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跨国公司对中国的信任危机
06/21/22 • 5 min
1 听众
上一集

转向对抗逻辑 中国与西方大脱钩
周一(6月20日),法国各大日报无不以总统马克龙未能取得国会绝对多数,在左翼极左翼联盟和极右势力虎视眈眈下,未来五年他将如何治理分裂的法国来开局。有关中国的报道,观点杂志发表一篇由Nicolas Baverez 署名的社论《中国:大脱钩》。 今秋中共20 大上,习近平将开始国家主席的第三个任期,虽与邓小平为避免滥用终身职权而制定的原则决裂,但习近平承诺他将解开扼杀中国经济和社会的绞索。 以“清零”抗疫目标之名,把3.5 亿的中国人禁足在家中的严厉封控正在逐步解除。导致房地产崩盘的银行信贷条件开始松绑,并启动了一项新的基础设施计划。曾遭监管机构整肃的科技行业也重新受到当局青睐,例如滴滴出行等公司的应用程序恢复上架。 此次放宽的目的是恢复动能——目前来看2022 年经济增长不会超过 4%,远低于 5.5% 的目标——在年轻毕业生遇到越来越大的困难时,支持就业,以及化解新冠疫情期间因加强人口控制而造成的社会紧张局势。 内在问题和外在压力 文章续道,中国的困难确实不断地积累。在 14.1 亿人口中,出生人数从 2019 年起不断下降。通过封锁和边境关闭的“清零”政策削弱了生产、供应链和消费,4 月份这些消费下降了 11%。占 GDP 30% 的房地产崩盘继续导致房屋销售下降 42%。中国以工业出口为基础的发展模式,受到全球化退潮、安全和生态转型需求搬迁的挑战。乌克兰战争又加剧能源和粮食危机及全球运输持续混乱,欧洲━中国为解通胀威胁的的关键市场━亦因此被削弱。 除内部问题外,中国对外的紧张也在升高。遏制中共威权政府的扩张野心,是美国两大党政治立场趋同的唯一因素。因此,拜登总统会在解放军攻台问题上做出表态,这导致北京回应“如果有人敢于将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将不惜一战”。新冠疫情也彻底打消了欧洲对中国政权性质和做法的幻想。另外,在亚太地区,北京企图确立其统治地位的愿望越来越强烈,促进印度、日本和澳大利亚在四方安全对话(Quad)中决定增强军备。最后,参与北京主导的新丝绸之路的新兴国家,仿效中国模式后,却尝到过度负债的恶果,斯里兰卡的悲剧性内爆就是例证。 文章接着指出,2022 年 2 月 4 日,习近平宣布无条件支持俄罗斯入侵乌克兰,更强化了前述的这些警讯。中俄间的“友谊无限”协议组成了威权帝国反对民主国家的神圣联盟。日后,中国便可从中获取控制俄罗斯的西方资产和自然资源的好处。 对抗的逻辑 习近平无疑将在 20 大期间巩固他的权力,一旦他通过以反腐败斗争的名义进行的清洗、控制政治职务,以及在党国一体、党军不分的情况下进行统治。他还享有被民族主义宣传烧得白热化的舆论支持,甚至,从俄罗斯到伊朗和委内瑞拉、再到中东和非洲的独裁政权的支持。 所以说,北京暂时放宽的举措其实是出于战术原因,以维护习近平其建立在寻求战略自主权和建立广阔的帝国影响力基础上的中国战略路线。换言之,北京已经转向对抗的逻辑,并正在积极准备通过与西方脱钩来应对类似针对俄罗斯的制裁。 一系列的脱钩 在经济与能源、原材料和食品供应的保障上,中国展开脱钩,特别是大量储存小麦。技术脱钩,以实现降低对半导体依赖的愿景。在多边机制外,与在亚洲和非洲、中东或拉丁美洲的国家建立自贸区,进行商业脱钩。货币和金融领域脱钩,架构独立于美元、机构、平台和美国市场的交易系统。与美国日益公开竞争的战略脱钩,同南方组成战线以创建后西方的世界秩序,军队的强制现代化…… 文章总结说,我们已经不是 1972 年了。以全球化为基础崛起的中国现在是经济和全球地缘政治不稳定和不安全的根源。中国内部的困顿,比如说意识形态固化,只会加强中国的民族主义和帝国野心。 原则上,中美缓和对两国都有利;事实上,这种可能性很小。脱钩的逻辑盛行,加剧了对抗的风险。
下一集

美国制裁加速中国芯片生产
6月22日出版的法国各报头版话题各有侧重,为挽救立法选举之后形成的支离破碎的政治格局,总统马克龙试图通过会见各党派领导人的方式重获主动权,以打破国民议会的政治僵局,这是《费加罗报》突出的焦点;《解放报》则关注极右翼政党“国民联盟”强势崛起凸显的社会情绪;《回声报》聚焦的话题围绕经济增长、通货膨胀的议题展开;《十字架报》则在“全国器官捐献反思日”之际,介绍了两名接受器官移植者重获新生的感慨。 关于中国,《回声报》报道了中国的半导体产业在美国制裁冲击下得以迅速发展;《解放报》和《十字架报》分别披露了香港著名水上餐厅“珍宝海鲜舫”遭遇风暴沉入海底的消息。 中国加速半导体行业以应对美国制裁 美国对中国华为等科技巨头实施制裁,反而刺激了中国芯片产业的发展。《回声报》载文指出:美国的制裁加速了北京对关键部件生产自力更生的努力。2021年,中国生产制造的芯片的销售额飙升了18%。如果中国继续保持目前的生产步伐,至2024年,中国在半导体制造业领域将成为仅次于美国和韩国的世界第三大制造国。 白宫应该感到后悔。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在2019和2020年先后对华为和中国半导体行业巨头-中芯国际(SMIC)实施制裁,加速了中国在这一极其关键领域的崛起。中国芯片制造商实现了空前的业绩。据该行业的官方机构-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披露,2021年,中国制造的芯片销售额增长了18%。首次突破了具有象征性意义的1万亿元人民币的门槛。另据美国半导体行业协会(SIA)披露:此前的2020年,中国芯片产业已经录得超过30%的增长数字。结果,五年内,中国在全球芯片生产中的份额翻了一番。中国以9%的市场份额,已经超越台湾,接近日本与欧盟所占份额(10%)。 《回声报》指出:最初,在中美贸易战的背景下,美国采取的制裁的确打击了中国的半导体行业。相关措施旨在切断它们与美国供应商的往来。为此,华盛顿将大约300家中国公司列入其著名的“实体名单”,其中包括华为、中芯国际以及在无人机方面全球领先的大疆创新等。一旦列入这份名单,相关公司则无法再在美国自由获取供应,除非得到特别许可。 美国的制裁加速了中国独立自主和技术升级的战略,政府将其列入长期的国家计划并投入了大量的公共资金。美国半导体行业协会(SIA)称:仅在2021年,全国就有28家新工厂获得投资260亿美元。除此之外,还有大量的中国公司正在进入半导体领域,尤其涉及芯片的设计和开发。华为、阿里巴巴、百度、腾讯等各大公司也在研发自己的“内部”芯片。 报道最后指出:尽管出现了快速增长,但中国尚不具备开发最先进芯片的专业技术。就现阶段而言,全球最大的芯片制造商-台积电仍旧保持着迄今为止的技术领先地位。 美国对此心知肚明。前总统特朗普甚至说服台积电在亚利桑那州建造一座价值120亿美元的工厂,颇令北京恼火。本周一,谷歌前总裁埃里克-施密特(Eric Schmidt)敦促华盛顿进一步加强与台积电和三星的合作,他认为:美国正处于输掉芯片大战的边缘。根据美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的观点,中国确实能够在“未来十年“甩掉其技术落后的帽子”。 香港著名水上餐厅“珍宝海鲜舫”沉入海底 此外,香港著名水上餐厅“珍宝海鲜舫”日前驶往东南亚途中,在南海西沙群岛附近水域遭遇风浪袭击,导致船身倾斜进水,最终于周日(19日)沉入海中。《解放报》和《十字架报》分别报道了相关消息。 “珍宝海鲜舫”是澳门赌王何鸿燊旗下产业,于1976年开业,是一座奢华如宫殿般的海上餐厅,曾多次成为电影取景的场地,也被视为香港必看景点,先后吸引了包括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以及美国著名影星汤姆-克鲁斯在内的无数游客。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深受喜爱海鲜的食客们青睐的场所逐渐失去了光彩。甚至在新冠疫情大流行之前,它的受欢迎程度就已经下降,尤其是游客。
如果您喜欢这个单集,您会喜欢
剧集评论
生成徽章
为您的网站获取一个链接回此的徽章episode
<a href="https://goodpods.com/podcasts/%e6%b3%95%e5%9b%bd%e6%8a%a5%e7%ba%b8%e6%91%98%e8%a6%81-89095/%e8%b7%a8%e5%9b%bd%e5%85%ac%e5%8f%b8%e5%af%b9%e4%b8%ad%e5%9b%bd%e7%9a%84%e4%bf%a1%e4%bb%bb%e5%8d%b1%e6%9c%ba-21554795"> <img src="https://storage.googleapis.com/goodpods-images-bucket/badges/generic-badge-1.svg" alt="listen to 跨国公司对中国的信任危机 on goodpods" style="width: 225px" /> </a>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