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贸易战迫使中美脱钩 争夺全球主导地位
04/17/25 • 5 min
周四(4月17号)上市的法国晚报世界报头版主题关注中美贸易战,大标题为:贸易战迫使中美脱钩。文章指出,特朗普引发的关税升级正在为全球经济动荡创造条件:世界两大工业、技术和金融强国之间出现了无法弥补的隔阂,而特朗普的美国与中国的分道扬镳是痛苦的。
这篇长文由该报驻纽约和北京的记者联合撰写,文章称,4月16日,美国总统禁止人工智能芯片冠军英伟达 (Nvidia )向中国出售其特供版H20芯片,从而引发了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动荡。英伟达股价下跌6.9%,拖累美国科技股和纳斯达克指数下跌3.07%。因此,金融市场正在为特朗普寻求的中美脱钩付出高昂的代价。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正在竭力抵制,以加重美国的代价。
面对特朗普宣布的向中国产品征收145%的关税,中国选择使用一系列杠杆应对,例如禁止其航空公司接受波音飞机的交付。更为隐蔽的是,中国政府为某些稀土的出口设立了许可证制度,实际上暂停了其中一些战略金属的交付,这些金属用于制造智能手机、医疗成像、电动汽车和导弹中不可或缺的原料。
最近几天,在中国港口,许多运往美国的产品都暂停发货,有的是中国工厂主动暂停发货,有的是美国客户要求暂停发货。所有人都希望关税战不会持续太久,并将赌注押在延迟发货上。否则几周后,美国的玩具和电器商店就会感受到这种干扰,从而加速人们经常谈论的、但实际上只是在缓慢进行的脱钩。
文章认为,尽管美国和中国之间的对抗始于奥巴马时期,但特朗普挑起了第一场贸易战,特朗普再次回归后设置的关税壁垒和习近平决定采取的报复措施造成了重大的不确定性,可能会迫使两国关系破裂。迄今为止,事实证明这即使不是不可能的,至少也付出高昂代价。然而,世界两大经济强国不可挽回地疏远,这一世界重大结构性变化的条件已不再遥远。
周三,世界贸易组织(WTO)预测2025年国际贸易将前所未有地下降0.2%至1.5%,从而助长了这种情绪。这是有充分理由的:根据该组织的预测,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将锐减77%。
从数据上看,中美两大经济体的分离显然已经开始。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在2018年达到创纪录的4180亿美元,到2024年将缩减至2950亿美元(2600亿欧元)。不可否认,这种下降部分是一种错觉,因为墨西哥显然越来越多地被用作中国产品进入北美的门户。
文章继续指出,分离有时是痛苦的。美国可能更需要中国,中国已经在美国人不生产的产品和零部件的工业制造领域崭露头角,其竞争优势不仅仅基于工资;美国需要中国。苹果公司负责人库克在 2024 年的一段视频中解释了他的动机。库克认为,在中国生产的原因在于 "一个地方的技能数量和性质。我们的产品需要高度精密的工具,而我们所使用的工具和材料所要求的精度是最前沿的技术"。多年来,库克一直试图将部分生产转移到印度或美国,但这一过程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金融时报称,在苹果公司的 187 家主要供应商中,有 169 家在中国大陆或台湾生产。不过,彭博社称,苹果公司现在设法在印度生产 20% 的 iPhone。
中美之间的联系还包括金融联系,因为中国的一些新巨头,尤其是科技巨头,已经向华尔街寻求融资,首先是电子商务领军企业阿里巴巴。当被问及中国公司退市的可能性时,美国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Scott Bessent)表示,所有选项都 “摆在桌面上”。报道称,这一威胁已发出多次,但从未付诸实施。这将给中国公司带来严重的流动性问题。彭博社援引研究公司杰富瑞(Jefferies)的话写道:“美国有两大优势:退市和禁止在美国投资”。中国政府认为,中国公司在华尔街的存在是一个重大漏洞,但短期内无法解决。
中国也是美国的第二大债权国,仅次于日本,持有约 7600 亿美元的国债。中国政府被指控大规模抛售这些证券,加速了4月11日的债券危机,迫使特朗普暂停对中国以外的其他合作伙伴征收所谓的对等关税。虽然这一指控无从考证,但在中国政府手中,仅凭怀疑就能成为对付美国的有力武器。
美中两国的联系也与文化有关,但赴美留学的中国人数正在急剧下降,从2019-2020学年创纪录的37.2万人下降到2023-2024学年的27.7万人。4月9日,中国旅游部以两国关系恶化和美国 “安全形势 ”为由,敦促中国公民 “充分评估赴美旅游风险”。教育部也向学生发出了类似的信息。
脱钩也体现在农业上,在中国方面,出于养活庞大人口的需要,中国正试图减少对美国农产品的购买,并在这一过程中惩罚作为特朗普主义大本营的农业地区。从 2010 年代开始,巴西超过美国成为中国的主要大豆供应国,随后又在 2023 年超过美国成为中国的玉米供应国。
美国最大银行摩根大通(J.P. Morgan)的老板杰米-戴蒙(Jamie Dimon)在接受《金融时报》采访时认为,两国脱钩是完全 “可能 ”的。但他和其他美国商界人士一样,更倾向于先与欧洲人结盟。戴蒙先生说:“美国优先是好的,但不是美国一家独大”。这并不是特朗普连任以来所走的道路,他至今未能与习近平进行合理的谈判。
中国国家主席则在寻求加强与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合作。本周伊始,他于 4 月 14 日访问了越南,然后于 4 月 16 日星期三前往马来西亚,周四继续访问柬埔寨。此次出访签署了多项合作协议,目的是针对美国的关税采取协调一致的应对措施。建立一个没有美国的繁荣地区。
争夺全球主导地位
周四世界报社论也点出了中美两国之间的关系,称:“中美之间的利害关系远不止经济问题。他们正在争夺全球主导地位。” 作者指出,特朗普自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就是贸易保护主义者,他相信美国将重新强大起来,过上近乎自给自足的生活 — — 至少配备与其消费欲望相称的生产设备。权力在于自主。相比之下,习近平则依靠全球化来确保中国的主导地位。中国已经建立了庞大的制造业,其雄心是在某些领域占领全球市场的最大份额。通过自由贸易的优势获得优势。
但在中国,基础设施投资的增长动力已经饱和——尤其是房地产。另外两个经济活动的驱动因素是国内需求和出口。北京政权选择了后者。由于领导层不愿意发展名副其实的福利国家,中国人都在储蓄将其用于健康和退休,国内消费仍然很低。如果美国市场关闭,世界其他地区,特别是欧洲,将成为中国出口商的目标。当前的贸易危机将影响未来全球化的面貌。除非特朗普和习近平设法规范他们之间的冲突共存。但其中一人仍必须接电话。
周四(4月17号)上市的法国晚报世界报头版主题关注中美贸易战,大标题为:贸易战迫使中美脱钩。文章指出,特朗普引发的关税升级正在为全球经济动荡创造条件:世界两大工业、技术和金融强国之间出现了无法弥补的隔阂,而特朗普的美国与中国的分道扬镳是痛苦的。
这篇长文由该报驻纽约和北京的记者联合撰写,文章称,4月16日,美国总统禁止人工智能芯片冠军英伟达 (Nvidia )向中国出售其特供版H20芯片,从而引发了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动荡。英伟达股价下跌6.9%,拖累美国科技股和纳斯达克指数下跌3.07%。因此,金融市场正在为特朗普寻求的中美脱钩付出高昂的代价。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正在竭力抵制,以加重美国的代价。
面对特朗普宣布的向中国产品征收145%的关税,中国选择使用一系列杠杆应对,例如禁止其航空公司接受波音飞机的交付。更为隐蔽的是,中国政府为某些稀土的出口设立了许可证制度,实际上暂停了其中一些战略金属的交付,这些金属用于制造智能手机、医疗成像、电动汽车和导弹中不可或缺的原料。
最近几天,在中国港口,许多运往美国的产品都暂停发货,有的是中国工厂主动暂停发货,有的是美国客户要求暂停发货。所有人都希望关税战不会持续太久,并将赌注押在延迟发货上。否则几周后,美国的玩具和电器商店就会感受到这种干扰,从而加速人们经常谈论的、但实际上只是在缓慢进行的脱钩。
文章认为,尽管美国和中国之间的对抗始于奥巴马时期,但特朗普挑起了第一场贸易战,特朗普再次回归后设置的关税壁垒和习近平决定采取的报复措施造成了重大的不确定性,可能会迫使两国关系破裂。迄今为止,事实证明这即使不是不可能的,至少也付出高昂代价。然而,世界两大经济强国不可挽回地疏远,这一世界重大结构性变化的条件已不再遥远。
周三,世界贸易组织(WTO)预测2025年国际贸易将前所未有地下降0.2%至1.5%,从而助长了这种情绪。这是有充分理由的:根据该组织的预测,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将锐减77%。
从数据上看,中美两大经济体的分离显然已经开始。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在2018年达到创纪录的4180亿美元,到2024年将缩减至2950亿美元(2600亿欧元)。不可否认,这种下降部分是一种错觉,因为墨西哥显然越来越多地被用作中国产品进入北美的门户。
文章继续指出,分离有时是痛苦的。美国可能更需要中国,中国已经在美国人不生产的产品和零部件的工业制造领域崭露头角,其竞争优势不仅仅基于工资;美国需要中国。苹果公司负责人库克在 2024 年的一段视频中解释了他的动机。库克认为,在中国生产的原因在于 "一个地方的技能数量和性质。我们的产品需要高度精密的工具,而我们所使用的工具和材料所要求的精度是最前沿的技术"。多年来,库克一直试图将部分生产转移到印度或美国,但这一过程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金融时报称,在苹果公司的 187 家主要供应商中,有 169 家在中国大陆或台湾生产。不过,彭博社称,苹果公司现在设法在印度生产 20% 的 iPhone。
中美之间的联系还包括金融联系,因为中国的一些新巨头,尤其是科技巨头,已经向华尔街寻求融资,首先是电子商务领军企业阿里巴巴。当被问及中国公司退市的可能性时,美国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Scott Bessent)表示,所有选项都 “摆在桌面上”。报道称,这一威胁已发出多次,但从未付诸实施。这将给中国公司带来严重的流动性问题。彭博社援引研究公司杰富瑞(Jefferies)的话写道:“美国有两大优势:退市和禁止在美国投资”。中国政府认为,中国公司在华尔街的存在是一个重大漏洞,但短期内无法解决。
中国也是美国的第二大债权国,仅次于日本,持有约 7600 亿美元的国债。中国政府被指控大规模抛售这些证券,加速了4月11日的债券危机,迫使特朗普暂停对中国以外的其他合作伙伴征收所谓的对等关税。虽然这一指控无从考证,但在中国政府手中,仅凭怀疑就能成为对付美国的有力武器。
美中两国的联系也与文化有关,但赴美留学的中国人数正在急剧下降,从2019-2020学年创纪录的37.2万人下降到2023-2024学年的27.7万人。4月9日,中国旅游部以两国关系恶化和美国 “安全形势 ”为由,敦促中国公民 “充分评估赴美旅游风险”。教育部也向学生发出了类似的信息。
脱钩也体现在农业上,在中国方面,出于养活庞大人口的需要,中国正试图减少对美国农产品的购买,并在这一过程中惩罚作为特朗普主义大本营的农业地区。从 2010 年代开始,巴西超过美国成为中国的主要大豆供应国,随后又在 2023 年超过美国成为中国的玉米供应国。
美国最大银行摩根大通(J.P. Morgan)的老板杰米-戴蒙(Jamie Dimon)在接受《金融时报》采访时认为,两国脱钩是完全 “可能 ”的。但他和其他美国商界人士一样,更倾向于先与欧洲人结盟。戴蒙先生说:“美国优先是好的,但不是美国一家独大”。这并不是特朗普连任以来所走的道路,他至今未能与习近平进行合理的谈判。
中国国家主席则在寻求加强与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合作。本周伊始,他于 4 月 14 日访问了越南,然后于 4 月 16 日星期三前往马来西亚,周四继续访问柬埔寨。此次出访签署了多项合作协议,目的是针对美国的关税采取协调一致的应对措施。建立一个没有美国的繁荣地区。
争夺全球主导地位
周四世界报社论也点出了中美两国之间的关系,称:“中美之间的利害关系远不止经济问题。他们正在争夺全球主导地位。” 作者指出,特朗普自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就是贸易保护主义者,他相信美国将重新强大起来,过上近乎自给自足的生活 — — 至少配备与其消费欲望相称的生产设备。权力在于自主。相比之下,习近平则依靠全球化来确保中国的主导地位。中国已经建立了庞大的制造业,其雄心是在某些领域占领全球市场的最大份额。通过自由贸易的优势获得优势。
但在中国,基础设施投资的增长动力已经饱和——尤其是房地产。另外两个经济活动的驱动因素是国内需求和出口。北京政权选择了后者。由于领导层不愿意发展名副其实的福利国家,中国人都在储蓄将其用于健康和退休,国内消费仍然很低。如果美国市场关闭,世界其他地区,特别是欧洲,将成为中国出口商的目标。当前的贸易危机将影响未来全球化的面貌。除非特朗普和习近平设法规范他们之间的冲突共存。但其中一人仍必须接电话。
上一集

“中国制造2025”十年内在诸多领域取得巨大飞跃
4月17日出版的法国各报集中关注的两大新闻焦点分别围绕法国与阿尔及利亚加剧的紧张局势以及特朗普实施的高额关税为经济带来严重后果的话题展开。此外,《回声报》和《解放报》分别刊载多篇文章,介绍了中美贸易战的原因、造成的影响以及相关的后果。
“中国制造 2025”战略计划成果重大
《回声报》刊出一篇文章,回顾了中国自2015年启动“中国制造2025”战略以来的十年间取得的成果,以及此一战略给西方企业带来的挑战。报道首先强调了在日期上的巧合:北京在2015年5月启动了“中国制造2025”(MIC2025)战略计划,旨在提升中国制造业水平,从而实现包括半导体、生物医药、航空航天、新能源等在内的关键高端技术领域的自主发展,减少对外国技术的依赖,推动产业升级,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十年后,中国面临着与美国和欧盟前所未有的贸易战。
根据中国欧盟商会(EUCCC)一份报告的评估,中国在工业自动化、新能源车、太阳能电池板、高铁和造船等领域,已取得世界领先地位;以华为、阿里巴巴、百度、腾讯等为主的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已在各自领域成为全球领先者;但在航空航天和半导体制造设备等关键领域仍依赖外国技术;在医疗设备等方面的国产产品尚未在质量上达到外资品牌的水平;由于过度投资和产能过剩,引发了与欧美国家的贸易紧张和摩擦。欧盟商会指出:中国制造战略虽然推动了中国制造业升级,但也加剧了全球市场的失衡。商会因此发出呼吁,要求中国调整其工业政策,改善与国际社会的合作方式,避免更多贸易冲突。
中国任命新的贸易谈判代表
在中美贸易战不断加剧的背景下,中国任命新的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李成刚接任此一要职。此举被视为北京可能有意调整对外谈判策略或寻求新的突破口。
《回声报》指出:现年58岁的李成刚可能在未来主导与美国等主要经济体的贸易谈判。作为资深贸易官员,李成刚曾代表中国在世贸组织任职,拥有北京大学与德国汉堡大学的法学专业背景,经验丰富。当前中美双方在贸易问题上互不相让,美国要求中国率先让步,中国则坚持不妥协。此时任命李成刚可能表明中国在考虑调整其谈判策略,尽管李成刚的强硬立场与其前任王受文相比并不逊色。
报道指出,如果贸易战持续下去,2025年中国GDP增速可能跌破政府设定目标,面对此一压力,中国有可能重新审视其立场,以新的谈判策略来打破僵局。
英伟达在中美贸易战中受重创
中美科技战与贸易战不断升级,为美国芯片巨头英伟达(Nvidia)带来诸多严峻挑战,它面临出口限制、关税上升及供应链中断等多重压力。《解放报》指出:英伟达已成为地缘政治博弈中的直接受害方。特朗普政府近期进一步加强对先进芯片的出口管控,禁止英伟达向中国出口其先进AI芯片H20,导致其收入蒙受巨大损失。与此同时,华盛顿还威胁对从亚洲进口的半导体产品加征关税,将严重干扰大量依赖台湾和中国进行生产的英伟达的供应链。另外,随着中国实施反制措施,限制稀土与关键磁性材料的出口,加剧了全球高科技产品生产的原材料紧缺。
面对内外压力,英伟达开始采取战略行动以保住自身在美国市场的利益。该公司宣布将在美国本土投资5000亿美元,与台积电合作在亚利桑那州建立芯片制造基地,并在德州设立AI超级计算机组装厂。英伟达打算追随与苹果相同的轨迹,通过巨额投资来换取特朗普政府的“关税豁免”。
文章强调,英伟达已成为中美科技冷战的“风暴中心”,其处境反映出高科技企业在全球政治博弈中的脆弱性与依赖性。它必须在维护商业利益与配合国家战略之间,寻找生存与发展的平衡点。
中国经济增长超出预期 -贸易战前的最后红利
另外,《回声报》报道了中国一季度经济增长超出预期的消息。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长5.4%,高于市场预期,主要受出口拉动。此一增长被视为“贸易战前的最后红利”,是许多企业抢在美国新一轮高额关税实施之前提前备货、突击出口带来的暂时性的经济提振。分析人士认为:这种短期效应难以持续,未来数月可能显现贸易战的负面影响,特别是在出口放缓、内需疲弱、房地产与私人投资不振的背景下。
纪实文学《蛇头》法文版问世
此外,《解放报》在“书香”版页,介绍了刚刚译成法文版的纪实文学作品《蛇头》(THE SNAKEHEAD),这部作品由美国记者帕特里克-拉登-基夫撰写,透过一系列真实事件揭示了由女“蛇头”郑翠萍(Sister Ping)操纵的价值数百万美元的偷渡生意。这位女蛇头在90年代组织大批中国人偷渡美国,操控跨国人口走私网络。书中不仅描绘了她的传奇经历和纽约华人社区的生态,还揭示了福建地区的移民潮背景和蛇头集团的运作方式。郑翠萍(萍姐Sister Ping) 最终被捕并获刑35年,后死于狱中。此书从移民、黑帮、政治等多重视角,展现了中美间非法移民现象背后的复杂现实。
下一集

习近平多线出击,强势反制特朗普贸易战
中国从多条战线出击,反击特朗普发起的贸易战;特朗普继续与美国高校展开角力;以色列50%的预备役军人反对重返前线,上千名空军人员签署请愿书揭露内塔尼亚胡的战争欲望;在紧缩财政预算的压力下,法国当局将目光瞄向税收漏洞;这是4月18日出版的法国各大日报头版聚焦的主要新闻重点。此外,《费加罗报》刊出分析文章,探讨了美国强烈反对中国的经济与贸易行为的原因;《回声报》则报道了习近平的柬埔寨之行,强调柬埔寨在关税压力下,转向中国以寻求更大支持。
习近平从多条战线反击特朗普的贸易战
《费加罗报》在头条新闻的显要位置刊出“习近平多线出击,强势反制特朗普贸易战”的醒目标题,强调中国领导人展开多维度反击,打击美国经济软肋,力求在全球博弈中稳住中国的大国地位。
报道指出:特朗普重返白宫并重启对华高额关税政策,导致中美贸易与金融战火重燃。面对特朗普大幅上调针对中国的关税、试图“永久脱钩”的激进做法,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起了一系列“多线作战”的反制措施,意图精准打击美国经济的关键弱点,力求在全球博弈中稳住中国地位。
三个月来,北京持续在经济多条战线上发动“精准打击”,不仅在商业领域,也包括工业、金融和技术领域。北京已开始限制稀土出口、制造对美国债务的恐慌、限制好莱坞影片的发行并停止从波音公司采购。同时在舆论和外交层面争取影响力。习近平近日先后到访越南、柬埔寨和马来西亚,通过承诺投资与合作,充分展示中国在地区内并未受到孤立,形成对抗美国的外交缓冲圈。报道认为:中美之间的博弈,已不再局限于关税,而已演变为一场关于全球经济主导权的全方位较量。
美国为何如此强烈地反对中国的经济与贸易行为 ?
《费加罗报》刊出另外一篇分析文章,探讨了美国强烈反对中国的经济和贸易行为的原因。
该报指出:“中国威胁”的幽灵已成为特朗普及整个美国政界共同的执念。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2025)3月31日发布的最新报告,逐一列举了被认为对美国“不公平”的种种贸易行为。这份长达近400页的文件中,关于中国的内容就占据了近50页。对中国提出的主要指控包括:国家主导型经济与产业补贴,强制技术转让与知识产权侵犯,非关税壁垒和市场准入限制,数字监管和数据封锁,出口倾销与产能过剩以及货币操纵。
报道引述分析人士的观点指出:对中国的不满情绪非常强烈,主要源自对中国政权及其不透明,又善于干预的本质相关。北京咄咄逼人的重商主义战略导致了美国工业的衰退。至少从21世纪开始,相关问题就一直困扰着特朗普及广泛的美国民众。
报道指出:美国长期以来指责中国通过国家主导的经济模式、巨额补贴、技术掠夺、市场保护主义和不公平竞争手段,削弱了美国的制造业、技术优势和整体经济地位。美国视这些做法为“掠夺”、“市场扭曲”,并且损害了全球自由市场秩序。特朗普政府以此为由,实施高额关税和强硬政策,试图迫使中国改变其经济行为。尽管手段强硬,这种对中国的敌视态度在美国朝野之间形成了鲜有的共识,也反映了美中战略竞争全面加剧的大背景。
分析人士认为:由于中美两国经济之间的深度相互依存,随着贸易战的升级,两败俱伤的风险极高。特朗普高额关税政策的背后显现更多的是政治动机。美国总统极有可能会满足于一份口头协议,而不是解决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提出的技术问题,正如他在2020年达成的那份协议一样,特朗普一直吹嘘这份协议,但该协议并没有改变中国给美国经济带来的问题。
关税压力下,柬埔寨转向中国以寻求更大支 持
此外,4月17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抵达柬埔寨,展开本次东南亚的最后一站访问行程。在美国总统威胁发出新一轮高额关税的背景下,中国国家主席向柬埔寨作出承诺,将加速支持该国的发展。特朗普计划从7月起对所有柬埔寨商品征收高达49%的关税,令柬埔寨经济前景堪忧,迫使其进一步向中国靠拢。
历史的敏感节点与现实的战略选 择
《回声报》报道指出:中国领导人选择在4月17日-红色高棉攻占金边50周年纪念日这一历史的敏感节点访问柬埔寨,颇具象征意义。1975年的4月17日,在波尔布特的带领下、由北京武装起来的激进毛派叛军控制了柬埔寨首都,开始了恐怖统治,导致柬埔寨社会大规模崩溃以及170多万人死亡,整个国家陷入数十年的动荡。如今柬埔寨政府已将过去复杂的历史搁置一旁,积极与中国建立战略伙伴关系。
经济依赖日益加深
近年来,柬埔寨的经济增长高度依赖于来自中国的投资。2024年,柬中贸易总额达到150亿美元,占柬埔寨对外贸易总量的近三成;而超过一半的外国直接投资也来自中国。中国企业在该国运营着超过1,200家工厂,涵盖纺织、电子等关键产业。
与此同时,中国还通过公共投资支持柬埔寨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高速公路、机场、港口和极具争议的云壤海军基地扩建项目。这些投资强化了中柬两国关系,也引发国际社会对中国军事扩张的担忧。
柬埔寨对美出口主要集中在纺织、服装和鞋类产品,年出口额接近100亿美元。美国一旦征收49%的关税,将对柬埔寨国内工厂构成毁灭性打击,影响数十万就业岗位,甚至引发社会动荡。这种压力迫使柬埔寨进一步向中国寻求经济“安全感”。
中国则借此机会通过经济援助和基础设施合作,强化其在东南亚的地缘影响力,并巩固与柬埔寨之间“牢不可破”的政治与经济纽带。在返回北京之前,习近平向柬埔寨首相洪玛奈承诺,将提供更多的财政支持和其他重大合作举措,像他之前在越南和马来西亚所做的一样,习近平一贯善于将中国塑造为发展中国家的“可靠伙伴”。
如果您喜欢这个单集,您会喜欢
剧集评论
生成徽章
为您的网站获取一个链接回此的徽章episode
<a href="https://goodpods.com/podcasts/%e6%b3%95%e5%9b%bd%e6%8a%a5%e7%ba%b8%e6%91%98%e8%a6%81-89095/%e8%b4%b8%e6%98%93%e6%88%98%e8%bf%ab%e4%bd%bf%e4%b8%ad%e7%be%8e%e8%84%b1%e9%92%a9-%e4%ba%89%e5%a4%ba%e5%85%a8%e7%90%83%e4%b8%bb%e5%af%bc%e5%9c%b0%e4%bd%8d-89552261"> <img src="https://storage.googleapis.com/goodpods-images-bucket/badges/generic-badge-1.svg" alt="listen to 贸易战迫使中美脱钩 争夺全球主导地位 on goodpods" style="width: 225px" /> </a>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