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 袍哥、盐商和火边子牛肉,来听四川作家摆龙门阵!|李静睿&周恺
03/02/21 • 64 min
我们和历史有一种特殊的关系,它隐藏在繁复的当代生活中,往往只有去博物馆时才会感知到它的存在。但优秀的历史小说则能将遥远的历史还原为“等身大小”,塑造出一种美妙的临场感。
这期节目,我们邀请了两位来自四川的小说家李静睿和周恺,他们不约而同地选择一百年前的家乡为背景,用具有方言趣味的语言进行创作。民间传说、地方俚语;袍哥纷争、盐商兴衰......在《苔》和《慎余堂》这两本小说中,两位小说家化身为当地的说书人,用故事重述历史。
《苔》的故事结束于辛亥革命(1911年),《慎余堂》则从小皇帝退位开始(1911年),从革命前夕到革命第二天,两部小说的时间恰巧接续上。看热闹的民众、食言的袍哥和新军、牺牲的留日学生,在历史的滚滚车轮下,个体如何与时代共振?如果说“虚构是一种野史,是对正史的补充”,那么史料里缺位的叙事会怎样在小说里“重生”?
此外,在这期四川人含量100%的节目中,我们还不忘操持着方言口音,从历史故事回到当代生活,聊聊四川地区爱耍阴招的江湖做派和做啥都不算出格的社会风气。
【时间轴】
07:00 历史小说与当代生活:身临其境、悬而未决的魅力远大于借古讽今
12:03 《苔》的暴力场景脱胎于周恺在家乡乐山的成长记忆
16:57 《慎余堂》如何书写史料中缺位的女性叙事
25:45 看热闹的民众、食言的袍哥和新军、牺牲的留日学生,个体如何与时代共振?
31:26 “虚构是一种野史,是对正史的补充。把叙事留给时间,让后人判断这个时代。”
34:50 李劼人、张恨水写的是他们的当下,而不是写所谓的历史小说
38:06 把历史人物装进通俗小说的壳里:“故事比思想永恒一些。”
46:48 方言作为一种稳定的叙述语调,让“闲笔”透进故事和人物中去
53:03 四川气质:爱耍阴招的“非侠义”江湖做派和做啥都不算出格的松散风气
【主持】
钟娜,中英双语写作者,译者。译有《聊天记录》《正常人》。(豆瓣ID:阿枣)
【嘉宾】
李静睿,作家,著有《慎余堂》《北方大道》等。(微博ID:茨威格死于昨日世界)
周恺,1990年生,乐山人。出版有长篇小说《苔》,短篇小说集《侦探小说家的未来之书》。
【节目中提到的书】
《苔》 周恺 著
《慎余堂》 李静睿 著
《乌克兰拖拉机简史》[英]玛琳娜·柳薇卡 著
《成都通览》 傅崇矩 著
《群魔》 [俄]陀思妥耶夫斯基 著
《战争与和平》 [俄]托尔斯泰 著
《安娜·卡列尼娜》 [俄]托尔斯泰 著
《包法利夫人》 [法]福楼拜 著
《飘》 [美] 玛格丽特·米切尔 著
《死水微澜》 李劼人 著
《大波》 李劼人 著
《暴风雨前》 李劼人 著
《啼笑因缘》 张恨水 著
《金粉世家》 张恨水 著
《傻瓜吉姆佩尔》[美]辛格 著
《尤利西斯》 [爱尔兰] 乔伊斯 著
【本期嘉宾推荐图书】
《新乡土中国》 贺雪峰 著
《小镇喧嚣》 吴毅 著
【出品人】蔡欣
【主理人】猫弟
【统筹&监制】Bake
【策划】钟娜 猫弟 Bake
【后期制作】AURA.pote
【视觉设计】孙晓曦 甘信宇
【音乐】上海复兴方案
片头 - Public Poet
片尾 - There and Then
【文字整理】drunkflea 程程
【收听方式】
你可以在小宇宙App、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蜻蜓FM、荔枝FM、轻芒小程序,以及Apple Podcasts、Castro、Pocket Casts等泛用型播客客户端上找到我们,订阅收听「跳岛FM」。
【联系我们】
微信公众号:跳岛FM
微博:跳岛FM
邮箱:[email protected]
我们和历史有一种特殊的关系,它隐藏在繁复的当代生活中,往往只有去博物馆时才会感知到它的存在。但优秀的历史小说则能将遥远的历史还原为“等身大小”,塑造出一种美妙的临场感。
这期节目,我们邀请了两位来自四川的小说家李静睿和周恺,他们不约而同地选择一百年前的家乡为背景,用具有方言趣味的语言进行创作。民间传说、地方俚语;袍哥纷争、盐商兴衰......在《苔》和《慎余堂》这两本小说中,两位小说家化身为当地的说书人,用故事重述历史。
《苔》的故事结束于辛亥革命(1911年),《慎余堂》则从小皇帝退位开始(1911年),从革命前夕到革命第二天,两部小说的时间恰巧接续上。看热闹的民众、食言的袍哥和新军、牺牲的留日学生,在历史的滚滚车轮下,个体如何与时代共振?如果说“虚构是一种野史,是对正史的补充”,那么史料里缺位的叙事会怎样在小说里“重生”?
此外,在这期四川人含量100%的节目中,我们还不忘操持着方言口音,从历史故事回到当代生活,聊聊四川地区爱耍阴招的江湖做派和做啥都不算出格的社会风气。
【时间轴】
07:00 历史小说与当代生活:身临其境、悬而未决的魅力远大于借古讽今
12:03 《苔》的暴力场景脱胎于周恺在家乡乐山的成长记忆
16:57 《慎余堂》如何书写史料中缺位的女性叙事
25:45 看热闹的民众、食言的袍哥和新军、牺牲的留日学生,个体如何与时代共振?
31:26 “虚构是一种野史,是对正史的补充。把叙事留给时间,让后人判断这个时代。”
34:50 李劼人、张恨水写的是他们的当下,而不是写所谓的历史小说
38:06 把历史人物装进通俗小说的壳里:“故事比思想永恒一些。”
46:48 方言作为一种稳定的叙述语调,让“闲笔”透进故事和人物中去
53:03 四川气质:爱耍阴招的“非侠义”江湖做派和做啥都不算出格的松散风气
【主持】
钟娜,中英双语写作者,译者。译有《聊天记录》《正常人》。(豆瓣ID:阿枣)
【嘉宾】
李静睿,作家,著有《慎余堂》《北方大道》等。(微博ID:茨威格死于昨日世界)
周恺,1990年生,乐山人。出版有长篇小说《苔》,短篇小说集《侦探小说家的未来之书》。
【节目中提到的书】
《苔》 周恺 著
《慎余堂》 李静睿 著
《乌克兰拖拉机简史》[英]玛琳娜·柳薇卡 著
《成都通览》 傅崇矩 著
《群魔》 [俄]陀思妥耶夫斯基 著
《战争与和平》 [俄]托尔斯泰 著
《安娜·卡列尼娜》 [俄]托尔斯泰 著
《包法利夫人》 [法]福楼拜 著
《飘》 [美] 玛格丽特·米切尔 著
《死水微澜》 李劼人 著
《大波》 李劼人 著
《暴风雨前》 李劼人 著
《啼笑因缘》 张恨水 著
《金粉世家》 张恨水 著
《傻瓜吉姆佩尔》[美]辛格 著
《尤利西斯》 [爱尔兰] 乔伊斯 著
【本期嘉宾推荐图书】
《新乡土中国》 贺雪峰 著
《小镇喧嚣》 吴毅 著
【出品人】蔡欣
【主理人】猫弟
【统筹&监制】Bake
【策划】钟娜 猫弟 Bake
【后期制作】AURA.pote
【视觉设计】孙晓曦 甘信宇
【音乐】上海复兴方案
片头 - Public Poet
片尾 - There and Then
【文字整理】drunkflea 程程
【收听方式】
你可以在小宇宙App、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蜻蜓FM、荔枝FM、轻芒小程序,以及Apple Podcasts、Castro、Pocket Casts等泛用型播客客户端上找到我们,订阅收听「跳岛FM」。
【联系我们】
微信公众号:跳岛FM
微博:跳岛FM
邮箱:[email protected]
上一集

47 双语写作者:在语言的异乡里,带着口音讲故事 | 颜歌&钱佳楠
语言无疑是写作时需要做的第一个选择。近年来,我们看到越来越多作家试图打破语言的“出厂设置”,用后天习得的外语进行写作。作家颜歌常说“我用英文写作不是一个偶然,它是一个后殖民的结果”,在全球化的语境之下,用英语写作有什么意义吗?这是否是一种西方思维、审美的“霸权”?
这是一期伦敦、洛杉矶和纽约三地连线的节目,颜歌、钱佳楠和钟娜三位双语写作者分享她们开始创作英文小说的契机,以及过程中遇到的挑战。
用两种语言进行创作,就像拥有两种人格、发出两种声音。但与此同时,双语写作者面对的不只是语言的割裂,还有思维和审美的差异。用英文写中国人物的对话时,中式表达英译化会“水土不服”,直接让人物讲英语又像“让孔子时代的人讲爱尔兰方言”。“无根的”口语该如何“落地”?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小说叙事中“起作用”的方式大不相同,双语写作者在“入乡随俗”和“保持语调”之间怎样取舍?此外,非母语创作者还面临着身份困境,当一位作家被“安排”进“少数族裔作家”那一刻,通往“伟大美国小说”的大门是否就悄然关上?
颜歌意识到“我不想写得像一个英语作家,我想写得像我自己”,钱佳楠则决定“永远带着一种口音写作”。也许,双语写作者的“位置”不只依附于语言,更依附于一个超越语言的自己。
欢迎关注「跳岛FM」公众号查看节目完整信息。
【时间轴】
02:39 为什么用英语写作:被国外语言环境“逼到墙角”,或在另一种语言中成为“新的作家”
09:45 中西思维、审美差异下的“霸权”:“我用英文写作不是一个偶然,它是一个后殖民的结果。”
25:58 如何让英文读者理解中国经验:让小说的背景与人物自洽,讲好一个“自给自足”的故事
33:20 没法落地的口语:用英文写中文语境对话,就像“让孔子时代的人讲爱尔兰方言”那么难
43:33 在美国的书店,哈金和李翊云的书该放在“中国作家”还是“美国作家”的书架上?
45:52 身份困境:少数族裔作家如何被“安排”在“伟大的美国小说”之外?
51:21 来自英国前殖民地的作家应该把作品写给自己的族群,还是写给伦敦的文学经纪人?
【主持】
钟娜,中英双语写作者,译者。译有《聊天记录》《正常人》。(豆瓣ID:阿枣)
【嘉宾】
颜歌,双语写作者。著有长篇小说《我们家》《五月女王》,短篇小说集《平乐镇伤心故事集》等,获茅盾文学新人奖和华语文学传媒新人奖等奖项。英文作品散见The New York Times, The TLS, The Irish Times, The Stinging Fly, Brick等,并入选爱尔兰国家图书奖短篇小说奖长名单。(微博ID:颜歌)
钱佳楠,双语写作者、译者。毕业于爱荷华作家工作坊,现于南加州大学攻读文学与创意写作博士学位,是The Millions专栏作家。著有《不吃鸡蛋的人》《有些未来我不想去》等。英文作品散见The New York Times, Granta, Gulf Coast, Guernica等。(豆瓣ID:至秦)
【节目中提到的书】
《忘怀录》 [北宋]沈括 著
《梦溪笔谈》 [北宋]沈括 著
《白鲸》[美] 梅尔维尔 著
《愤怒的葡萄》 [美]约翰·斯坦贝克 著
《自由》 [美]乔纳森·弗兰岑 著
The Hidden Machinery by Margot Livesey
The Woman Warrior by Maxine Hong Kingston(汤婷婷)
【本期嘉宾推荐图书】
Stories from a Ming Collection by Feng Menglong
《纠正》 [美]乔纳森·弗兰岑 著
【出品人】蔡欣
【主理人】猫弟
【统筹&监制】Bake
【策划】钟娜 猫弟
【后期制作】AURA.pote
【视觉设计】孙晓曦 甘信宇
【音乐】上海复兴方案
片头 - Public Poet
片尾 - There and Then
【文字整理】drunkflea 程程
【收听方式】
你可以在小宇宙App、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蜻蜓FM、荔枝FM、轻芒小程序,以及Apple Podcasts、Castro、Pocket Casts等泛用型播客客户端上找到我们,订阅收听「跳岛FM」。
【联系我们】
微信公众号:跳岛FM
微博:跳岛FM
邮箱:[email protected]
下一集

49 100年来,爱情话语如何塑造我们?| 张莉&路内
“爱情”在今天已经成为一个非常日常化的词,讨论爱情似乎也很容易,实际上,爱情是一种被建构起来的话语。
本期节目,跳岛第一期节目嘉宾张莉老师返场,与小说家路内一起谈谈100年来,爱情话语是如何塑造了我们。《包法利夫人》里的爱玛相信“只有被男人爱才是有价值的”,成为了爱情的受害者。《莎菲女士的日记》则通过一个“反叛”的爱情故事,提出了爱是“我要的是什么”,而不是“我被挑选”。女性的择偶自主权,实际上是衡量女性甚至整个社会是否现代的一个标志?人在年轻的时候追求爱情似乎天经地义,历经世事后,中老年人是怎样拥有爱情、相信爱情?与用情感抵抗荒芜的时代不同,今天我们时常感到的是日常生活对爱情的消磨,极端环境和日常环境中的爱情分别如何?
我们在追求男女权利平等时,要把路走得更宽,惠及到更多人。但爱情问题不同——它需要在不同的时代、审美之间震荡摇晃。
欢迎关注「跳岛FM」公众号查看节目完整信息。
【时间轴】
02:40 爱情中的女性实际上是社会发生变革的一条隐秘线索
10:52 王安忆的《我爱比尔》中爱情的微妙性:精神层面的难以沟通和需要沟通
12:48 “爱情”是一种话语,在五四运动”重新发现人”的同时被建构起和崇高化
15:08 无意识的集体想象:把100年来文艺女青年爱上的男人的职业放一起,就是中国爱情观百年嬗变史
23:50 追求权利平等需要把路走得更宽,而爱情问题需要在不同审美之间震荡摇晃
29:00 路内把爱情小说分为两类:极端环境的爱情和日常生活的爱情
30:43 包法利夫人作为俗旧爱情故事的读者参与到爱情中,成为“被男人爱才有价值”的受害者
36:24 爱情在这个时代的潜在语境里是有年龄的,聊聊年轻时的荷尔蒙和年老后的爱恋
38:00 《爱,是不能忘记的》先于当时时代变化写出,今天的作家是否缺乏这种预言性或敏感性?
47:00 琼瑶某些小说结尾女性的命运“稀烂”,但总体在往女性追求独立的方向走
【主持】
里维奇,媒体人、文学评论人。(新浪微博:BeulahDong)
【嘉宾】
张莉,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文学评论家。
路内,小说家。
【节目中提到的书】
《爱,是不能忘记的》 张洁 著
《莎菲女士的日记》 丁玲 著
《妻妾成群》 苏童 著
《祝福》 鲁迅 著
《我爱比尔》 王安忆 著
《伤逝》 鲁迅 著
《一个人的战争》 林白 著
《没有纽扣的红衬衫》 铁凝 著
《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王朔 著
《像爱情那么大的鸽子》 朱文 著
《红楼梦》 曹雪芹 著
《包法利夫人》 [法]福楼拜 著
《致橡树》 舒婷 著
《带小狗的女人》 [俄]契诃夫 著
“追随三部曲”:《少年巴比伦》《追随她的旅程》《天使坠落在哪里》 路内 著
《花街往事》 路内 著
《金锁记》 张爱玲 著
《赤地之恋》张爱玲 著
《秧歌》张爱玲 著
《色戒》张爱玲 著
《干校六记》 杨绛 著
【本期嘉宾推荐图书】
《女性自画像文化史》[英] 弗朗西斯·波泽罗 著
《玫瑰门》 铁凝 著
【出品人】蔡欣
【主理人】猫弟
【统筹&监制】Bake
【策划】里维奇 猫弟
【后期制作】AURA.pote
【视觉设计】孙晓曦 甘信宇
【音乐】上海复兴方案
片头 - Public Poet
片尾 - There and Then
【文字整理】drunkflea 程程
【收听方式】
你可以在小宇宙App、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蜻蜓FM、荔枝FM、轻芒小程序,以及Apple Podcasts、Castro、Pocket Casts等泛用型播客客户端上找到我们,订阅收听「跳岛FM」。
【联系我们】
微信公众号:跳岛FM
微博:跳岛FM
邮箱:[email protected]
如果您喜欢这个单集,您会喜欢
剧集评论
生成徽章
为您的网站获取一个链接回此的徽章episode
<a href="https://goodpods.com/podcasts/%e8%b7%b3%e5%b2%9bfm-175669/48-%e8%a2%8d%e5%93%a5%e7%9b%90%e5%95%86%e5%92%8c%e7%81%ab%e8%be%b9%e5%ad%90%e7%89%9b%e8%82%89%e6%9d%a5%e5%90%ac%e5%9b%9b%e5%b7%9d%e4%bd%9c%e5%ae%b6%e6%91%86%e9%be%99%e9%97%a8%e9%98%b5%e6%9d%8e%e9%9d%99%e7%9d%bf-and-%e5%91%a8%e6%81%ba-13295318"> <img src="https://storage.googleapis.com/goodpods-images-bucket/badges/generic-badge-1.svg" alt="listen to 48 袍哥、盐商和火边子牛肉,来听四川作家摆龙门阵!|李静睿&周恺 on goodpods" style="width: 225px" /> </a>
复制