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2《好莱坞往事》外延,昆汀·塔伦蒂诺作品盘点
12/20/19 • 119 min
1 听众
本期主创团队&音频主播
靳锦(媒体人;《美国工厂》等10期嘉宾)
法兰西胶片(《天气之子》等19期嘉宾)
胶片运营的公众号“第一导演”现诚聘电影记者,有意者可与豆瓣/微博账号@法兰西胶片 联系。
节目流程
点击蓝字收听上半场节目
以上音频内容包括(含剧透及粗口内容):
开场曲:
<Twisted Nerve>(Bernard Herrmann),
<Battle Without Honor or Humanity>
(布袋寅泰);
主播首先谈及昆汀“抄袭大师”与“非科班出身”标签,随后按以下顺序谈及前作:
QT6:《无耻混蛋》——历史的终结
<Rabbia E Tarantella>(Ennio Morricone)
QT2:《低俗小说》——叙事止于塔伦迪诺
<Misirlou>(Dick Dale and His Del-Tones)
QT1:《落水狗》——红橙黄绿青蓝紫
<Stuck In The Middle With You>
(Stealers Wheel)
以上音频内容包括(含剧透及粗口内容):
QT3:《危险关系》——女性三部曲开山作
<Across 110th Street>(Bobby Womack)
QT4:《杀死比尔整个血腥事件》
——The Bill is DEAD!
<Bang Bang(My Baby Shot Me Down)>
(Nancy Sinatra)
QT5:《金刚不坏》——“好莱坞往事”入门版!
<Chick Habit>(April March)
QT7:《被解救的姜戈》——广电神作“姜弋!”
<Django>(Luis Bacalov/Rocky Roberts)
QT8:《八恶人》——拳有南北,国有南北吗?
<L'Ultima Diligenza di Red Rock>
(Ennio Morricone)
QT10畅想——昆汀迷航4 or 杀死昆汀3?
结束曲:<Who Did That to You>
(John Legend);
后期/排版/控场:波米;
本期涉及其他片目
《独臂刀》(1967)
《阿隆桑芳》(1974)
《穷街陋巷》(1973)
《疯狂的麦克斯1-3》(1979-1985)
《剃刀边缘》(1980)
《为所应为》(1989)
《好家伙》(1990)
《不可饶恕》(1992)
《真实罗曼史》(1993)
《疯狂店员》(1994)
《暴雨将至》(1994)
《本能》(1995)
《欲望号快车》(1996)
《双瞳》(2002)
《任逍遥》(2002)
《刑房之恐怖星球》(2007)
《黄金大劫案》(2012)
《厨子戏子痞子》(2012)
《美国动物》(2017)
《唐人街探案2》(2017)
《斯大林之死》(2017)
《少年乔乔的异想世界》(2019)
《鹿皮》(2019)
《杀死比尔3》(待定)
《星际迷航4》(待定)
本期主创团队&音频主播
靳锦(媒体人;《美国工厂》等10期嘉宾)
法兰西胶片(《天气之子》等19期嘉宾)
胶片运营的公众号“第一导演”现诚聘电影记者,有意者可与豆瓣/微博账号@法兰西胶片 联系。
节目流程
点击蓝字收听上半场节目
以上音频内容包括(含剧透及粗口内容):
开场曲:
<Twisted Nerve>(Bernard Herrmann),
<Battle Without Honor or Humanity>
(布袋寅泰);
主播首先谈及昆汀“抄袭大师”与“非科班出身”标签,随后按以下顺序谈及前作:
QT6:《无耻混蛋》——历史的终结
<Rabbia E Tarantella>(Ennio Morricone)
QT2:《低俗小说》——叙事止于塔伦迪诺
<Misirlou>(Dick Dale and His Del-Tones)
QT1:《落水狗》——红橙黄绿青蓝紫
<Stuck In The Middle With You>
(Stealers Wheel)
以上音频内容包括(含剧透及粗口内容):
QT3:《危险关系》——女性三部曲开山作
<Across 110th Street>(Bobby Womack)
QT4:《杀死比尔整个血腥事件》
——The Bill is DEAD!
<Bang Bang(My Baby Shot Me Down)>
(Nancy Sinatra)
QT5:《金刚不坏》——“好莱坞往事”入门版!
<Chick Habit>(April March)
QT7:《被解救的姜戈》——广电神作“姜弋!”
<Django>(Luis Bacalov/Rocky Roberts)
QT8:《八恶人》——拳有南北,国有南北吗?
<L'Ultima Diligenza di Red Rock>
(Ennio Morricone)
QT10畅想——昆汀迷航4 or 杀死昆汀3?
结束曲:<Who Did That to You>
(John Legend);
后期/排版/控场:波米;
本期涉及其他片目
《独臂刀》(1967)
《阿隆桑芳》(1974)
《穷街陋巷》(1973)
《疯狂的麦克斯1-3》(1979-1985)
《剃刀边缘》(1980)
《为所应为》(1989)
《好家伙》(1990)
《不可饶恕》(1992)
《真实罗曼史》(1993)
《疯狂店员》(1994)
《暴雨将至》(1994)
《本能》(1995)
《欲望号快车》(1996)
《双瞳》(2002)
《任逍遥》(2002)
《刑房之恐怖星球》(2007)
《黄金大劫案》(2012)
《厨子戏子痞子》(2012)
《美国动物》(2017)
《唐人街探案2》(2017)
《斯大林之死》(2017)
《少年乔乔的异想世界》(2019)
《鹿皮》(2019)
《杀死比尔3》(待定)
《星际迷航4》(待定)
上一集

182《好莱坞往事》恐怕这一回你们都没看懂昆汀
主播打分:
靳锦:7分,媒体人;《美国工厂》等10期嘉宾
我们经常在反派影评中听到克拉考尔的那句名言:“电影是物质现实的复原”,昆汀则用这部电影彻底颠覆了这句话。他也在片中表达了对电视剧的鄙夷,正是那些常年受电视剧暴力影响的人,才最容易产生杀人的冲动。
法兰西胶片:7分,“第一导演”负责人;《天气之子》等19期嘉宾
昆汀这一次不单单对舒展情怀充满野心,他对“改变观影”的野心也很大。最喜欢皮特这个人物:他给主子开车,车挨了一刀,他给主子看家,自己挨了一刀;刀口都在一个位置,侧面,也代表着:边缘;其实他才是荷里活最关键的推动者,他是社会繁衍的牺牲品,也是本片真正的主角。
公众号“第一导演”现诚聘电影记者,有意者可与豆瓣/微博账号@法兰西胶片 联系。
波米:8分
不存在所谓魔改,因为第三幕本来就是一个片中片,所有人物在前两幕的动作都是在进行排练,为的就是在第三幕的正片进行表演;仔细看的话,所有的细节都能对得上,昆汀还为此安插了无数“破次元壁”的提示。它在虚实间的穿梭手法比《盗梦空间》牛逼多了。
《好莱坞往事》平均分:约7.3分
节目流程
页首音频包含内容有(无剧透):
1)嘉宾信息介绍;
2)影片信息介绍;
3)主播为影片打分并阐述理由;
以上优点部分涉及如下话题(含剧透):
1)影片的自反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它与《痛苦与荣耀》的自反性呈现有何异同?
2)昆汀对电视剧和电影的态度分别是什么?
3)影片如何展现了六十年代的嬉皮士文化?
立场上它与《制造伍德斯托克》有何不同?
4)替身演员一角所代表的美国精神是什么?
5)全片的虚实界限都有哪些?
6)为什么直到事件发生,塔特都从未与男主们发生对话?
7)女主在观影的同时,两位男主在做什么?
这一段的银幕时间是多长?
8)为什么说第三幕是片中片,昆汀给到的提示有哪些?
9)片中片与当时好莱坞影视作品的共性是?
10)为什么说统领全片的动作是“排演”?
11)最终,昆汀通过虚实交叉的结构想表达怎样的主题?
以上缺点环节谈到的话题有(含剧透):
1)对比《无耻混蛋》的结尾,昆汀存在自我重复吗?
2)当创作者陷入对媒介本身的探讨时,是否会降低影片的社会性和娱乐性?
3)李小龙段落是实是虚?这一段是否有不当之处?
4)影片是否为波兰斯基后来的行为提供了某种辩解?
5)影片强调出六十年代性开放环境的意图是什么?
以上外延环节(上半场)的话题是:
1)李小龙的银幕形象与现实中有何不同?
2)为什么昆汀应该被定义为“录像带一代”?
3)昆汀与马丁·斯科塞斯一代的不同之处在?
开场曲:<Treat Her Right>(Roy Head/The Traits);
结束曲:<Don't Chase Me Around>(Robert Corff);
“昆汀·塔伦蒂诺前作回顾”将于下半场呈现。
影片《好莱坞往事》重要信息:
本片北美分级:R级;
本片原名:Once Upon a Time...in Hollywood
后期/排版:波米;
本期节目重点提及的电影片单:
《大逃亡》(1963)
《罗斯玛丽的婴儿》(1968)
《龙争虎斗》(1973)
《出租车司机》(1976)
《越战创伤》(1989)
《落水狗》(1992)
《灵异第六感》(1999)
《杀死比尔1》(2003)
《尖峰时刻3》(2007)
《梅兰芳》(2008)
《无耻混蛋》(2009)
《制造伍德斯托克音乐节》(2009)
《盗梦空间》(2010)
《李小龙我的兄弟》(2010)
《人间喜剧》(2010)
《战狼2》(2017)
《痛苦与荣耀》(2019)
《仲夏夜惊魂》(2019)
下一集

183《婚姻故事》《后来的我们》高级版
主播打分:
蒋方舟:8分,作家
我看完就觉得,两个人的感情真的禁不起那么多观众。尤其法庭那一场,很像一个热点事件的发酵过程:吃瓜群众能通过一笔转账、一段对话甚至一个表情包就轻易去判定别人的私生活......可我们扪心自问,又有谁的婚姻能禁得起这样的审视呢?说极端一点,两个人的交往如果真的全程完美无瑕,反而才是最不真实的吧。
萝贝贝:7.5分,公号“萝严肃”创始人,《少年的你》等2期嘉宾
这部电影看似是男女一碗水端平,但其实还是不太公平的。且不说在这段婚姻之中,男方有着明显的出轨过错,而且全片导演也更偏重于展现男方的感受。哪怕对于双方都有的崩溃时刻,导演也更着墨去展现男方割腕那场戏的前前后后,但女方的崩溃时刻恐怕早在她提出分手前吧,导演拍了吗?
波米:6分
美国有钱人的一次撒娇吧。女主角完成独立的一切前提都只在于她是个成功人士,不然她连那位强悍女律师的电话都拿不到。两位主角都请着最牛逼的律师,调动了上层人士才享有的那些资源替自己争取权益,电影却一个反手就把司法体系处理为一种对于二人感情余温进行摧毁的冰冷存在。那场大型庭辩戏之后,法官指了指法庭后排那些没钱请好律师的民众,你知道吗,这就是《寄生虫》的楼上楼下。
《婚姻故事》平均分:约7.2分
节目流程
页首音频包含内容有(无剧透):
1)嘉宾信息介绍;
2)影片信息介绍;
3)主播为影片打分并阐述理由;
以上缺点部分涉及如下话题(含剧透):
1)在婚姻问题的呈现视角上,影片是否重男轻女?
2)对比《金智英》等片,本片的婚姻问题严重性是否不值一提?
3)影片是否有一种精英女权主义的倾向?
4)司法体系在片中是以怎样一种形象被呈现的?
5)影片是爱情片还是家庭片?
6)本片和《芬妮与亚历山大》具备可比性吗?
孩子的视角在哪里?
以上优点环节谈到的话题有(含剧透):
1)影片是否触碰了“娜拉走后怎样”的经典命题?
2)电影在展现男主角“控制狂倾向”时有哪些妙笔?
3)片中的强悍女律师真的是女主角的朋友吗?
4)两位主角的表演是否都是各自生涯的最佳表演?
5)对比《爱乐之城》,本片对事业与爱情关系的思考上是否更加充分?
以上外延环节的话题是:
1)为什么说《克莱默夫妇》更适合当下中国的语境?
2)《克莱默夫妇》的社会议题展现比本片要好在哪里?
3)《革命之路》对婚姻制度的批判是更彻底的吗?
4)从《鱿鱼和鲸》到《弗兰西丝·哈》,鲍姆巴赫电影的大体特点是什么?
开场曲:<Sgt. Pepper Shoelaces>(Randy Newman);
结束曲:<What I Love About Nicole>(Randy Newman);
影片《婚姻故事》重要信息:
本片北美分级:R级;
本片原名:Marriage Story
本期节目重点提及的电影片单:
《灵欲春宵》(1966)
《婚姻生活》(1973)
《克莱默夫妇》(1979)
《芬妮与亚历山大》(1982)
《窈窕淑男》(1982)
《鱿鱼和鲸》(2005)
《断臂山》(2005)
《革命之路》(2008)
《格林伯格》(2010)
《一夜迷情》(2010)
《一次别离》(2011)
《乔治哈里森:活在物质世界》(2011)
《弗兰西丝·哈》(2012)
《八恶人》(2015)
《比海更深》(2016)
《爱乐之城》(2016)
《后来的我们》(2018)
《找到你》(2018)
《82年出生的金智英》(2019)
《小妇人》(2019)
如果您喜欢这个单集,您会喜欢
剧集评论
生成徽章
为您的网站获取一个链接回此的徽章episode
<a href="https://goodpods.com/podcasts/%e5%8f%8d%e6%b4%be%e5%bd%b1%e8%af%84-181511/182%e5%a5%bd%e8%8e%b1%e5%9d%9e%e5%be%80%e4%ba%8b%e5%a4%96%e5%bb%b6%e6%98%86%e6%b1%80%e5%a1%94%e4%bc%a6%e8%92%82%e8%af%ba%e4%bd%9c%e5%93%81%e7%9b%98%e7%82%b9-15981947"> <img src="https://storage.googleapis.com/goodpods-images-bucket/badges/generic-badge-1.svg" alt="listen to 182《好莱坞往事》外延,昆汀·塔伦蒂诺作品盘点 on goodpods" style="width: 225px" /> </a>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