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3 在消费时代沉浮的手艺,与时间捉迷藏的匠人 | 葛亮&葛维樱
04/06/21 • 82 min
近些年来,柳宗悦、赤木明登等日本民艺大师的名字和“日式生活美学”一起流行起来,很多人开始学习茶道、花道。随着《我在故宫修文物》等纪录片的热映,百宝嵌、宫廷织绣等中国传统技艺也重新回到了大家的视野当中,不少民间小众手艺也成了网络热点。从媒体头条到商场广告,“匠人精神”被频繁地提起。
摆在高级商场橱窗里的精美工艺品,被挪用到各种商业领域的“匠心”......如今强调匠人的意义,是否会有消费主义的“嫌疑”?除了博物馆的非遗展厅和社交媒体上的网红民艺,我们会不会在日用中,与“野生匠人”不期而遇?现在年轻一代都在996,都在BAT,会想要从与时间“捉迷藏”的手艺中打捞些什么?点外卖的我们,习惯于把塑料包装丢进垃圾桶,还会用心看一看、摸一摸一只好看的木碗吗?
本期节目,我们邀请了作家葛亮,他在新出版的小说集《瓦猫》中书写了中国传统手艺人,以及作家、前三联生活周刊主笔葛维樱,她在十多年间走访了许多日本民艺大师。一起聊聊常挂在嘴边的“匠人精神”背后,那些鲜活的人与故事。
PS:最近,我们和纸现场PaperLive联合推出了跳岛的一周年纪念周边,一款以纸张为原料、可以反复水洗的包袋,4月23日在前在摩点App众筹预售,购买链接 https://m.modian.com/project/110730.html?utm_source=TDFM&utm_medium=cpwb&utm_content=20210324_110730
【嘉宾】
葛亮,作家,学者。代表作有小说《瓦猫》《北鸢》《朱雀》。
葛维樱,作家,曾任三联生活周刊主笔。著有《守破离》,即将出版《日本美学之旅》。
【主持】
于是,作家,译者。译有珍妮特·温特森、奥尔加·托卡尔丘克等作家的作品。著有《查无此人》《你我好时光》等。
【时间轴】
04:10 从中国传统技艺到日本“传统职人”,为什么还要谈匠人精神?
11:20 退缩到九龙大厦一角的老瓷厂,成了年轻人的网红打卡地
19:30 匠人的格律:戴着镣铐跳舞的艺术
26:10 手艺无需被束之高阁,东西买回来是用的
32:50 葛亮《瓦猫·飞发》:在时代审美中沉浮的理发匠
42:50 汪曾祺《跑警报》中西南联大的故事:当知识分子遇到村落民艺
49:15 盐野米松:“拿出一个杯子给我倒茶,我就知道她很开心。”
56:53 不计报酬也愿意参与法隆寺修复:把最高的精神力量倾注到最好的技艺中
01:06:14 传统技艺的“新陈代谢”:让匠人从幕后走到台前
【节目中提到的书】
《瓦猫》 葛亮 著
《北鸢》 葛亮 著
《守破离》 葛维樱、王丹阳、王鸿谅 著
《造物有灵且美》 [日]赤木明登 著
【本期嘉宾推荐图书】
《香水》 [德]帕·聚斯金德 著
《美学散步》 宗白华 著
【出品人】蔡欣
【主理人】猫弟
【统筹&监制】Bake
【策划】于是 Bake
【后期制作】AURA.pote
【视觉设计】孙晓曦 费梦缘
【音乐】上海复兴方案
片头 – Queen of Sports
片尾 – Spring in a small towm
【文字整理】何润哲 天奕
近些年来,柳宗悦、赤木明登等日本民艺大师的名字和“日式生活美学”一起流行起来,很多人开始学习茶道、花道。随着《我在故宫修文物》等纪录片的热映,百宝嵌、宫廷织绣等中国传统技艺也重新回到了大家的视野当中,不少民间小众手艺也成了网络热点。从媒体头条到商场广告,“匠人精神”被频繁地提起。
摆在高级商场橱窗里的精美工艺品,被挪用到各种商业领域的“匠心”......如今强调匠人的意义,是否会有消费主义的“嫌疑”?除了博物馆的非遗展厅和社交媒体上的网红民艺,我们会不会在日用中,与“野生匠人”不期而遇?现在年轻一代都在996,都在BAT,会想要从与时间“捉迷藏”的手艺中打捞些什么?点外卖的我们,习惯于把塑料包装丢进垃圾桶,还会用心看一看、摸一摸一只好看的木碗吗?
本期节目,我们邀请了作家葛亮,他在新出版的小说集《瓦猫》中书写了中国传统手艺人,以及作家、前三联生活周刊主笔葛维樱,她在十多年间走访了许多日本民艺大师。一起聊聊常挂在嘴边的“匠人精神”背后,那些鲜活的人与故事。
PS:最近,我们和纸现场PaperLive联合推出了跳岛的一周年纪念周边,一款以纸张为原料、可以反复水洗的包袋,4月23日在前在摩点App众筹预售,购买链接 https://m.modian.com/project/110730.html?utm_source=TDFM&utm_medium=cpwb&utm_content=20210324_110730
【嘉宾】
葛亮,作家,学者。代表作有小说《瓦猫》《北鸢》《朱雀》。
葛维樱,作家,曾任三联生活周刊主笔。著有《守破离》,即将出版《日本美学之旅》。
【主持】
于是,作家,译者。译有珍妮特·温特森、奥尔加·托卡尔丘克等作家的作品。著有《查无此人》《你我好时光》等。
【时间轴】
04:10 从中国传统技艺到日本“传统职人”,为什么还要谈匠人精神?
11:20 退缩到九龙大厦一角的老瓷厂,成了年轻人的网红打卡地
19:30 匠人的格律:戴着镣铐跳舞的艺术
26:10 手艺无需被束之高阁,东西买回来是用的
32:50 葛亮《瓦猫·飞发》:在时代审美中沉浮的理发匠
42:50 汪曾祺《跑警报》中西南联大的故事:当知识分子遇到村落民艺
49:15 盐野米松:“拿出一个杯子给我倒茶,我就知道她很开心。”
56:53 不计报酬也愿意参与法隆寺修复:把最高的精神力量倾注到最好的技艺中
01:06:14 传统技艺的“新陈代谢”:让匠人从幕后走到台前
【节目中提到的书】
《瓦猫》 葛亮 著
《北鸢》 葛亮 著
《守破离》 葛维樱、王丹阳、王鸿谅 著
《造物有灵且美》 [日]赤木明登 著
【本期嘉宾推荐图书】
《香水》 [德]帕·聚斯金德 著
《美学散步》 宗白华 著
【出品人】蔡欣
【主理人】猫弟
【统筹&监制】Bake
【策划】于是 Bake
【后期制作】AURA.pote
【视觉设计】孙晓曦 费梦缘
【音乐】上海复兴方案
片头 – Queen of Sports
片尾 – Spring in a small towm
【文字整理】何润哲 天奕
上一集

52 石黑一雄:站在舞台上太紧张,而小说可以慢慢“调音”| 赵松&梅丽
今天是跳岛FM上线一周年!一年来,我们更新了52期节目,有79位嘉宾来到岛上,带来全国各地,还有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的文学现场。不同的声音组合,让谈论文学这件事获得了新的可能。
上周,我们和纸现场PaperLive联合推出了跳岛一周年纪念周边,一款以纸张为原料、可以反复水洗的包袋。3月23日至4月23日在摩点App众筹预售,今天也是早鸟价的最后一天!想要拥有的岛民朋友们可以抓紧下单~https://m.modian.com/project/110730.html?utm_source=TDFM&utm_medium=cpwb&utm_content=20210324_110730
上期节目,我们从石黑一雄获诺奖后的新作《克拉拉与太阳》聊到了AI相关的文学和影视作品。这期节目我们邀请视频采访了石黑一雄的作家赵松、石黑一雄研究学者梅丽,一起畅谈石黑一雄的写作。
石黑一雄的写作就像是把刚喷发过的火山“掩埋”着,背过身来,娓娓道来一场地震后的余波。这种“反高潮”、“耐嚼”的写作,其实与石黑一雄梦想成为歌手有关,他说自己写小说就像在简陋的房间里,拿着一把吉他对着二三十号人静静地唱歌——歌词的容量很小,得精心地让完整的思想容纳进几分钟的曲子里。
对于后来没有成为歌手的石黑一雄来说,如果站在舞台上太紧张,那写小说可以怎样慢慢“调音”?这种精雕细琢的创作,是否会让他的作品打磨得太好而“没有意外”?但从另一个方面来看,火山之下、余波之中,石黑一雄独特的叙述声音里又潜伏着怎样的“意外”?他小说中的主人公们为何会穷尽一生,却把最好的时光花在一件错误的事情上?
【嘉宾】
赵松,作家,已出版作品《伊春》《隐》《抚顺故事集》《积木书》《空隙》等。
【主持】
于是,作家,译者。译有珍妮特·温特森、奥尔加·托卡尔丘克等作家的作品。著有《查无此人》《你我好时光》等。
梅丽,上海外国语大学英美文学专业教授,著有《危机时代的创伤叙事——石黑一雄作品研究》《当代英美主义类型小说研究》等。
【时间轴】
03:06 对谈石黑一雄:《克拉拉与太阳》是给成人看的灰色童话
19:02 石黑一雄:“对写作真正有帮助的,往往是你不喜欢的作家。”
30:03 AI有尊严和无私的爱在逻辑上可能走不通,但不妨碍它成为人类的镜像
34:12 当人类用“爱”诱惑AI:小说中的人物总是把最好的时光无私地奉献给了悲剧
42:02 科技进步与道德悖论:举着克拉拉这面破碎的镜子,注视人类未来的“创伤”
46:26 没有成为歌手的石黑一雄:站在舞台上太紧张,而小说可以慢慢“调音”
56:16 “反高潮”的石黑一雄小说,就像一场地震后的余波
58:34 童话般的故事裂开了叙事的口子,而人类终归要摆脱童年
01:00:04 小说家对作品的精雕细琢会让读者失去惊喜感吗?
01:07:11 漩涡外围的小人物如何挣脱小世界,去适应大世界中的大变化?
【节目中提到的书】
《克拉拉与太阳》 [英]石黑一雄 著
《长日留痕》 [英]石黑一雄 著
《小夜曲》 [英]石黑一雄 著
《莫失莫忘》 [英]石黑一雄 著
《远山淡影》 [英]石黑一雄 著
《浮世画家》 [英]石黑一雄 著
《别让我走》 [英]石黑一雄 著
《被掩埋的巨人》 [英]石黑一雄 著
【嘉宾推荐图书】
《小夜曲》 [英]石黑一雄 著
《坏世界研究》赵汀阳 著
【出品人】蔡欣
【主理人】猫弟
【统筹&监制】Bake
【策划】于是 猫弟
【后期制作】AURA.pote
【视觉设计】孙晓曦 费梦缘
【音乐】上海复兴方案
片头-Queen of Sports
片尾-Spring in a Small Town
【文字整理】程程 何润哲
下一集

54 与唐诺、严飞聊聊“金钱至上”如何缩小我们的生活
“时间就是金钱”已成为毋庸置疑的共识,人们一边忙着赚钱,一边也越来越焦虑:耕耘与收获之间的因果关系似乎不再那么确定,而对金钱的欲望却永无止境。台湾作家唐诺在新书《声誉》中,以一位“职业读书人”的视角重新审视了财富的力量在现代社会中不断膨胀的过程。本期节目,我们邀请了作家唐诺和社会学学者严飞,聊聊老生常谈又常谈常新的话题:如何处理自己和金钱的关系?
“财务自由”承包下了幸福生活的定义和想象,推着我们在这条“自由之路”上迈开步子,奋力奔跑,经过一个个分岔的路口也不驻足。当我们对待时间的态度越来越功利,人生的可能性是不是也会随之收窄?唐诺说:“我们总是容易走上一条单一、窄迫的生命道路,在我这个年龄的人来看,未免太可惜了。”要拥有多少钱才算是财务自由?金钱和自由、幸福感成正比吗?金钱编织出的幻景如此触手可及,如果这时候说“钱能带来的可能性比想象中小很多”,会不会不合时宜?
欢迎关注「跳岛FM」公众号查看节目完整信息。
【时间轴】
02:19 财富和权势,哪一个对声誉影响更大?
05:43 “时间就是金钱”这一标语在今天意味着什么?
06:14 时代变了,耕耘和收获之间的关系不再那么确定
16:16 唐诺:“对时间有太强的功利感,生命幅度会越来越窄”
26:28 相比贫穷,金钱对人生想象的限制更可怕
31:21 多少钱才算是财务自由?钱和幸福感成正比吗?
57:47 唐诺谈日更万字的网络写手:“作为一个编辑,我会觉得有一点点可惜。”
【嘉宾】
唐诺,台湾作家,著有《尽头》《重读》《声誉》等,被誉为“我们时代少有的职业读书人”。
严飞,学者,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著有《穿透:像社会学家一样思考》。
【主持】
里维奇,媒体人、文学评论人。
【节目中提到的书】
《声誉》 唐诺 著
《扫地出门》[美]马修·德斯蒙德 著
《阅读的故事》 唐诺 著
《穿透》 严飞 著
《夜行货车》 陈映真 著
【本期嘉宾推荐图书】
《我们在哈瓦那的人》 [英]格雷厄姆·格林 著
《扫地出门》 [美]马修·德斯蒙德 著
【出品人】蔡欣
【主理人】猫弟
【统筹&监制】Bake
【策划】里维奇 猫弟
【后期制作】AURA.pote
【视觉设计】孙晓曦 费梦缘
【音乐】上海复兴方案
片头-Queen of Sports
片尾-Spring in a Small Town
【文字整理】何润哲 天奕
【特别感谢】卞莉 黄平丽 张腾飞
如果您喜欢这个单集,您会喜欢
剧集评论
生成徽章
为您的网站获取一个链接回此的徽章episode
<a href="https://goodpods.com/podcasts/%e8%b7%b3%e5%b2%9bfm-175669/53-%e5%9c%a8%e6%b6%88%e8%b4%b9%e6%97%b6%e4%bb%a3%e6%b2%89%e6%b5%ae%e7%9a%84%e6%89%8b%e8%89%ba%e4%b8%8e%e6%97%b6%e9%97%b4%e6%8d%89%e8%bf%b7%e8%97%8f%e7%9a%84%e5%8c%a0%e4%ba%ba-%e8%91%9b%e4%ba%ae-and-%e8%91%9b%e7%bb%b4%e6%a8%b1-13295313"> <img src="https://storage.googleapis.com/goodpods-images-bucket/badges/generic-badge-1.svg" alt="listen to 53 在消费时代沉浮的手艺,与时间捉迷藏的匠人 | 葛亮&葛维樱 on goodpods" style="width: 225px" /> </a>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