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p.37 刘烨:「热带建筑」与新中国援非历史
08/28/24 • 99 min
何谓“援非”?新中国在什么样的语境下开始援助非洲?置身陌生的域外之境,建筑师们如何设计和实施援非工程?这些建筑历经半个多世纪后命运几何?本期播客,我们邀请了清华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所“水木学者”博士后刘烨老师分享他关于新中国援非建筑的研究。刘烨老师在节目中追溯这些建筑背后的中非交往史并分享了他在坦桑尼亚的田野调研经历;此外,他也讨论关于「对外援助」的新思考。
时间线:
01:13 从援非建筑进入非洲
06:09 现代主义建筑风格的起源及在新中国的境遇
11:05 中国援非历史背景
13:30 援非建筑的起源
15:09 首例工程:援几内亚卷烟火柴厂的故事
24:25 工业建筑的时代意义
31:15 援非建筑的具体实施
36:50 对外援助作为自我想象与自我实现
40:07 非洲解放运动早期旗手几内亚
47:32「热带建筑」、去殖民与中国援非建筑
60:32 援非与中国内部的“热带”
67:00 初期援非建筑的当下命运
74:01 走访坦桑尼亚「友谊纺织厂」
77:00 研究资料来源与在坦桑尼亚的田野经历
92:17 未来的研究计划:“援助”的历史化
原上海华东院援外工程师的工作笔记
原中国纺织工业部专家于1963年考察坦葛尼喀时所拍摄的当地建筑的骨架(作者翻拍)
桑给巴尔卷烟厂办公楼,其对花格墙与遮阳板的使用非常得体。(作者自摄)
坦友谊纺织厂食堂内景,大面积地使用通风砖近乎此类建筑物的标配。(作者自摄)
1967年5月6日《民族主义者报》(The Nationalist)头版,坦总统尼雷尔视差友谊纺织厂建设工地(作者自摄)
刚果(金),金松迪纺织厂,1969年落成,特为其发行的邮票(作者自藏)
金松迪联合纺织厂废墟,能看出其规模宏大且细部精美。(图片来源:网络)
相关推荐:
刘烨 “非洲的概念与超历史之物”,《信睿周报》2021年10月
Ye Liu, “Refunctioning Tropical Architecture, Anti-Colonial Constructions in Chinese-built Architecture in Africa, 1960s-70s”, Mediapolis: A Journal of Cities and Culture
Ye Liu, “On Nonreciprocal Giving”, E-flux Architecture
Chiat-Hwee Chang, A Genealogy of Tropical Architecture: Colonial Networks, Nature and Technoscience
周弘(编)《中国援外60年》
石林(编)《当代中国的对外经济合作》
何谓“援非”?新中国在什么样的语境下开始援助非洲?置身陌生的域外之境,建筑师们如何设计和实施援非工程?这些建筑历经半个多世纪后命运几何?本期播客,我们邀请了清华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所“水木学者”博士后刘烨老师分享他关于新中国援非建筑的研究。刘烨老师在节目中追溯这些建筑背后的中非交往史并分享了他在坦桑尼亚的田野调研经历;此外,他也讨论关于「对外援助」的新思考。
时间线:
01:13 从援非建筑进入非洲
06:09 现代主义建筑风格的起源及在新中国的境遇
11:05 中国援非历史背景
13:30 援非建筑的起源
15:09 首例工程:援几内亚卷烟火柴厂的故事
24:25 工业建筑的时代意义
31:15 援非建筑的具体实施
36:50 对外援助作为自我想象与自我实现
40:07 非洲解放运动早期旗手几内亚
47:32「热带建筑」、去殖民与中国援非建筑
60:32 援非与中国内部的“热带”
67:00 初期援非建筑的当下命运
74:01 走访坦桑尼亚「友谊纺织厂」
77:00 研究资料来源与在坦桑尼亚的田野经历
92:17 未来的研究计划:“援助”的历史化
原上海华东院援外工程师的工作笔记
原中国纺织工业部专家于1963年考察坦葛尼喀时所拍摄的当地建筑的骨架(作者翻拍)
桑给巴尔卷烟厂办公楼,其对花格墙与遮阳板的使用非常得体。(作者自摄)
坦友谊纺织厂食堂内景,大面积地使用通风砖近乎此类建筑物的标配。(作者自摄)
1967年5月6日《民族主义者报》(The Nationalist)头版,坦总统尼雷尔视差友谊纺织厂建设工地(作者自摄)
刚果(金),金松迪纺织厂,1969年落成,特为其发行的邮票(作者自藏)
金松迪联合纺织厂废墟,能看出其规模宏大且细部精美。(图片来源:网络)
相关推荐:
刘烨 “非洲的概念与超历史之物”,《信睿周报》2021年10月
Ye Liu, “Refunctioning Tropical Architecture, Anti-Colonial Constructions in Chinese-built Architecture in Africa, 1960s-70s”, Mediapolis: A Journal of Cities and Culture
Ye Liu, “On Nonreciprocal Giving”, E-flux Architecture
Chiat-Hwee Chang, A Genealogy of Tropical Architecture: Colonial Networks, Nature and Technoscience
周弘(编)《中国援外60年》
石林(编)《当代中国的对外经济合作》
上一集

Ep.36 国际压力与南非种族隔离制度的瓦解|读书会
20世纪后半叶,南非的种族隔离制度逐步走向瓦解,在国内斗争如火如荼的同时, 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也积极声援并参与这一进程。其中,经济和文化领域的国际压力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这段历史对我们思考当下世界与未来又能带来怎样的启发?本期节目分享由结绳志发起、黑色读书会*合作举办的读书会,几位对此感兴趣的朋友(毓坤、xiaoli、鹏飞、丽方和wei),一起阅读并讨论了Simon Stevens2016年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完成的博士论文Boycotts and Sanctions against South Africa: An International History, 1946-1970。Simon Stevens目前是英国谢菲尔德大学历史系讲师,主要研究20世纪跨国史、南非史。目前,他正在准备以这篇博士论文为基础的书稿Laying Siege to South Africa。
*黑色读书会于2020年夏天集结,以自助与互助的形式探索种族理论、黑人研究、第三世界解放与亚非团结的思想资源。
其他相关节目:
Ep.12 对话Erwin:第四代南非华人的成长故事|种族与抗争
Ep.28 朱鹏飞:土地、文化与发展|南非科伊桑人的边缘身份与抗争
时间线:
第一章:1946-1957年
03:50 始于南非印度裔社群及印度 (04:33 印度国民国会应为印度国民大会党、国大党)
13:10 经济领域南非国内外的不同策略
19:55 文化和体育领域
第二章:1957-1960年
28:46 1958年全非人民大以及泛非主义的影响
(恩克鲁玛、Tom Mboya等)
39:57 南非非国大的策略转变
第三章:1960-1964年
52:27 Shaperville惨案作为转折
50:50 非国大向西方国家施压
55:44 非国大「民族之矛」
61:52 联合国共识的达成
第四章:1965-1970年
67:45 国际形势与南非内部的斗争方式的变化
70:37 英美国内反种族隔离运动的转变
延伸:1970s-1980s
78:12 介绍 “History of the Anti Apartheid Movement”, In Forward to Freedom website (英国中心视角的反种族隔离运动)
92:00 日本的反对种族隔离运动
部分讨论内容
95:16 南非转型中bds的重要性
104:04 暴力运动与非暴力运动之间的关联
107:22 对bds的信心与信念
119:21 联合国的角色及介入的条件和作用
—-------------
提到的部分人名:
Trevor Hudson
Tom Mboya
Kwame Nkrumah
Micheal Scott
Ruth Walter
Jack Minnis
Dennis Brutus
Julius Nyerere
相关阅读推荐:
Stevens, Simon 2016 Boycotts and Sanctions against South Africa- An International History, 1946-1970. Dissertation. Columbia University.
“History of the Anti Apartheid Movement”, In Forward to Freedom website: https://www.aamarchives.org/history.html
Zebulun, Robert 2019 The Transnational and Local Dimensions of the U.S. Anti-Apartheid Movement Larson. Dissertation, Ohio State University.
Armstrong, Daniel 2021 Free South Africa: The Columbia University Divestment. LA: Find A Tree.
Edgar, Robert ed. 1990 Sanctioning Apartheid. Trenton, NJ: Africa World Press, Inc.
Konieczna, Anna and Rob Skinner eds. 2019 A Global History of Anti-Apartheid: ‘Forward to Freedom’ in South Africa. London: Palgrave Macmillan
下一集

Ep.38 程莹:母职作为一种“看见”的能力 | 一个非洲研究者的学术与育儿
「学非所用」的朋友们新年好,久违啦!在“断更”的这几个月里,三位主播的生活都经历了很大的变化,丽方和哲远终于毕业并跨洋搬家回到国内,明清则拥有了母亲这个新身份!我们想借此契机开始很久之前就想做的主题,推出几期讨论母职、女性与(非洲)研究的节目,欢迎感兴趣的朋友联系我们!
本期节目,我们邀请了北京大学的程莹老师,来聊聊她成为母亲后关于母职、育儿和学术工作的体验与思考。程老师博士毕业于伦敦大学亚非学院,目前是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亚非系长聘副教授,主要研究兴趣为撒哈拉以南地区的非洲戏剧与表演、非洲都市青年与大众文化、非洲艺术与当代社会、中非人文交往等。
本期内容提要:
关于学术与生育的常见迷思
育儿对工作机会和学术生涯的影响
生理和社会年龄的限制
育儿一定会让学术产出和质量打折扣吗?
育娃与学术工作
育儿后时间被碎片化
家庭时间和工作时间高度融合
在尿布台和工作台之间灵活切换
母职带来的更多观看和理解世界的“触角”
不同群体的生育经验和相关性别议题被区隔
成为母亲后看见以往研究中忽略的母亲角色
母亲的劳动是一种“基础设施”和爱的能力
非洲文艺作品中政治化的家庭空间
具身经验作为一种研究方法
学术环境需要更多对母职的理解与支持
育儿过程中那些琐碎和混乱的时刻也需要被看见
养育过程中与孩子的关系
在自我与孩子之间的让渡和纠结
母亲和孩子成为彼此与“坚硬”系统之间的缓冲
节目中提到的作品:
尼日利亚作家Buchi Emecheta的小说The Joys of Motherhood
尼日利亚剧作家Osonye Tess Onwueme的作品Tell it to Women: An Epic Drama for Women
程莹、张丽方:《非洲折叠:日常生活的文化政治》
Susan Z. Andrade: The Nation Writ Small: African Fictions and Feminisms, 1958-1988
西尔维娅·费代里奇:《凯列班与女巫:妇女、身体与原始积累》
于渺:《额姆宇宙》(影像作品)
Jamie Monson: Africa's Freedom Railway: How a Chinese Development Project Changed Lives and Livelihoods in Tanzania
南非金山大学研究项目: Mother Lab
木兰花开的戏剧作品《生育纪事》
尼日利亚学者Oyèrónkẹ́ Oyěwùmí的学术著作The Invention of Women
荞麦:《无尽与有限》
菲利帕·佩里:《真希望我的父母读过这本书》
如果您喜欢这个单集,您会喜欢
剧集评论
生成徽章
为您的网站获取一个链接回此的徽章episode
<a href="https://goodpods.com/podcasts/%e5%ad%a6%e9%9d%9e%e6%89%80%e7%94%a8africalounge-448646/ep37-%e5%88%98%e7%83%a8%e7%83%ad%e5%b8%a6%e5%bb%ba%e7%ad%91%e4%b8%8e%e6%96%b0%e4%b8%ad%e5%9b%bd%e6%8f%b4%e9%9d%9e%e5%8e%86%e5%8f%b2-72530251"> <img src="https://storage.googleapis.com/goodpods-images-bucket/badges/generic-badge-1.svg" alt="listen to ep.37 刘烨:「热带建筑」与新中国援非历史 on goodpods" style="width: 225px" /> </a>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