpods headphones icon

要访问我们的所有功能

打开 Goodpods 应用
Close icon
headphones
Queer Up 倍儿酷

Queer Up 倍儿酷

Queer Up 倍儿酷

Queer Up(《倍儿酷》)是一档聚焦酷儿群体的中文播客。我们在节目里和形形色色的人展开深度对话,科普酷儿知识,讲述动人故事,展示彩虹文化。

无论你是L(女同性恋)、G(男同性恋)、B(双性恋)、T(跨性别)、Q(疑性恋/酷儿总称)、I(间性人)、A(无性恋)等等的性少数群体,还是常见的顺直人士;无论你希望在探索自我身份的道路上获得帮助,还是希望对性少数群体的家人、朋友加深了解,我们都张开双臂热烈欢迎你的到来。

正如我们的名字Queer Up (《倍儿酷》)所示,我们旨在提升酷儿的可见度,汇聚更多倍儿酷的灵魂,争取让每一位听友都能感受到这个世界的精彩、多元和美好,共同获得向上的力量。

播客的内容主要分三大类:

【访谈】是我们对LGBTQIA+(包括性少数群体的顺直盟友)人士进行的访谈;

【友聊】是我们一群密友之间就LGBTQIA+话题展开的聊天;

【有料】是我们对包含LGBTQIA+主题的文化作品的推荐。


如果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在播客平台上留言,也欢迎给我们发电子邮件:[email protected]。如果想自荐或推荐合适的朋友参与访谈,也欢迎发电子邮件。

如果你觉得这档播客不错,麻烦推荐给你的家人、朋友,并在社交媒体上多多转发。另外,请记得在收听的同时顺手打个五星。打的星越多,越方便潜在听友发现我们。非常感谢!


Queer Up主持人:刘彦

Queer Up团队成员:刘彦、Jayden、Charlie、Emily、Vincent


Hosted on Acast. See acast.com/privacy for more information.

Share icon

全部剧集

最佳剧集

前10名Queer Up 倍儿酷单集

Goodpods策划了一份10个最佳Queer Up 倍儿酷单集的列表,根据每个单集从我们的听众那里获得的收听次数和点赞数进行排名。如果您是第一次收听Queer Up 倍儿酷,没有比从这些优秀的单集开始更好的地方了。如果您是该节目的粉丝,请通过在单集页面添加您的评论来为您最喜欢的Queer Up 倍儿酷单集投票。

【本集简介】

Cedric(“东妈”)是一名来自香港,现定居澳洲的律师兼语言学爱好者,创立了专注于华人LGBTQIA+社群的非盈利组织“澳纽彩盟”(ANTRA)。Cedric和主持人刘彦就其在澳洲的生活和社群的工作经历展开对话,谈及了教育和社区活动在提高社会对性别多样性和LGBTQIA+社群认识的重要性上起到的关键作用。

【时间戳】

2:10 繁忙的本职工作之外依然选择运营“澳纽彩盟”的原因

5:03 如何应对因教会不接受自己的性少数身份而带来的创伤

6:33 性少数的身份为什么会带来羞耻感

10:05 创办社群是一个彼此帮助和相互学习的过程

11:33 婚姻不一定是亲密关系的终极选项

14:21 身为非顺直人士和伴侣父母同住的经历及遇到的特殊问题

17:53 ANTRA 社群的宏大愿景

21:05 ANTRA 社群内部的具体活动介绍

26:24 ANTRA社群目前的工作重点

28:08 “东妈”独特的性别认同和性取向

30:58 对于自身性别认同质疑的回应

34:55 社群对性少数群体中“少数群体”的支持

36:51 社群对国内LGBTQIA+群体的支持

【对话中提及的文化人物及影视作品】

李银河

The L Word (《拉字至上》)

The L Word: Generation Q (《拉字至上:Q世代》)

【关于ANTRA社群】

澳纽彩盟 ANTRA,全称 Australia & New Zealand Tongzhi Rainbow Alliance(澳纽华语同志彩虹联盟)是在2018年12月在新南威尔士州 Fair Trading 注册的非盈利官方组织,旨在为澳大利亚以及新西兰地区的华语同志 (LGBTQIA+) 人群提供一个交流、互助和支持的平台。

网址:www.antra.org.au

【关于嘉宾谈到的性别认同】

Androsexual 既可以指一种性取向/浪漫取向,也可以指有这种性取向/浪漫取向的人。作为取向,它专指当事人被男性或具有男性特征的人吸引。这个词的前缀-andro源自希腊语中的 “男性”(同英语中的man),与 sexual 结合表示被男性吸引的取向。这个词适用于任何性别或性别认同的人,只要该当事人的取向是男性或具有男性特征的人。

Demi-masculine 是一种性别身份,指认同自己有男性特质但不完全认同为男性身份的人。这个身份可能包括生理性别为女性或其他非男性性别的人。当事人在某些方面感到与男性认同,但并不完全符合传统的男性身份。Demi-masculine 的人可能同时具有其他性别特征或身份,并以不同的方式体验和表达自己的性别认同。


Hosted on Acast. See acast.com/privacy for more information.

bookmark
plus icon
share episode

【本集简介】

“自己决定的事情,我一定把它做好。”独立而有主见是Joy给人的第一印象。研究生班一开学,Joy便公开出柜;正如在本集一开头,她便坦诚宣告自己的身份。她带我们回溯了身份探索、感情、家庭等私人事件;又探讨了刻板印象、身份标签等公共议题。让我们一起倾听她勇敢而坚定的声音。

【时间戳】

01:09 讲述自我身份探索的故事

07:15 讲述初中时期关于女生朋友写信的故事

12:35 有主见是否有利于更好的自我认同?

14:45 仅凭外在判断女同不可取

15:33 gaydar(基达)是否真实存在?

17:49 讲述读研期间向老师和同学出柜的故事

19:58 一般情况下,是否有必要在职场或学校出柜?

23:45 向对方出柜时,什么样的回应是比较理想的?

26:23 讲述和女朋友交往的经历

30:56 来自另一半的性取向及家庭压力等方面的不安全感

35:19 一段感情里,性与情感交流哪个更重要?

38:41 女同是否对期望的恋爱对象有更高要求?

41:25 女同内部T、P等身份标签的讨论

42:52 性少数关系中,二分化标签的讨论

45:05 是否考虑和女友安定下来?如何应对来自原生家庭的压力?

47:49 偶像的外在形象和内在品质,是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粉丝的择偶偏好?

50:10是否希望自己的偶像明确表达对性少数群体的支持?


Hosted on Acast. See acast.com/privacy for more information.

bookmark
plus icon
share episode

【本集简介】:“帮助别人就是帮助曾经的自己。”Charlie在一开头如是说。因此,他勇敢而坦诚地分享了作为一名男同性恋的成长经历,以及其中的身份认同挣扎。他在成长路上一步步迈向自我接纳,也希望以自己的故事和思考,帮助听众朋友产生共鸣、收获力量。


【时间戳】

00:47 希望通过分享个人的故事帮助更多的人

03:30 青少年时期,在社会交往中认识到自己的不同,陷入自我身份否定

07:13 不能仅凭说话方式判断他人是否是同性恋

07:50 具体阐述如何从他人和自我反馈中,得以认识自己的身份

11:10 认识到自己身份后产生的焦虑恐慌

12:10 通过网络了解同性恋科普信息和文艺作品,走上自我认同之路

14:08 得到性少数群体和ally(盟友)的支持,因而勇于向他们分享自己的身份

16:20 当前的身份认同状态——半自我认同

19:52 关于如何更好接纳自我的思考

24:41 半自我认同有时可能倒退回自我否定状态,不要紧,只要大方向是进步即可

27:02 完全自我认同与半自我认同的区别


Hosted on Acast. See acast.com/privacy for more information.

bookmark
plus icon
share episode

【本集简介】主持人刘彦和Queer Up团队成员Vincent展开深聊。今年的春节对Vincent而言非常特别,因为他完成了至关重要的一步:向家人出柜。事实上,这已经是他第二次这样的经历了。这当中有什么故事?他在自我认同的道路上还有哪些难忘的瞬间?让我们听Vincent娓娓道来。

【时间戳】

02:53 女性化是对男同性恋的一大刻板印象

04:27 希望以对话的形式促进大众了解同志群体,减少误解和恶意

06:00 回溯自我身份认同之路

11:33 大学时期通过网络受到同志启蒙

14:18 同志启蒙的时间点在不同家境的孩子之间存在差异;互联网时代正缩小这种差距

17:10 大学之后继续身份探索,其间见证了周遭和社会大环境的改善

24:30 同志公众人物对同类群体起到榜样示范和激励作用

25:03 Queer Eye的新老版本变化反映了多元化的进步趋势

28:06 讲述向家人出柜的故事

33:05 出柜并非当下必选项,应综合考虑做出选择

37:25 谈出柜后的心理变化

【对话中提及的文化作品】

*《蓝宇》

*《霸王别姬》

Love, Victor(《爱你,维克托》)

*《9个Gay》

Queer Eye/Queer Eye for the Straight Guy(《粉雄救兵》)


Hosted on Acast. See acast.com/privacy for more information.

bookmark
plus icon
share episode

【本集简介】

满怀骄傲与热忱,Queer Up(《倍儿酷》)正式与大家见面啦。我们希望通过第一期节目奠定友好交流、轻松科普、提升士气的播客基调,因此特地邀请了一位能满足这些要求的重量级嘉宾——从业十五年的武汉同志中心负责人豪杰。


大环境紧缩的当下,在夹缝中左右逢源并运营好一个同志中心绝非易事。豪杰诚恳分享了他们的生存与发展现状,介绍了主要工作内容,同时科普了HIV和艾滋的相关知识。他诚恳呼吁大家将公益融入日常生活,从小事中贡献自己的大能量。

【内容提要】

01:22 介绍武汉同志中心及其工作内容

02:43 作为非营利组织的生存现状以及个人职业理想的支撑作用;身份透明的工作环境

07:12 通过筛选和培训机制,保障工作内容的专业度

10:52 重点工作内容及安排

13:00 心理咨询服务的资助与收费情况

15:00 武汉同志中心所反映的同志社群生存和发展状况,及其与全国其他各地的差异

18:33 小城同志群体如何改善生存状况的讨论

21:51 防艾工作是否无意间加深了同志群体污名化现象,以及如何应对

23:38 HIV感染率在不同性向以及男女性别之间的差异

25:56 HIV感染的统计学概率并不意味着个人可以掉以轻心,应避免高危性行为

27:11 HIV认知误区及其背后原因的探讨

29:43 感染HIV不等于被判死刑;只要主动积极参与治疗,就可以正常生活

31:30 HIV感染确诊流程

33:00 工作定位:服务所有性少数群体

35:51 工作中记忆深刻的真实案例

39:49 在日益紧缩的大环境下,同志中心如何保持初心,坚守阵地

42:07 大众如何帮助同志公益事业成长


Hosted on Acast. See acast.com/privacy for more information.

bookmark
plus icon
share episode

【本集简介】

Queer Up团队成员Jayden、Charlie、Emily、Vincent和Angelica首度齐聚,与主持人刘彦讨论了北京理工大学男学生常某实名举报男导师宫某诱导其发生性关系的新闻事件。各成员从第一观感聊到背后疑点,从具体事件展望普遍问题,深度讨论了性取向、性侵、爱情观、师生权力关系、道德与规范等话题。

注:1. 此次讨论的依据主要来自举报人的单方面叙述,包括其在社交媒体发布的视频、文字以及PPT等,可能并不能完全还原事件真实情况。因此团队成员力求辩证地看待现有信息、理性地抒发个人观点,所有评论仅供参考。

2. 背景信息:4月19日晚,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常某在网上发布长视频以及PPT,实名举报其导师宫某泄露研究生考试面试题目、引导男学生发生性关系等等。4月20日,北京理工大学发表声明,宫某涉嫌师德失范行为基本属实,给予宫某开除党籍、撤销行政及教师职务、解除聘用关系等处分。

【时间戳】

01:22 起初为常同学的勇气鼓掌,但看了具体举报内容后态度有所改变

03:06 该事件有很多角度可以分析,大多数网友从情感层面选择站队宫老师

04:08 宫老师与以往性侵案里的被告明显不同

05:55 结构性的压迫有一半落在了常同学身上

07:58 宫老师看似在这段关系中处于高位,实则可能恰恰相反

09:23 双方各有难处和问题,很难说谁绝对无辜

11:17 常同学对宫老师多次的性行为都没有拒绝,也许事情没有那么简单

13:39 突发的性施压可能难以拒绝,但常同学在多个场合均拥有充分的缓冲时间,却始终没有拒绝

15:16 常同学PPT中针对宫老师的爆料信息露骨、用语恶毒,且有许多经不起推敲的点

17:18 常同学可能缺乏同理心,甚至存在恐同心态

20:04 网络上有关宫老师可能已离婚和小范围出柜的传言

21:18 网络舆论偏向宫老师的原因是否与常同学的男性身份有关

23:39 高位者单方面求爱可能构成一种情感操纵行为

26:15 女性遭受性骚扰后的一般反应,以及常同学所表现出来的不符合常理的后续反应

29:08 “不可靠叙事者”或是该次事件的关键因素之一

34:19 学校的处理是否对常同学有所偏袒

38:59 究竟是被侵犯者没有明确表达反抗,还是因为反抗信号被权力高位者忽略

45:12 关于常同学模糊自身性取向的疑问

46:33 成年人师生恋的道德边界和社会规范

54:14 将宫老师视为“纯爱战神”是否合理

56:39 一些特别的角度:宫老师是否也享受了权力带来的掌控感;常同学的“自我牺牲”是否是出于社会责任

59:43 情感表达与边界尊重的复杂性

1:04:35 撇开不确定因素,肯定可以从此次事件中学到的一点


Hosted on Acast. See acast.com/privacy for more information.

bookmark
plus icon
share episode

【本集简介】

Queer Up团队成员Jayden和主持人刘彦畅聊2024年出版的书籍XOXO, Cody。美国动感单车教练Cody Rigsby在该自传中回忆了自己作为男同性恋的成长历程和情感走向,以及在舞蹈、健身等领域的职业发展。两人就本书涉及的同志元素、情感问题、自我成长等内容展开了深度讨论。

【时间戳】

01:33 读完此书后最大的感受

04:29 酷儿群体更容易出现药物成瘾问题

06:00 作者应对情感问题的惯行方式具有破坏性

10:54 和朋友搞暧昧是否可取

14:18 作者文中观点与其实际行为之间的矛盾之处

15:46 友情需要主动维系,不应成为我们的后备选项

17:07 如何看待“不要为了找个吃饭搭子而进入一段恋情”

20:25 如何看待秀恩爱行为

23:05 如何看待作者使用相貌攻击的用语

25:23 治愈自己最好的方式是宽容自己、原谅他人

26:22 作者把事业成功归因于勇敢抓住机遇

28:40 如何看待朋友向你征求意见之后却又不予采纳的行为

32:49 书中“有味道”的小彩蛋

34:50 作者作了一个如果性取向可以选择的假设


Hosted on Acast. See acast.com/privacy for more information.

bookmark
plus icon
share episode

【本集简介】

Queer Up迎来了第一位疑性恋(questioning,简称Q,即LGBTQIA+中的Q)嘉宾。Melody在本期节目里和主持人刘彦畅谈自己的探索之旅,并且指出酷儿并不是专属于大城市的白领群体。她来自贫穷的农村山区,身边也有很多女同性恋朋友。正是这些闺蜜帮她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让她对未来充满了期待。赶紧一起来听听吧!


【时间戳】

1:22 结过婚、有女儿,Melody的自我认知是异性恋吗?

2:32 农村没有成规模的酷儿社群,但Melody周围有很多女同

3:48 对自己的身份认知开始产生怀疑的时候,有何感受?

5:21 有了怀疑又不确定的时候,是怎么做的?

9:20 回想起来,自己对异性的排斥和喜欢各占一半

10:01 Melody的理发师大概率是跨性别者,也经常和她聊起酷儿话题

11:51 如何回应“你顺直身份过得好好的,为什么要探索酷儿之路?”这样的问题

16:02 如果以后和同性发展恋情,怎么告诉女儿?

18:21 母亲对Melody试探性问题的回应

21:22 弟弟一直抗拒找伴侣,也有非顺直人士的可能

23:01 Melody如果谈了女友,是否会对普通朋友、同事等等出柜

26:53 探索过程中一个较深的感触

32:27 父权社会下,女同额外遭受的不公平待遇

34:00 可以为酷儿群体做的事情

36:49 从学生和孩子身上学到很多


Hosted on Acast. See acast.com/privacy for more information.

bookmark
plus icon
share episode

【本集简介】

Queer Up团队成员Vincent和主持人刘彦畅聊2024年出版的小说Cinema Love。该小说讲述了福建农村的一群男同性恋和他们妻子之间的故事,时间横跨半个世纪,地点涉及中美两国。两人就该作品的优缺点、酷儿元素、高光片段、角色塑造以及故事背后的同妻现象、形婚骗婚等社会议题展开深度讨论。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吧!


【时间戳】

1:20 Cinema Love的故事梗概

3:25 该书描述了许多不同群体,包括但不局限于男同性恋和同妻

4:25 书名里电影院这个场景设置的来由

6:45 电影院里反复播放战争电影的象征意义

10:53 对和故事主线没有太大关系的放映员这个角色的解读

13:42 Yan Hua这个被动同妻角色的心理转变

16:33 Bao Mei这个主动同妻角色的复杂性

22:00 Kevin这个同性恋角色给相对沉重的故事增加了喜剧色彩

24:34 书中一个让人哈哈大笑的片段

26:54 来回跳跃的时间线容易让人困惑

28:53 是否有必要加入鬼元素值得商榷

31:15 故事如果加入女同性恋和同夫角色,效果也许会更好

33:34 如果你在现实生活中陷入同妻的处境,会如何应对?

37:30 骗婚和形婚,哪个相对来说问题更大?

41:01 总结与展望


Hosted on Acast. See acast.com/privacy for more information.

bookmark
plus icon
share episode

【本集简介】

这是Queer Up团队成员Vincent第二次做客节目。他和主持人刘彦聚焦LGBTQ群体使用的交友软件,分析了这些应用在连结社区成员和促进社会理解方面的作用和存在的问题,并通过特定的社群文化,进一步展开了对LGBTQ群体内部多样性的讨论,以促进更包容、理解的社会氛围。

【时间戳】

0:59 Vincent第一次上节目后的反馈

4:25 主流同志交友软件的特点

6:51 使用同志交友软件时观察到的一些有趣现象

10:40 交友软件将人标签化是社交媒体难以避免的一种现实

13:07 交友软件用户群体的细分是否是好事

16:01 非同志交友软件也成了同性恋交友的主要阵地

17:18 交友软件是否强化了约炮文化

22:16 交友软件让人上瘾的心理学原因

24:23 约炮被普遍认为在同志群体中更常见,媒体呈现难辞其咎

30:51 同性恋不负责任的性行为是否因为没有婚姻的约束

33:50 Erickson(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能否解释同性恋不负责任的性行为

39:21 交友软件上涉及的隐私和人身安全问题

41:58 交友软件“动物化标签”是否加重了同性恋群体内部的偏见和歧视

48:19 同性恋群体审美“典同化”的社会原因

54:56 “熊”受热捧背后的文化原因

57:32 同志除了使用交友软件,如何扩大社交圈

【节目中提到的概念和流行文化内容】

Variable Ratio Reinforcement

可变比率强化,基于一个不固定数目的动作施加的奖励,最著名的例子就是赌博,因为在赌博中,你不知道要押注多少次才会赢一次。与之相对的是固定比率强化(fixed ratio reinforcement)。

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阶段

埃里克森(Erik. H. Erikson)是美国著名精神病医师,新精神分析派的代表人物。他认为,人的自我意识发展持续一生。他把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划分为八个阶段,这八个阶段的顺序是由遗传决定的,但是每一阶段能否顺利度过却是由环境决定的,所以这个理论可称为心理社会发展理论。每一个阶段都是不可忽视的。

Lowest Common Denominator

数学概念,分数通分时会求所有分母的最小公倍数(LCD)。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说,就是所有人最低程度都可以接受的选项。

Charlie Puth

美国流行男歌手,代表作See You Again。他自己为顺直人士,但一度经常在社交媒体发布打擦边球的照片以吸引LGBTQIA+人群(即queerbait行为),因此受到不少批评。

Queer as Folk

《同志亦凡人》,一部同志题材的电视剧集,有1999年英国版本、2000年美国版和2022年重启版本。

Grey’s Anatomy

《实习医生格蕾》,是一部以医学为主题,在美国十分受欢迎的黄金时段剧集,曾多次获得艾美奖。

Peter Hessler

彼得·海斯勒 , 汉名何伟, 作家与记者,曾在中国担任教师及记者,著有关于当代中国的三部曲《江城》、《甲骨文》和《寻路中国》。


Hosted on Acast. See acast.com/privacy for more information.

bookmark
plus icon
share episode

显示更多最佳单集

Toggle view more icon

常见问题

Queer Up 倍儿酷有多少集?

Queer Up 倍儿酷 currently has 51 episodes available.

Queer Up 倍儿酷涵盖哪些主题?

The podcast is about Society & Culture, Interview, True Story, Podcasts, Self-Improvement, Education and Queer.

Queer Up 倍儿酷上最受欢迎的单集是什么?

The episode title '【访谈】| 三三:见到同事和领导拥抱各自的跨性别身份,我的世界从此不同' is the most popular.

Queer Up 倍儿酷的平均单集长度是多少?

The average episode length on Queer Up 倍儿酷 is 43 minutes.

Queer Up 倍儿酷的单集多久发布一次?

Episodes of Queer Up 倍儿酷 are typically released every 2 days.

Queer Up 倍儿酷的第一集是什么时候发布的?

The first episode of Queer Up 倍儿酷 was released on Apr 30, 2024.

显示更多常见问题

Toggle view more icon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