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goodpods headphones icon

要访问我们的所有功能

打开 Goodpods 应用
Close icon
headphones
楊照談書-臺北廣播電臺

楊照談書-臺北廣播電臺

楊照

楊照談書-臺北廣播電臺

1 听众

Share icon

全部剧集

最佳剧集

前10名楊照談書-臺北廣播電臺单集

Goodpods策划了一份10个最佳楊照談書-臺北廣播電臺单集的列表,根据每个单集从我们的听众那里获得的收听次数和点赞数进行排名。如果您是第一次收听楊照談書-臺北廣播電臺,没有比从这些优秀的单集开始更好的地方了。如果您是该节目的粉丝,请通过在单集页面添加您的评论来为您最喜欢的楊照談書-臺北廣播電臺单集投票。

*本集節目於臺北廣播電臺 112年7月27日晚上9點至9點30分播出*
者的罪與罰〉、
〈莫忘譯者如意少,須知世上語言多〉、〈「譯」世界的職場現形記〉,分別探討譯者該如何詮釋作品並確立自身定位;
職涯中所見過的「譯」世界亂象;遇上多語言、多文化轉換時,怎樣跳脫「中文」、「英文」的思考舒適圈,
以更寬闊的視野操持翻譯這項技藝;當然也少不了和讀者分享翻譯業界較實務面的教戰守則與經驗談。
以上內容節錄自博客來網路書店

1 听众

bookmark
plus icon
share episode

*本集節目於臺北廣播電臺 112年4月7日晚上9點至9點30分播出*
由於生存於日本都市與近郊的烏鴉數量非常龐大,書中也探討了與烏鴉共存的有力對策。雖然書中主角住在日本都市裡,其實台灣都市中常見的樹鵲、喜鵲,以及台北市市鳥台灣藍鵲,全部都是烏鴉的近親。當松原先生眼睜睜看著烏鴉把他放在一旁的午餐叼去吃時,台北近郊的居民一定也曾看到台灣藍鵲把陽台上的衣架叼去築巢吧!
集結數十年的觀察經驗,搭配寫實與可愛的插畫,透過本書了解都市鳥類行為,以及人類與之的相互影響,同時帶給我們反思如何與周遭動物共生、共享都市環境。
以上內容節錄自博客來網路書店

1 听众

bookmark
plus icon
share episode

*本集節目於臺北廣播電臺 112年6月19日晚上9點至9點30分出*
網際網路讓我們的生活中充滿了各式各樣的媒體,成為現代社會重要的經濟與文化產物。傳媒的發展正在一一驗證麥克魯漢的思想。本書在大眾文化與網際網路的脈絡下檢視麥克魯漢的學說,也在最後討論麥克魯漢「放大、淘汰、重拾、轉化」這四大規律時延伸討論了媒體未來會如何重組、轉變。本次出版也特邀作者撰寫他對二○二三網路媒體的最新觀察。
以上內容節錄自博客來網路書店

1 听众

bookmark
plus icon
share episode

*本集節目於臺北廣播電臺 112年8月23日晚上9點至9點30分播出*
本書寫成於一九九七年香港政權轉移前,被譽為爬梳香港發展史最經典的非虛構寫作。在作者筆下,讀者宛如身歷其境,一方面看她於一九九七年到來的前一年重訪香港,記錄殖民帝國的最後一頁;一方面也看她在其中尋找香港一百五十多年歷史的風采,呈現香港過去的原型與時代下的各種風貌。
以上內容節錄自博客來網路書店

1 听众

bookmark
plus icon
share episode

*本集節目於臺北廣播電臺 112年8月3日晚上9點至9點30分播出*
本書是繼《寫作的風格要素──修辭之書》的後續之作,兩者各自呈現了我們與語言文字兩種不同面向的關係。《寫作的風格要素》探討的是「文學修辭」,解析的是「我們如何表達自我」;而本書探討的是「政治修辭」,要說明的是「我們如何抵抗世界」。
修辭的雙面性看似矛盾,其實反映的正是個人與社會基本關係的拉鋸──我們既要有所歸屬,能被他人所理解所接納,但又不甘被掩沒在云云眾生的世界裡,而渴望著維持個人的獨特存在與風格。
以上內容節錄自博客來網路書店

1 听众

bookmark
plus icon
share episode

*本集節目於臺北廣播電臺 112年8月10日晚上9點至9點30分播出*
艾瑞克•拉森工筆刻繪了英國過往一段特定時光中的起與落、人心/性,全書以兩件大事的同時發生為起點從容道來——邱吉爾初登首相之位、希特勒代表的納粹力量步步逼近,正/邪兩股政治勢力相互試探擦撞、終於在1940年9月轟然爆發,直至1941年曲終落幕,以及這段時期前後,邱吉爾及其家人、夥伴們身邊的各個重要事件,壯闊的歷史大事與貼近人物的私我生活交織穿插,共構出一首娓娓動人的現當代長篇史詩。
以上內容節錄自博客來網路書店

1 听众

bookmark
plus icon
share episode
楊照談書-臺北廣播電臺 - 【楊照談書】李怡《失敗者回憶錄》第3集
play

05/12/23 • 27 min

他生於中國、熱愛中國、移情台灣香港,最後其實還是死憂於中國。他在晚年以「失敗者回憶錄」為題寫自傳,為未來的香港人存紀錄、敲警鐘,其時代之雲天壯濶,人事之湖海險奇,足以為香港史不為人所知的珍鑑。他自慨「失敗」,自憐於一個枉費心力的華人自由派知識分子的一生,但他的一生並不失敗,失敗的只是魯迅論定的中國人,以及其土壤的文化中國。
以上內容節錄自博客來網路書店

1 听众

bookmark
plus icon
share episode

*本集節目於臺北廣播電臺 112年6月12日晚上9點至9點30分出*
在《我們的知與不知:探索科學、歷史、人類心智的知識邊界》一書中,作者格雷林指出,人類甚至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什麼,只有在跨出知識邊界、取得一點進展時回頭看,才會發現過往的不知與無知。面對「知道越多,就越會發現自己的無知」這種知識悖論,作者提出關於知識積累的關鍵問題:我們究竟知道什麼,又是如何知道的?此外,我們知道自己不知道什麼嗎?什麼樣的難題阻礙了我們知道更多?
作者在書中分別以涵蓋人類「知識」的三大領域——關於空間的知識(物理學、宇宙學)、時間的知識(人類史、考古學),以及關於人類自身的知識(神經科學、認知科學)回答上述問題,帶領讀者瞭解人類知識累積與擴張的歷程,目前的知識版圖以及邊界何在,以及邊界以外的未知領域位在何處。
以上內容節錄自博客來網路書店

1 听众

bookmark
plus icon
share episode

*本集節目於臺北廣播電臺 112年8月10日晚上9點至9點30分播出*
鄭清茂先生為知名學者、翻譯家,在中日文學關係與日本漢文學方面,亦開學界之先聲,為首屈一指的國際漢學者。《中日文學之間》全面集結其學術生涯之中文單篇論著及講稿,其中多篇更曾以英、日文發表於美國、日本學界,論題涵蓋中國文學、文字學、中日比較文學、日本漢學的學術史問題以及漢文學研究,為作者迄今最完整的論著集。
本論集所收篇目如〈王次回研究〉、〈周作人的日本經驗〉、〈夏目漱石的漢詩〉、〈永井荷風與漢文學〉等作,皆於中文學界有開創先行之功;而作者對中日文學的視野、方法與洞見,至今亦仍具有相當的啟發意義。書末並附有翔實的徵引書目,對中文學界及有志研究中日文學關係者,將有所裨益。
以上內容節錄自博客來網路書店

1 听众

bookmark
plus icon
share episode
楊照談書-臺北廣播電臺 - 【楊照談書】瑞秋.卡森《海風下》
play

06/23/23 • 24 min

*本集節目於臺北廣播電臺 112年6月23日晚上9點至9點30分播出*
《海風下》,是美國最偉大的自然作家瑞秋.卡森的第一部作品,寫作於1941年,比她後來家喻戶曉的環境啟示錄《寂靜的春天》甚至早了二十年,並與後來的《週遭之海》、《海之濱》並稱卡森的「海洋三部曲」。
卡森在書中以生物的視角寫作,透過視野不斷地轉換,帶出海岸大環境以及海洋生物活潑而完整的面貌。她所寫下的生命故事深刻雋永,如同海風千萬年來不曾停止吹拂海岸,亙古不變。
以上內容節錄自博客來網路書店

1 听众

bookmark
plus icon
share episode

显示更多最佳单集

Toggle view more icon

常见问题

楊照談書-臺北廣播電臺有多少集?

楊照談書-臺北廣播電臺 currently has 1181 episodes available.

楊照談書-臺北廣播電臺涵盖哪些主题?

The podcast is about Podcasts, Education and Arts.

楊照談書-臺北廣播電臺上最受欢迎的单集是什么?

The episode title '【楊照談書】瑞秋.卡森《海風下》' is the most popular.

楊照談書-臺北廣播電臺的平均单集长度是多少?

The average episode length on 楊照談書-臺北廣播電臺 is 27 minutes.

楊照談書-臺北廣播電臺的单集多久发布一次?

Episodes of 楊照談書-臺北廣播電臺 are typically released every day.

楊照談書-臺北廣播電臺的第一集是什么时候发布的?

The first episode of 楊照談書-臺北廣播電臺 was released on Oct 26, 2020.

显示更多常见问题

Toggle view more icon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