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分得清街拍-人文-纪实摄影吗?-摄影早自习第2420天
02/21/25 • 5 min
扫码关注我的视频号
上午10点直播间学摄影
早安,我是叶梓,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第2420天。
寒假已经开始了,我们正在北京自驾回湖南的路上陪大家早自习。你发现了吗?随着我们的学习越来越深入,大家在互相探讨摄影的时候,聊摄影的时候,就不免要用到一些专业词汇,这些词汇能帮助我们快速的了解对方正在说什么,这个时候呢咱们就有必要对你说的词汇进行一些简单的定义,来以防你、说的跟我说的没有说到一个线上去。比较常见的一个容易误解的容易混淆的摄影的词汇是纪实摄影、人文摄影和街拍这三个词,今天我们就简单的梳理一下这三个词到底有什么区别。
首先呢这三个词都是一种对摄影的分类的词汇,但是这三个词所采用的分类方法并不相同。
© 叶梓
其中最容易理解的其实是街拍,因为街拍嘛(Street Photography),在中英文的原意中它都很清晰的说明了就是在街头拍摄的照片叫做街拍,那么你到室内拍的照片它可能就不算了,你离开街道,你跑到深山老林里拍的照片,它也肯定不算街拍。这街拍很容易被识别,它是一个地点上的分类。
© 叶梓
人文摄影呢,我把它看作为一种对拍摄的目标的分类。只要你的拍摄对象是与人类文明相关的,那都可以算是人文摄影。举个例子,你在你家门口常年有一个老大爷在那修单车,你拍他,就可以算是人文摄影。如果你是去西藏玩,然后你看到当地的画师正在拿着毛笔在人家的新家具上画出漂亮的图形,你把它拍下来它也是个人文摄影,因为它是跟人类文化人、类文明紧密相关的。
© 叶梓
而纪实摄影它算是个什么东西呢,这是最容易被模糊和曲解的。纪实摄影不是说拍真实的事物的摄影,要不然的话它就包括所有照片了,你拍啥不是真实事物啊,对吧?你哪怕是摆拍桌面上的东西它也是真实存在的呀,你也可以说它是纪实摄影啊。而且反过来说,你不能期待纪实摄影是完全的叫什么呢?客观的,没有主观的参与的。这照片谁拍的吧?是你拍的,那就肯定带有你的主观的选择,你至少选择了我要在这一刻拍这个东西,更何况你可能还选择了光线、选择了构图、选择了相应的色彩的搭配,规避掉了你不想放在画面中的东西。所以每一张照片它百分百的都带有人为的参与,所以纪实摄影不是真实的摄影,它不是这么一个定义。
那它到底是什么呢?我们可以回到它的翻译之前的样子,它的英文名称叫做Documentary photography。Documentary这个词呢它是带有文件呀、书面的呀、文献的、记录的这么个意思的。这个词在我们生活中其实并不少见,举个例子,你们打开电视机可能就有一个栏目、有一个分类叫做纪录片,用的就是这个词,所以你也可以简单的把纪实摄影对比为电影或者电视里面的那个纪录片。纪录片是有导演他自己的态度的,他是有想说明的问题的,他是会对他拍到的所有的东西进行编排组接,然后来讲述一个他想让你看到的故事的。当然了,他肯定是有文献价值的。所以纪实摄影也一样,它通常也会带有作者自己的主观意图,我为什么想记录这个,我想呈现世界什么样的信息,我想留下什么样的文献和档案,然后供未来的研究者也好,爱好者也好,去进行再一次的加工和思考。
解海龙拍摄的《大眼睛》
而且纪实摄影也和纪录片一样,它通常是先以组照的形式存在的,拍了一大堆,然后组成了一个画册、一个展览或者是一个幻灯片。不过随着时间的流逝,可能这一组里边有一张特别经典的流传了下来,所以我们现在也能看到历史上很多经典的纪实摄影作品是单张的,它虽然不是组照,但它依然画面丰富,它依然代表了一个时代、一个背景下的某一个具有普遍的社会意义的故事,所以这个我们管它叫做纪实摄影。
你发现了吗?这三个词其实它们分类的方式都不一样,街拍讲的是拍摄地点,人文讲的是拍摄目标,而纪实讲的是拍摄目的,所以当这三个词并排出现的时候,它确实会让我们觉得有点怪的。这就好像有人问桌上三个东西是什么呀,你说第一个是放在桌上的东西,第二个是可以吃的东西,第三个是个水果。这种回答同时用了三种不同的对事物的分类方式,这样聊天就容易混乱了。
所以今天我就帮大家梳理一下这三个在摄影的分类里面比较常见的容易混淆的词汇,当然了我们自己拍照很多时候为了兴趣爱好,分类并没有那么重要,但是我们在互相聊天交流的时候就会更加高效一些。
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2420天,我是叶梓,每天早上6:30,微信公众号“摄影早自习”以及喜马拉雅的“摄影早自习”栏目,不见不散。
扫码关注我的视频号
上午10点直播间学摄影
早安,我是叶梓,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第2420天。
寒假已经开始了,我们正在北京自驾回湖南的路上陪大家早自习。你发现了吗?随着我们的学习越来越深入,大家在互相探讨摄影的时候,聊摄影的时候,就不免要用到一些专业词汇,这些词汇能帮助我们快速的了解对方正在说什么,这个时候呢咱们就有必要对你说的词汇进行一些简单的定义,来以防你、说的跟我说的没有说到一个线上去。比较常见的一个容易误解的容易混淆的摄影的词汇是纪实摄影、人文摄影和街拍这三个词,今天我们就简单的梳理一下这三个词到底有什么区别。
首先呢这三个词都是一种对摄影的分类的词汇,但是这三个词所采用的分类方法并不相同。
© 叶梓
其中最容易理解的其实是街拍,因为街拍嘛(Street Photography),在中英文的原意中它都很清晰的说明了就是在街头拍摄的照片叫做街拍,那么你到室内拍的照片它可能就不算了,你离开街道,你跑到深山老林里拍的照片,它也肯定不算街拍。这街拍很容易被识别,它是一个地点上的分类。
© 叶梓
人文摄影呢,我把它看作为一种对拍摄的目标的分类。只要你的拍摄对象是与人类文明相关的,那都可以算是人文摄影。举个例子,你在你家门口常年有一个老大爷在那修单车,你拍他,就可以算是人文摄影。如果你是去西藏玩,然后你看到当地的画师正在拿着毛笔在人家的新家具上画出漂亮的图形,你把它拍下来它也是个人文摄影,因为它是跟人类文化人、类文明紧密相关的。
© 叶梓
而纪实摄影它算是个什么东西呢,这是最容易被模糊和曲解的。纪实摄影不是说拍真实的事物的摄影,要不然的话它就包括所有照片了,你拍啥不是真实事物啊,对吧?你哪怕是摆拍桌面上的东西它也是真实存在的呀,你也可以说它是纪实摄影啊。而且反过来说,你不能期待纪实摄影是完全的叫什么呢?客观的,没有主观的参与的。这照片谁拍的吧?是你拍的,那就肯定带有你的主观的选择,你至少选择了我要在这一刻拍这个东西,更何况你可能还选择了光线、选择了构图、选择了相应的色彩的搭配,规避掉了你不想放在画面中的东西。所以每一张照片它百分百的都带有人为的参与,所以纪实摄影不是真实的摄影,它不是这么一个定义。
那它到底是什么呢?我们可以回到它的翻译之前的样子,它的英文名称叫做Documentary photography。Documentary这个词呢它是带有文件呀、书面的呀、文献的、记录的这么个意思的。这个词在我们生活中其实并不少见,举个例子,你们打开电视机可能就有一个栏目、有一个分类叫做纪录片,用的就是这个词,所以你也可以简单的把纪实摄影对比为电影或者电视里面的那个纪录片。纪录片是有导演他自己的态度的,他是有想说明的问题的,他是会对他拍到的所有的东西进行编排组接,然后来讲述一个他想让你看到的故事的。当然了,他肯定是有文献价值的。所以纪实摄影也一样,它通常也会带有作者自己的主观意图,我为什么想记录这个,我想呈现世界什么样的信息,我想留下什么样的文献和档案,然后供未来的研究者也好,爱好者也好,去进行再一次的加工和思考。
解海龙拍摄的《大眼睛》
而且纪实摄影也和纪录片一样,它通常是先以组照的形式存在的,拍了一大堆,然后组成了一个画册、一个展览或者是一个幻灯片。不过随着时间的流逝,可能这一组里边有一张特别经典的流传了下来,所以我们现在也能看到历史上很多经典的纪实摄影作品是单张的,它虽然不是组照,但它依然画面丰富,它依然代表了一个时代、一个背景下的某一个具有普遍的社会意义的故事,所以这个我们管它叫做纪实摄影。
你发现了吗?这三个词其实它们分类的方式都不一样,街拍讲的是拍摄地点,人文讲的是拍摄目标,而纪实讲的是拍摄目的,所以当这三个词并排出现的时候,它确实会让我们觉得有点怪的。这就好像有人问桌上三个东西是什么呀,你说第一个是放在桌上的东西,第二个是可以吃的东西,第三个是个水果。这种回答同时用了三种不同的对事物的分类方式,这样聊天就容易混乱了。
所以今天我就帮大家梳理一下这三个在摄影的分类里面比较常见的容易混淆的词汇,当然了我们自己拍照很多时候为了兴趣爱好,分类并没有那么重要,但是我们在互相聊天交流的时候就会更加高效一些。
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2420天,我是叶梓,每天早上6:30,微信公众号“摄影早自习”以及喜马拉雅的“摄影早自习”栏目,不见不散。
上一集

手机拍微距已经这么强了吗?-摄影早自习第2419天
早安,我是晏飞,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第2419天。
vivo X200 Pro 图片来源:vivo官网
前段时间拿到了一台vivo的X200 Pro手机,它的长焦镜头有一个特别的功能是带有微距功能的,这个功能其实也是去年2024年各大厂商的旗舰机都新加的一个功能,利用这个功能能够拍出来非常不一样的效果的画面,所以今天我就想跟大家分享一下。
什么是长焦微距呢?咱们可以简单从字面意思上先理解一下。长焦大家都知道,就是可以把远处的物体拉近,对吧?比如说远处有一个大象,本来我们肉眼看着挺小的,你用长焦就可以把它拍大,把它占满整个屏幕。微距呢也很好理解,就是你可以离被摄的物体更近的去拍摄,那肯定的你离的被摄物体更近,那拍出来的东西它就变得越大。所以长焦加微距它就是可以把物体放大再放大,对吧?可以简单这么理解。
© 田中达也
把长焦微距玩的特别好的有一个摄影师叫田中达也,他是一个日本的摄影师,他就特别擅长拍这种微距镜头下的小人国效果。他会把我们生活中一些看似普通的物体微距一放大,就变成了另外一个小人国力的世界。比如说他可能会把我们常见的玉米在他的镜头里就变成了超市里的货架,一个一个的玉米粒好像就是摆在货架上一个一个的商品,或者他也可以把我们经常吃的巧克力威化饼干好像变成古墓探险中的墙壁。你看上面都是他拍的这些小人国的微距的画面,田中达也他用的是很贵的那种微距镜头和专业的相机,但是一旦你有了长焦微距功能的手机,其实也可以拍出类似的效果。
长焦微距的另一个好处,就是它可以让我们在离得比较远的距离就可以把物体拍得很大。有同学可能说了:你刚才不是还夸说微距就是离得近吗,你现在又说离得远,这不是自相矛盾吗?其实不是,因为并不是所有的东西都是可以让你离得很近去拍摄的。比如说你去拍一个水果,拍一个西兰花,对吧?那当然可以离得很近,但是如果你去拍一个小猫呢?比如说路边的野猫,你跟它不是特别熟,你又想把它放大拍摄,这个时候长焦微距就派上用场了。
© 晏飞
我给大家看一张照片,这只小猫是屁屁,它是最近刚搬到我们公司的一只小猫,我觉得它的眼睛特别漂亮,很霸气,然后就想来一个特写。但是它跟我又不熟,它每次看到我就跑。所以如果是以前我没有长焦微距镜头,我只有广角镜头带微距的话,你想想我要拍成这样的效果,我得离它多近才能拍出来。我肯定是恨不得得贴到它脸上才能拍成这样,但它肯定是不能让我离它那么近。那现在这张照片就是我用长焦微距拍的,我可以离它在一个比较它认为安全的距离,我可能离它有个十多厘米吧,就拍的这样一个画面。
当然,离得远还有很多别的好处,就是当你没有离你拍摄物体那么近的时候,你就不会挡住它的光线。比如说我们经常会用微距拍一些很小的物体,一朵小花啊、一只小虫子等等,如果你拍摄的时候靠得太近,它周围的光全都被挡住了,所有的这些光影、质感就全没了。
长焦微距的第三个好处,就是它可以避免广角镜头带来的这种畸变和近大远小的透视感。什么意思呢?我给大家看两张照片。
© 晏飞
第一张照片是我拍的另一只小猫,叫辛巴,这是一只德文猫。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养猫的,德文这个品种,它其实本身就是以这种所谓的精灵感著称的,因为这种猫就是四肢长得比较修长,然后脸是那种横着的菱形,再加上有一对特别大的耳朵,看着就像一个小精灵。这张照片是有一天早晨辛巴在阳光下正玩,因为光线特别好,所以它的瞳孔就缩得很小,我觉得特别好看。这种小瞳孔就透着那么一股妖气十足的感觉,我就用长焦给它拍了这样一张照片。你看这个效果,是不是不仅它脸周围的毛发一根一根拍得都很清晰,包括它的瞳孔还有瞳孔周围的这些细节都能够拍得清清楚楚。我为什么会说长焦微距能消除透视感呢?我再给大家一张照片对比你们就能看出来了。
© 晏飞
这个是拍的我们公司的喵小咪,是五六年前我用我的苹果手机拍摄的。当时没有长焦微距,我应该是用的一倍镜头,那一倍镜头也是有微距效果的,但是我就需要离得很近,贴着它的脸去拍摄。你看这两张照片,是差不多的拍摄角度,拍的都是小猫的侧脸。因为苹果的广角微距我要离得很近,所以因为广角镜头的这种畸变和近大远小的效果,它就会把喵喵离我镜头近的这一端——就左边的这个脸拉得特别大。但上面那张长焦拍摄的辛巴呢,因为长焦镜头它就能够消除这种透视感,也没有广角镜头的这些畸变,它就能够更准确的记录这个德文小猫的脸型,能够凸显它这种精灵感。所以你看,一个长焦一个广角,拍出来的画面呈现出完全不同的效果,那一个是小龙女,一个就变成小笼包了。
当然你也可以反过来想啊,如果我就想把一只小猫拍的肉乎乎的,想要表现它的憨态可掬,那我肯定是用广角才能更加凸显它这个特点。所以我们拍摄不同的物体的时候,就会选择不同的镜头,利用这个镜头的特点去更加凸显我们这个事物的特征。这就是长焦微距的第三个好处。
你看,长焦微距镜头确实可以给我们带来很不一样的视角,它增加了我们手机的可玩性。大家下次再选购手机的时候可以就注意一下,看看你买的手机是不是有这个功能。大家如果对手机摄影还有一些什么样的问题,也都可以在下方留言,咱们一起讨论。
好吧,今天我就分享到这,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第2419天,我是晏飞,每天早上6:30,微信公众号“摄影早自习”以及喜马拉雅的“摄影早自习”栏目,我们不见不散。
下一集

苹果的“原彩显示”是在帮倒忙吗?-摄影早自习第2421天
早安,我是叶梓,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2421天。
Mac上的原彩显示开关
iPhone上的原彩显示开关
昨天我在学员群里面看到学生在讨论一个问题,问苹果的电脑、苹果的手机里边有一个功能,叫做“原彩显示”,到底要不要开呢?先说答案,作为普通的摄影爱好者或者摄影师,我们都应该要打开原彩显示。为什么呢?因为打开原彩显示以后,我们看到的色彩会更准确一些。有的同学可能有意见啊,说不对啊,不是说原原彩显示一打开画面就会发黄吗?唉,会发黄,但我们看到的反而是正确的色彩。
偏黄的室内灯光(右)和偏蓝的室内灯光(左) © 叶梓
怎么回事呢?其实我们看到的屏幕的色彩不仅是跟屏幕本身的色彩有关,还时时刻刻会受环境光线的影响。举个例子,如果你在一个白光下看一个显示颜色正常的屏幕,那么你看到屏幕上的白颜色应该也是白色的。但是如果你在一个偏蓝的光线下,咱们有很多这种家里的节能灯、日光灯管都是有点偏青偏蓝的颜色的,这种偏蓝的白光下,再来看这种正常颜色的屏幕呢,你就会发现它的屏幕颜色会偏黄一些。为啥呢?因为你的眼睛会主动的去适应环境光,就整个屋里的光都偏蓝,你眼睛又适应了这种蓝光,那你看到的屏幕就整体上偏黄了。如果你的环境光是暖黄色的光呢,这种光线更常见啊,比如钨丝灯泡啊,还有很多那种比如3000多K、4000多K的那种色温的节能灯泡LED灯,它都是偏黄的。在这种环境下,你的肉眼会主动的去适应这种偏黄的颜色,你可以把它理解为自动白平衡吧,然后呢,当你适应了这种黄,看到的屏幕的东西就相较而言非常的偏蓝了。
所以苹果的原彩显示它就帮上了大忙,打开它以后,它会利用摄像头去识别你这个屋里的光线到底是白的还是偏蓝的还是偏黄的,识别出一个色温以后,然后它就让它的显示器跟着你这个色温变,如果你的环境光是偏黄,它就跟着一起偏黄,如果你的环境光偏蓝,它就跟着你一起偏蓝。这样一来,你的肉眼在这个环境中,当你的脑子里眼睛里的自动白平衡适应了这种环境光的偏色,你再来看这个屏幕的时候,你会发现那个颜色特别的准。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我建议大家苹果手机或者苹果电脑或者是iPad,如果你想看到一个正确的颜色的感觉,就一定要打开原色显示,这个是基于人类感知的所谓的色彩的准。那如果是用机器测量的颜色的准来说,这种做法显然就反而不准了,那我们显然还是更应该重视人类的感觉。因为到头来这东西是给人用的,你感觉准才是准,是吧?机器说准,那你看着不准,那不对的。
那有没有办法两全其美呢?就是我看着是准的颜色,而且我的机器测量出来的屏幕颜色也是准的不偏色呢?可以,你可以关掉原彩显示以后,注意啊,这个条件非常重要:确保你的环境光是标准的白色色温,而且最好你这个环境光的色谱还要全一点。
很遗憾,我们很少会把这种专业的灯光应用在自己的装修里边,你的房间里的灯可能都达不到这个要求,这个时候就有一个新的装置出现了,叫做标准光源。
艺卓显示器 图片来源:艺卓官网
我们之前介绍过很多次艺卓显示器算是专业显示器领域里的非常顶级的厂商,它的显示器的颜色就是很准的,但它并没有提供原彩显示功能,不能自动适应环境光的颜色。所以这个时候你就需要确保你的环境光色温是对的。
艺卓标准光源
而艺卓自己也提供了标准光源,看上去像是个普通的台灯,其实它的光源的发光原理啊,发出来的光线的色温的准确度啊,光谱的连贯程度啊都是非常的好的,非常精确的。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有了一个标准的环境光,在这个前提下再看它的屏幕,你就既能感知到一个标准的颜色不偏色的颜色,而且你哪怕拿专业仪器去测量这个屏幕,你也会发现它的颜色发光是没有偏色的,是非常标准的,达到了两全其美的地步。
所以如果你有条件,你可以去关注一下艺卓的显示器,艺卓的标准光源,但如果你就是一个抱着苹果的笔记本PAD和手机到处乱跑的用户,那你就记得一定要打开原彩显示,以方便你在比如蓝天下啊、在咖啡厅里面都能看到一个相对比较准确的色彩。
好,以上就是关于原彩显示到底开不开的建议,同学们也可以告诉我一下,你在其他的品牌的电脑或者是手机里面有没有见到过类似的原彩显示的功能呢?欢迎在底部留言,我们一起来讨论。如果你想学更多的摄影知识,也欢迎你来关注我的视频号,就叫“叶梓玩摄影”,我们每天早上的10点来钟会有直播,来教大家怎么用手机拍大片。
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第2421天,我是叶梓,每天早上6:30,微信公众号“摄影早自习”以及喜马拉雅的“摄影早自习”栏目,不见不散。
扫码关注我的视频号
上午10点直播间学摄影
如果您喜欢这个单集,您会喜欢
剧集评论
生成徽章
为您的网站获取一个链接回此的徽章episode
<a href="https://goodpods.com/podcasts/%e6%91%84%e5%bd%b1%e6%97%a9%e8%87%aa%e4%b9%a0-218339/%e4%bd%a0%e5%88%86%e5%be%97%e6%b8%85%e8%a1%97%e6%8b%8d-%e4%ba%ba%e6%96%87-%e7%ba%aa%e5%ae%9e%e6%91%84%e5%bd%b1%e5%90%97%e6%91%84%e5%bd%b1%e6%97%a9%e8%87%aa%e4%b9%a0%e7%ac%ac2420%e5%a4%a9-85309939"> <img src="https://storage.googleapis.com/goodpods-images-bucket/badges/generic-badge-1.svg" alt="listen to 你分得清街拍-人文-纪实摄影吗?-摄影早自习第2420天 on goodpods" style="width: 225px" /> </a>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